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京,我怎么一步步成了囤货狂(组图)
本文转载自外滩TheBund,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囤货,囤货,囤货,未必能像诺亚方舟一样拯救我。但这满屋子的包裹,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最近,北京和上海正在上演一场“囤货双城记”。外滩君所在的每个群里,几乎都能见到刚从水面下抬起头的上海人,在疯狂地给北京小伙伴出主意。“别怕用不上,先囤了再说,你真不知道我们当时有多后悔……”有些听劝的北京人,早早未雨绸缪,把家里变成了小超市。凡凡就是其中之一。
凡凡她甚至买了冰柜、酒柜和空气炸锅,为的就是万一碰到了特殊情况,也能吃好一点。作为一个打开小红书只关注断舍离博主、没猫没狗、一人吃饱一家子不饿的人,凡凡其实也好奇,自己是怎么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囤货,在一个月后把家里改造成了小卖部仓库的。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宝贵的上海实战经验
回想起来,好像一切都是从4月初开始帮上海朋友抢菜开始的。那天我还记得很清楚,4月7号,已经居家一个星期的朋友鲜鲜发微信给我说,你有空帮我抢菜吗?据说在上海人都一窝蜂抢菜的时候,北京的网也许更快一点儿。于是,我,一个连续三年凭自己实力抢到过《喜剧的忧伤》,以及后来想看话剧和演唱会都不需要麻烦黄牛的人,就这样信心满满地答应了。内心还有一丢丢的好胜心。后来的结果当然就是被现实打脸。
4月8号大清早我被闹钟叫醒后,发现那么多App,只有一家可以送到我朋友家,其他都纷纷表示运力不足。好不容易读秒到了6点整,当我以筋膜枪般的手速狂点结账那一步时,购物车里五彩斑斓的青菜、水果和肉都莫名消失了。系统留给我的只有山楂棒、果冻和咪咪虾条这些我根本不记得怎么混进去的小零食,唯二管饱的只有一瓶牛奶和100克酱牛肉。
朋友当时鼓励了我,说我能抢到就已经战胜了99%的对手,但我还是觉得自信被狠狠打击了!一边赶紧问上海其他朋友谁需要抢菜帮忙,一边打开淘宝觉得自己也得适当囤一点,有备无患呀!那下面就要开始真正的囤货思维展示了——后来很多朋友看过我的囤货清单,都好奇我为什么买了那么多东西,而且分门别类,好像每一个“死角”都想到了。
其实原因并不是我平时多会过日子,而是在我同时拥有了4个上海朋友的地址。连续几天帮他们抢购以及大多数时刻抢购未遂后,每次我都要从自己的角度想想他们的问题我是否也有可能遇到,如果有那就及时补仓,越补越多,以致我真的拥有了一个“仓”。
02 囤货灵感来自夜市
这一轮战斗,我最先买的第一批物资是拌面、米线。那之前我已经存了一些泡面和螺蛳粉,甚至家里还有2020年春天囤的一箱压缩饼干。按理说有这些应急食物打底,就算一两周不能买菜我也能喂饱自己。但看看上海朋友们吐槽说自己做饭一星期已经毫无新鲜感了,我就觉得还是要多换换口味。
既然平时点外卖,今天湖南菜明天广东菜,那家里光是囤一个口味的基础干粮怎么够?当时蹦进我脑海的第一个灵感来源,是原来去台北旅游时吃不够的夜市,于是第一单就这样完成了。
后续同理的还有日本口味的荞麦面、味增、咖喱块与木鱼花若干、意大利口味的意面酱和意面若干、湖南口味的腊肉香肠与酱板鱼若干、四川口味的火锅底料和火锅粉若干……当时就差铺开一张世界地图了,觉得以我平时吃饭“喜新厌旧”的偏好,至少要做到每天一种口味,七天不能重样。然后,我又根据上海朋友们的经验,开始了更细致的一轮查漏补缺。
比如爱健身但乳糖不耐的朋友会说,别忘了囤植物奶;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会说,牛奶和鸡蛋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买不到新鲜的可着急了。那我就在北京先囤一轮吧,不管自己是不是用得上,万一有需要我还可以分给我家这栋楼的邻居。
于是我又有了一堆厚椰乳、常温牛奶、鲜鸡蛋以及每一颗都独立包装的盐焗鸡蛋、咸鸭蛋和松花蛋……在囤货这件事上,我不仅非常听朋友劝,还总能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要是小时候上学有这格局该多好!
