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华人老厨师:疫情之下,我被迫去新加坡打工(组图)
我是郑治坚,1987年生于河南驻马店,是一名厨师。
初中一毕业,我就踏入了社会,如今有着16年厨师从业经历。兜兜转转走过很多城市,天南地北的菜系都会做,尤其擅长川湘菜。
可是在经历创业失败后,一直没有摆脱打工的命运。后来听说新加坡餐饮业火爆,为了能赚更多钱,我只身一人前往那里。没想到,差点被它一年四季的高温天气吓退。
独自在异国他乡不仅要忍受孤独,偶尔还要忍受莫名其妙的种族歧视。但是,人到中年,早已没有了任性的资本,只能铆足力气拼命干。
(我在新加坡鱼尾狮公园欣赏夜景)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中还有四个姐姐。可想而知,我从小受尽家人的宠爱,但是因为经济匮乏,他们只能给予我情感上的呵护。
上学时我偏科严重,学习成绩不好,却很喜欢语文。心情不好时,喜欢用写字或唱歌来平复心情。
河南是全国有名的打工大省,村里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打工,包括我的姐姐们。初中毕业后,成绩不好的我无缘高中,只好年纪轻轻就踏入了社会。
2005年,我来到了二姐和四姐所在的东莞。虽然第一次走出家门,但是因为有姐姐们照应,所以一切还算顺利,在四姐的协助下,直接进入了一家电子厂上班。
当年我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愣头青,很快就厌倦了重复机械的工作。第二年又去投奔二姐,来到一家饭店打工。就是在那里,被别人一句话点醒,从此走上了厨师的职业道路,一干就是16年。
(没想到厨师一干就是16年)
当时的饭店有三层楼,包间众多,但我点菜上菜从没出过错,而且手脚麻利。有个厨师大哥很欣赏我,闲聊时问道:“你这么年轻,应该考虑学门手艺,将来会更有保障,愿意学厨师吗?”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怎么从来没考虑过呢?于是,便请他帮忙问问厨师长,能否去后厨当学徒。
在大哥的帮助下,很快我就转到后厨工作了。当时里面还有三个学徒,但是刚进去就能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以前学习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我来说太难了,但是如今只有四个人,我也想尝尝得到认可的滋味。
所以,我拿出十足的干劲,除了做好基本的配菜工作,更会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刀工。而且很有眼力劲,及时根据需求剁好鸡块、排骨等,保证各种菜品鱼肉一应俱全。
那时的厨房远没有现在先进,灶台是烧散煤的,里面的泥巴经常脱落。只要发现,我便会自觉地补起来,有时凌晨两三点才忙完。
(在南京时,逛总统府)
正是这样不怕苦又虚心好学的拼劲,得到了厨师长的赏识,慢慢开始掌勺。
当信心满满的我,第一次把炒好的菜端给厨师长时,没想到他竟然直接说了句:“倒掉!”那一瞬间,我才知道“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世间,真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往后的日子里,我学习地更加认真,渐渐也能做出店里的招牌菜了。掌握炒菜技术后,才敢稍微放松一下,闲暇时喜欢关注各种娱乐信息。
记得当年选秀节目特别火,从小喜欢唱歌的我,突然萌生出个音乐梦。年少无畏,也想把梦追,所以2008年,我辞掉工作直奔北京,报名参加一个歌唱节目。
来到首都才发现大都市这般繁华,也更加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激烈竞争,因为选秀连初赛都未晋级。这次失败也让我认清了现实,不再做不切实际的梦,开始专心找工作。
(直到现在也喜欢听歌唱歌)
让我意外的是,自己的炒菜功夫,在北京的大小饭馆里并不突出。南北菜系的不同,导致做法也完全不同。于是,我又从学徒工做起,开始了京菜的学习之路。
经过三年的学习,京菜、粤菜、川菜等都已经完全不在话下。北京的薪水高,慢慢有了一些积蓄。2011年,踌躇满志的我,回家乡开了一家餐馆。
带着从大城市学来的厨艺,本想大展宏图的我,很快傻眼了。因为镇上的消费水平太低,为了一块钱讨价还价的大有人在,想走高端路线的饭店根本无人问津。
再加上装修时选用的都是最好的厨房设备,投入颇大。面对门可罗雀的经营惨状,我很快就支撑不下去,大约半年就关门大吉了。
这次失败,对我的打击挺大的,在家里缓了好一阵。但是谁的人生没有低谷呢?处于低谷也不可怕,因为只要前进,就是在走上坡路。重振旗鼓后,我决定再次外出打工。
(从小备受宠爱的我,竟然能吃得了餐饮业的苦)
后来辗转去过郑州、南京、深圳等地,开始把菜系相互融合,慢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职位和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起来。
正当我憧憬着美好未来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餐饮业首当其冲,备受冲击,我也因此失业了。
2020年,我去南京散心,也想顺便寻求工作机会。无意中刷到河南同行在新加坡打工的视频,出于好奇,我们建立了联系。没想到,第二年我也加入了出国务工的大军。
当国内疫情稳定时,我以为一切会恢复正常,虽然收入锐减,但还是按计划在家乡购置了一套三居室。没想到,全国各地经常出现疫情反复,整个餐饮行业很不景气,面对房贷深感压力山大。
后来从老乡那了解到,虽然新加坡也有疫情,但餐饮业绝不会关停。因为当地人很少在家做饭,甚至为了空气清新,住宅内的油烟管道都未设计完整,小区内必备的就是餐厅。
(从公司办公室窗口拍摄的新加坡景色)
