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验成楷模,中国动态清零强调“以快制快”!吴晓波:既然选择清零就该拿出最好的办法(组图)
本文综编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央社、吴晓波频道 ,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卫生当局昨天重申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官员数度强调,面对传染力强的Omicron,必须“以快制快”,并指广东深圳市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打法,就能实现动态清零。
“以快制快”,深圳经验成楷模
深圳经验成楷模,中国动态清零强调以快制快。
据中央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行“坚持‘动态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国际记者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强调,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在发现本土疫情时,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以快制快”,采取全方位综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据悉,今年2至3月,深圳出现Omicron疫情,3月13日新增85例后,当地发布通告,3月14日至20日展开封闭式管理,进行3轮全员核酸检测。深圳经过7天的“静默期”后,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有序回复生产生活。而上海至今仍然在动态清零前蹒跚。
BBC中文网引述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观点称,上海本轮疫情“破防”的主因是行动迟缓和生活物资、医疗资源准备不足。他解释称,上海发现疫情是在3月3至4日,但10天后的3月13日才开始加强疫情防控,并到3月28日才开始大范围封锁。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也指出,Omicron的传播速度太快,隐匿性太强,所以必须要优化完善过去对待COVID-19原始株以及变异株的打法。他强调,总的一条就是“以快制快”,“病毒传播得快,我们出手的速度,工作的力度和速度要更快,要和这种病毒在时间上进行赛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动态清零”下的挑战
中国目前正面临一波严峻的疫情。当局继续采取“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多个城市进入封控、管控、防控。然而,随着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体传播,清零战略面临挑战,也受质疑。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除了上海外,中国其他一些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近期同样面临或者正在经历严格的新冠限制。
在首都北京,官方4月28日最新通报,新增56例新冠感染。北京本周对该市几乎所有居民进行了检测,并在周四封控了朝阳区更多住宅区。
中国南部大城市广州周四取消了数百个航班,并开始对560万人进行新冠检测。据法新社报导,原因是因为在机场发现了“异常”检测结果。
在浙江省会、科技中心杭州,从4月28日起开展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这意味着全市居民及其他在杭人员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否则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同处浙江的义乌在本周启动“新冠肺炎疫情Ⅱ级应急响应”,要求非必要不出市。自4月27日起,当地所有村(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出入需当日核酸采样凭证。
义乌是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新闻网”在4月28日发文称,这座“世界超市”正迎击疫情挑战。文章表示,坊间担忧这会影响义乌小商品出口,并援引商户称“全世界小商品不断货”。
吉林省从3月开始报告了超过4.5万例感染。3月14日,该省所有2410万居民被禁止出省旅行,甚至在省内也不允许出行,对其经济造成打击。
吴晓波:既然选择动态清零,就该拿出最好的
28日,中国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其公众号发文”防疫新答卷:‘一例封城’和全民两天一核酸“指出,今年以前,中国大陆各地的疫情防控都是“逐步升级”,一方面是防疫部门需要时间来评估疫情,另一方面则是不希望对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可是到了上海,“逐步升级”却成为最受诟病的地方。一方面造成疫情迁延日久,保供困难;另一方面7天之后又7天,7天之后又7天,防疫思路变幻,不断改写民众的心理预期,让很多人心态崩溃。
文章也特别提到深圳七天速战速决为抗疫提供新的思路,各地也把这种思路用到极致。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安徽芜湖因发现一例阳性,主城区立刻静态管理,全民核酸检测。还有南通‘邯郸’太原等多地采取同样措施,被网友戏称”一例封城“。
文章指出,微博财经博主@Degg_GlobalMacroFin通过一个简略的模型分析了为什么“一例封城”越来越普遍。
采取“一例封城”措施,30天后的阳性人数约为4000人,而发现一例之后等3天再封控,30天后的阳性人数将是19000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份“抢答”作业,正在个别地区尝试,值得关注:开启常态化核酸检测,提早发现新冠感染者。
作者称,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够更早发现感染者,更及时处置,避免大规模、长时间的封控管理,那么这笔财政支出就很划算。
文章最后强调:既然选择动态清零,就该拿出最好的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