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论坛,厚植首都文化底蕴(组图)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评论,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人们欣赏领略着北京的文化,也生活栖息在文化的北京。
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开幕。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4个分论坛及相关活动,力争打造成为文化领域的全国性品牌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致辞中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举办北京文化论坛,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文化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服务新时代首都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北京文化论坛在促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助力新时代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方面,将发挥举足轻重作用。
北京作为文化论坛的举办地,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轴线上密布的亭台楼榭,胡同小巷里的京味风韵,京剧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星罗棋布的奥运遗产,这些都构成了北京“多元又开放、厚重且时尚”的文化底蕴。
而今天北京的文化事业发展更是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近年来,北京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着力推进文化建设。这在数据中就可见一斑:北京共有注册博物馆204家,藏品总数超过1625.5万件(套),是全世界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共有公共图书馆24个,总藏量7308万册;全市实体书店数量突破2000家,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一;中国电影票房榜上排名前五的影片,全是“北京出品”……
人们欣赏领略着北京的文化,也生活栖息在文化的北京。文化是北京的关键词,是这座城市自古以来的属性,并在今天日益鲜明地彰显着。
同时,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大国首都,北京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事关文化强国建设全局。北京文化论坛的举办,是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应当承担的使命,当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创意。
颜料会馆古建里表演昆曲《牡丹亭》。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从论坛的内容设计,也能看出本届论坛的问题意识和前瞻思维。除了主论坛之外,还包括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四个分论坛。
这些论坛基本囊括了当前文化领域的前沿和紧迫问题,涵盖从历史到科技,从作品到传播的方方面面,专家和嘉宾将围绕这些展开细致而深入的探讨。相信届时将能涌现不少奇思妙想,并成为日后文化建设的思路。
此外,本次文化论坛还特别选取了三个本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设置了三条观摩路线,分别是中轴线沿线点位,首钢园区的标志性点位和燕京八绝博物馆,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
在中轴线上可以阅尽古都风貌,在首钢园区和燕京八绝博物馆看的是工业遗存绿色蝶变和非遗活态传承,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则可以看到运河沿岸的三庙一塔、城市副中心发展等。一幅穿梭古今、纤毫毕现的北京画卷,也将在一条条线路中铺展开来。
由此不难看出北京文化论坛被寄予的巨大期待。无论从论坛规格还是线路设计,从专家讨论到民众体验,北京文化论坛都在力求实现一种全方位和全景式的文化参与。
人们也有理由期待,北京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会为这座文化古都再增添一个新名片。而依托于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北京文化论坛,相信也会在各界努力之下,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无穷生机活力。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评论,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