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警报:玉米干瘪大豆豆荚收成少 干旱打击农田产出 加剧粮食通胀危机(组图)
本文转载自联合早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从美国传统粮仓地带到中国长江流域,极端干旱正大大打击各地农田产出,加剧了人们对全球饥荒问题的担忧,并使通胀率面对进一步上行压力。最新警报来自美国中西部地区。一项年度农田巡查活动发现,当地农作物因极度干旱和缺水而受到比预期更严重的破坏,一些玉米“发育不全”,大豆豆荚也比平时少和小。
连续几波热浪与持续的降雨不足,使欧盟近半地区面临干旱风险,在法国东南部里昂附近的罗纳—阿尔卑斯山地区,田里的玉米因缺水而干瘪枯萎。(法新社)
干旱也冲击着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其他产粮国,另一个主要玉米和植物油生产国乌克兰的出口则因俄罗斯入侵战争而难以预测。美国农业部前首席经济学家格劳伯(Joe Glauber)预计,全球粮食库存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显著恢复。他指出:“乌克兰港口重开是让人欢喜的事,但当地粮食出口量仍远低于正常水平。”
玉米小麦大豆 秋收时价格或飙升
目前,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已从今年早些时候的新高回落,但期货价格波动仍然很大,其中一项谷物和大豆指数的交易价格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了近40%,交易员因此比往年更密切关注产粮地区的天气预报。若在秋收结束前出现恶劣天气,这可能导致这些农产品价格再度飙升。
随着农作物价格飙涨,全球各地通胀率也持续走高。今年早前,斯里兰卡政府在民怨沸腾中倒台,这与当地粮食短缺、没有足够硬通货支付进口粮食的费用有一定关系。
在美国,玉米是当地最主要的作物,当地玉米如果歉收将对全球粮食供应链产生连锁效应,南美洲明年初必须取得大丰收的压力将会因此加剧,尤其是在中国此刻正遭受自1960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之际。若干旱加剧,中国可能被迫进口更多谷物,来补充国内库存,以及喂食庞大牲畜群。
欧美玉米产量减少将重创食品和饲料业
美国最新农田巡查报告显示,今年美国玉米产量预料会比政府此前的估计少4%。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专家初步分析,欧洲正处于50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当地玉米产量估计比五年平均值少15%。考虑到能源价格会在来临冬季持续高涨,玉米供应减少将对食品和饲料行业造成重创。
由于部分地区降雨不足,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本季的水稻面积减少了8%,这促使当地政府考虑限制碎米出口。碎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或生产乙醇,主要买家包括中国与一些非洲国家。
市场观察员对2023年全球农业前景感到担忧,届时拉尼娜现象可能罕见地连续三年出现,给全美各地以及巴西和阿根廷重要产粮区带来严重后果。
分析员警告,尽管很难把任何一年的天气与长期气候模式联系起来,但全球暖化将在未来多年继续冲击农业产量。
参与美国中西部农田巡查活动的内布拉斯加州农民赫尔斯忧心忡忡地说:“他们预料,美国玉米地带会向北迁移,这里的气候可能变得更加干燥……我应该不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我总是在想,我的儿子和孙儿呢?他们会看到什么?”
本文转载自联合早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