黄磊饭局罕见被冷落,刺痛多少人:层次低的人,可能一个朋友也没有(组图)
1
前几天,偶然间看了一集《张卫国的夏天》,开局的剧情让人在荒诞的剧情中看到了残酷的现实。
剧中,黄磊饰演的张卫国从小在戏校学唱戏,后来去了剧团工作,但因为一次演出摔伤了腰,从此他便不能在舞台上表演,只靠干杂货维持自己的生计。
一天,张卫国收到邀请,同门师兄弟中有人在高级饭店组织了一个小聚会。
天性乐观的张卫国,满心欢喜地骑着他的自行车参加聚会去了。
但令人尴尬的是,到了饭店门口,保安立马拦住了他,怎么说都不让他停放自行车,因为保安打心里觉得他是并不是一个来吃饭的顾客。
两人僵持许久,直到他开着高档轿车前来赴约的师哥给他解了围,保安才挤出笑脸欢迎他进入饭店。
没想到,后续的一大片尴尬正等着张卫国。
进入饭店包间后,许多人已经到场,但见到张卫国,大伙的眼神却有着几分轻视,甚至有人调侃他是修道具的。
大伙嘴里争相议论的却是他们的大师兄,曾经一度火爆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当大师兄到来时,一群人便让他在主位上就座,围着他各种奉承,还抢着要和他加微信。
反观坐在角落里的张卫国,透明得像是没有一个人记起他。
看到这一幕,让人不由感慨:原来层次低,很可能意味着一个朋友也没有。
其实,聚会上处在C位的大师兄早已悟透了这个现实。
在后来一次和张卫国两人小酌时,大师兄诉说着自己这些年起起落落的经历,更是发自肺腑地说了一段话:
“以前师哥在楠光网......著名节目主持人,往下一看那底下全是笑脸迎着你像向日葵一样;等你落到底下,你再往上一瞅,全是背影,遮天蔽日......”
向日葵曾经有多么明亮灿烂,背影就有多暗淡无光。
与张卫国在酒店的境遇如出一辙,高位时众人追捧,低位时万人遗弃。
人与人之间的刻薄寡淡,高低起落之间可谓被凸显的淋漓尽致。
2
言晓先生的一位朋友曾在一家公司做企业顾问,简单来说,就是拉老板来公司交钱上课。
这位朋友对工作十分用心,每天花许多时间在客户中周旋,帮忙打点各种小事。
但让他诧异的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他的业绩并不理想。
后来,他把搞不定的客户名单交给了领导,满脸的失落和沮丧。
然而,不到两个星期,他惊讶地发现,那些他没搞定的客户都主动报名来上课了。
他十分不解,跑去问领导其中缘由。
领导看了看他疑惑的脸,说道:
“谈业务不是只要关系好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可以获得交换价值。
比如那个做门窗生意的赵总。我手上有几个楼盘开发商客户,我承诺只要他报名,就帮他对接开发商。
一单工程就过千万,这几万培训费算什么啊?
我能做成,是因为我有资源可以交换。”
《极简力》中写道:
“当你没有达到更高层次的时候,人脉是不值钱的,请记住,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真相。”
说到底,成年人的社交,大多是现实且残酷的。
在这个世上,你认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身边自然会聚集着许多优秀的人;当你弱小无用的时候,平日哪怕与你称兄道弟的人,也会离你远去。
3
自媒体人拾遗君有一个朋友雪。
雪有一个闺蜜,她每天都起得很早,利用晨间时间读各类经典书籍。
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闺蜜还手抄了整本托福写作书,慢慢地将自己的成绩从不及格一点点提了上来。
无论做什么事情,闺蜜总是用心用力,没有丝毫的懈怠。
有一次,雪问闺蜜:“你为什么这么努力?”
闺蜜回答得很爽快:“我还想和你做闺蜜。”
雪很诧异地说道:“我们不一直都是好闺蜜吗?”
闺蜜后来说了一段让雪始终记忆尤新的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不努力,就和你差距越来越大,再好的朋友之间也会有隔阂。
维系友谊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共同进步。
我们一直在同一节奏上,才可以一路同行。”
作家连岳说:“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人脉,要担心自己没有成长。”
所谓社交,真的不是在他人身上使劲,而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复旦大学网红教授陈果也有一套“朋友无用论”:“朋友”不是哄来哄去的一个群体,也不是扎堆出现的一个圈子。
热衷于社交,而忽视自身的人,他们最终都会明白:你自己没有用,你的社交也就没有用。
只有你自身有价值了,才会有人真正认识你。
朗达•拜恩在《力量》中说道: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磁场环绕,无论你在何处,磁场都会跟着你,而你的磁场也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和事。”
成年人最大的资本,就是你自己。
让自己变得有价值,是你在成人社交中最有力的资本。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