03 罐头,居家生存的王者
再下来就到了买罐头环节,这也是我完成“囤货大业”的重要一步。说来好笑,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吃罐头不小心划伤了手,于是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长大之后基本就没怎么吃过罐头了。但自从2020年开始陆续看过一些末日生存的指南之后,我发现罐头除了不好打开之外其实没缺点,口味丰富又没什么防腐剂,想在家保证饮食质量着实应该多买点。
那么此刻我的问题就只有如何安全地打开罐头这一项了——买个开罐器就好了嘛!然后我就有了牛肉罐头、鱼罐头、粉蒸肉罐头、油焖笋罐头、番茄罐头、茄汁焗豆罐头……为了口味丰富而全面,光是鱼罐头我就买了梅菜鲮鱼、鲜炸鲮鱼、带鱼等等好几种。在囤够了最基本的佐餐罐头之后,我又觉得还需要甜品,于是囤了来自福建的花生汤罐头。
下单时我开始思考,这里面要是打上个蛋花,就能完美复刻去年在厦门吃过的那种味道了。以上这些购买行为基本发生在一周之内,包裹陆续到了,北京的朋友们也开始思考是不是得买点儿什么以防万一。这个时候,我这个资深拖延症,第一次油然而生一种自己竟然成了早鸟的优越感!
于是我一边开始以“过来人”的心态跟朋友们讨论囤货思路,一边琢磨着我可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继续鞭策自己,总想看看还有什么缺的赶紧补上,要一直保持领先状态。可乐、薯片和巧克力这些居家“硬通货”,就是这个时候被我详细“检阅”了一遍的。
虽然之前家里也有,但每天看上海朋友的朋友圈,我都要复盘,一边问自己如果居家隔离,我自己的东西够吃吗,一边在脑内“沙盘推演”,思考到时候我舍得拿出多少东西去换新鲜的蔬菜和小葱。
04 300个速冻真空饺子到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比上海朋友们过得还累了。毕竟他们过得只是一个地方的日子,而我的肉体和灵魂简直在上演“双城记”,忙北京正常工作的同时还总要把自己带入上海的困境里。所以越想越焦虑!
虽然跟同城的朋友比起来,我已经买了很多东西,还有许多朋友觉得我这样没必要,但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份上了,我就忍不住继续以这个思路来考虑问题……然后发现冰箱冰柜都满了,我空有一身“囤货武艺”,却已经没有发挥余地了!那么,不如买个冰柜吧?
冰柜运送的途中,我跟我爸说帮我包点饺子以防万一,我爸问我“300个够不够”的时候,我更觉得那我的焦虑也许可能是遗传的吧?不怪我,这时候听家长的准没错。然后在我周末回家的时候,我就拥有了一大堆被分装在已经抽过真空的袋子里的速冻饺子——并且我爸这个行为又启发了我。我发现抽真空机可真是个好东西,可以大大节省冰柜里的空间,让有限的冰柜装下更多的食物!
食物部分就到此为止了!从我第一天囤货到心里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那一段我每天不仅自己买买买,还要跟有相同理念的朋友们随时同步消息、互相启发思路。
05 这些包裹给了我安全感
到前几天北京突发疫情,很多市民去超市买菜的那个时刻,我们已经像小学时候考完试班里最烦人的那些好学生一样,互相对题很久了……虽然我也知道如果真的有什么危险的事情发生,政府一定会保证食物的供应,也知道如果真的真的有特别危险的事情发生,我的囤货也并不能像诺亚方舟一样拯救我。
但这些包裹还是给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其实食物之外,我还囤了不少纸巾、卫生巾、防护用品甚至防护服,但还是希望它们都只是我提前买好的日常用品,没有因为稀罕而变得珍贵的那一天。
之前有不少朋友看到我的囤货清单,都问我说如果用不上可怎么办,其实这就像医疗保险,虽然每年交钱的时候挺心疼,但最希望这个保险用不上的人,可就是我自己呀!希望这一切都只是我最近工作太忙的一种发泄渠道,如果它们一个月后都没用上,我就把罐头都打开,做一次全面测评吧!
本文转载自外滩TheBund,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