面对生活的压力以及父母的期盼,思考了大半年时间,最终我还是决定换个环境打拼。出国务工,雇佣双方都有极大的风险,因为距离远,不能面对面沟通,所以存在受骗的隐患。
还记得当时,老板只能通过切菜、炒菜的视频,来判断我是否是一名有真功夫的厨师。后来又经过电话沟通,才确定了合作意向。而我也同样有着担忧,怕上当受骗,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但是不尝试,不把握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最终拗不过内心的渴望,于2021年5月,我正式踏上了出国打工的道路。花费大约3万元,落地隔离了1天,拿到检测结果后,便开始正常工作了。
很幸运,遇见一位讲诚信的山东老板,全部按照当时约定好的待遇执行,我才慢慢放下心来。
可是新加坡的气温,简直令人难以忍受,一年四季都是炎热潮湿的气候。刚来的第一个月,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高温导致每天的衣服都是湿的,心情很沮丧,当时真的特别想回家。可是成年人哪有任性的资本?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我刚开始工作的饭店)
好在老板特别认可我的技术,后来又一次性开了三家店,很快便让我全权负责其中一家。从装修开始,我就特别用心,最怕别人说我人品有问题,所以每一笔花销都记得特别清晰,因此老板对我很信任。
从餐具入场到菜品试做,再到最后的菜单确认都是我在负责。亲眼看着这家店从无到有,自己也投入了很多感情,所以后来工作也做得很认真。
如今已在这里工作了大半年,因为顾客的高度评价,我得到了加薪的机会。其他待遇也不错,老板还给提供了单间住宿。后来才知道,这种待遇在这里并不多见。因为新加坡国土面积非常小,甚至比不上国内的县城,但人口密度却非常大。
不过这里很少出现交通拥挤的情况,我想是与他们买车的政策有关。因为这里的每辆车都必须购买拥车证,而且价格不菲,并且不能终身拥有,到期需要重新购买。就是这样的政策,一下浇灭了人们买车的欲望,所以大街上私家车很少,几乎不会出现堵车的现象。
(饭店装修未完成时的样子)
很快我还发现,这里人流量并不大。因为小区都配有组屋,社区附近配有餐厅、图书馆、地铁站、社区学校等,就近就能解决各种生活所需,所以人员流动幅度特别小。
这里的餐饮业是12个小时工作制,生意也特别火爆,工作强度远远高于国内。而且大多是华人,口味与我们相同,所以中国餐馆很受欢迎。虽然工资算起来比国内高一些,但是消费也贵,比如最便宜的烟,新币9元,折合人民币40元。
如果你吃不了苦,劝你千万别来这里打工,不仅很累,有时还会受到莫名其妙的种族歧视。
有一次,我去公司办理业务,进门时需要扫码,大厦保安得知我是中国人时,竟然对我百般刁难。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心情就会特别差,我喜欢用写字来排解不愉快。
(平时喜欢用写字来调节不良情绪)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华人占比最大的国家,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说中文,虽然不会写,但是沟通无障碍。这也是很多国人选择来新加坡打工的原因。
生活需要调剂,工作稳定以后,我也会利用休息日,去看看著名的鱼尾狮公园。这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以水为主题,而且白天和夜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味道。华灯初上的新加坡,静谧又繁华,震撼的灯光秀成为当地一绝,也是妥妥的网红打卡地。
都说新加坡环境优美干净,其实也不见得,有些地方也会有卫生死角,但整体称得上是花园国家。不过一年四季毫无季节变化,真是令我万分怀念祖国四季分明的美景。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如今我已在餐饮业打拼了16年。从只想学厨师找工作,到爱上这个行业,期间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成长。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虽风雨兼程,却也其乐无穷。
(新加坡很少有堵车的情况)
回想当年,为了一次给主厨配菜的机会,不惜与同事大打出手。当时后厨特别忙,由我负责配菜,但是另一位同事却又配了一次,导致重复了。于是我们二人互不相让,推搡中争吵不断升级,最后在主厨的调解下,才得以再次投入工作。
如今早已没有了年轻气盛的凌厉,却有了在整个后厨做主的资本。终于明白,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你若是对的,没必要去争;你若是错的,没资格去争。
现在的我,虽然也有对生活的不满,却懂得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尤其在国外,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所言所行皆应规范。
新加坡的劳动法执行特别到位,老板不能随便辞退员工。合作的公司各方面待遇都不错,所以合同期满后,我打算再续签两年。想趁年轻多积攒一些财富,这样未来才有选择的余地。
(我住的地方,老板给的待遇还不错)
人到中年,更应该学会规划未来。因为传统饭店竞争大,我更渴望回家乡开一家早餐店。期待回国后能去山东转转,系统地学习一下自己喜欢的各种山东早点。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很多遗憾,希望未来能遇见情投意合的人,拥有平淡圆满的后半生。
人生仅此一次,只要肯启程,路就在脚下,认真走下去,就会有希望。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