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23.3°C-24.9°C
澳元 : 人民币=4.7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官腔进入香港政府用语,分析形容再证北京政治影响(图)

2022-03-14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大陆官方发表的声明和讲话中,经常出现“所谓”、“坚决反对”、“不会得逞”等词语,被外界形容是中国官场用语。

香港特首过去通常只会在出席中国大陆的官方活动时使用这些政治词语。但BBC中文的统计发现,近年、尤其是2019年的示威浪潮开始,香港政府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用上这种语言。

中国官腔进入香港政府用语,分析形容再证北京政治影响(图) - 1

其中,北京政府过去批评一些措施或事件时,往往会在名字前加上“所谓”一词,表示不认同;回应外国制裁等一些不受北京政府欢迎的措施又会指中方会“坚决反对”,同时形容对方是“霸权主义”;而批评一些针对中国政府的行动时,就会指背后策划的人“不会得逞”。

香港政府的官员和声明中,过去甚少会使用这些词语,但近年开始出现,使用的方式和语境跟中国大陆差不多,而且有上升趋势。有学者留意到,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引起国际社会对香港自治程度的关注。

官场用语

BBC中文从香港政府发放新闻稿的网站,收集了前特首梁振英2012年7月上任,至2021年12月发放的新闻稿,总数约17万篇,包括政府声明、官员发言内容、官员回应记者和立法会议员的提问内容,其中约10万份以中文写成,其余约7.7万份以英文写成。

另外,BBC中文从中国外交部的网站,收集了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总共921次的发言人谈话内容,包括每天的例行记者会和按特定事件而发表的内容。之后分析特定词语出现的次数,整理出发言人最经常使用的一些用语。中国外交部网站所载的例行记者会纪录至2018年6月为止,因此无法收集更旧的资料。

BBC中文之后计算香港政府官方过去使用这些用语的次数,并把它们按月份划分,发现香港政府在回应外国政府实施针对香港的政策时,一些中国官方用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

其中,香港政府2012年7月到2019年10月从未使用“不会得逞”一词,直至2019年11月首次以这个词语批评示威者的行为。 2021年全年使用最少七次,主要用来批评外国政府针对香港的发展、或对中国进行颠覆活动都“不会得逞”,使用的语境与北京政府差不多。

例如,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去年11月发表报告批评北京政府削弱香港的自治权,香港政府发表声明反驳,开首就指任何利用香港干预中国内政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另外,中国政府批评个别国家和政客的行动或发言时,经常会以“别有用心”一词形容对方。香港政府在2012年至2018年期间,使用这个词语的次数不足10次,但香港自2019年爆发示威浪潮、以及2020年北京在香港实施《国安法》、去年中国全国人大决定改变香港的选举制度后,不同的官员和政府的声明已经最少使用这个词语57次,批评一些政客和机构。

这包括特首林郑月娥去年三月,在中国全国人大决定改变香港的选举制度后召开的记者会上,就已经两次使用这个词语,批评“别有用心”的人进入香港的管治制度搞破坏。

中国官腔进入香港政府用语,分析形容再证北京政治影响(图) - 2

北京政府过去批评一些措施或事件时,往往会在名字前加上"所谓"一词,回应外国制裁等一些不受北京政府欢迎的措施又会指中方会"坚决反对"等词语。

政治正确?

BBC中文同时发现,香港政府近年开始改变过去当地习惯使用的用语,令它们变得政治正确,突显香港的政治地位是中国属下一个行政区域。

其中,香港社会广泛使用“中港”两字来形容牵涉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事物,例如经常开车来往两地的货车司机称为“中港司机”、父亲或母亲分别来自两地的家庭称为“中港家庭”。虽然“中港”一词有把作为国家的中国和作为地区的香港放在同一水平的意味,但香港社会普遍不会这样解读。

而香港政府过去也一直跟随这个约定俗成的用法,以“中港两地”统称香港和中国大陆,但近年开始改用“内地与香港两地”取代。

中国官方新华社在2020年9月发布了一批禁用词,其中要求不宜“将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避免“中港”、“中澳”等词。新华社的要求对象主要是中国大陆的媒体,但香港政府在新华社发布禁用词之后就进一步压缩减少使用“中港”一词,未知两者是否有关联。

另外,香港在主权移交后一直继续实行自己的货物进出口政策,过去一段时间也被美国等国看待成一个与中国大陆不同的关税区。香港政府过去一直以“独立关税区”、“独立的关税地区”等形容这个状态,但近年开始把“独立”两字改为“单独”,变成“单独关税区”、“单独的关税地区”等。

中国官腔进入香港政府用语,分析形容再证北京政治影响(图) - 3

香港政府形容一些事件的用语,也随着取态改变而有所变化。香港在2019年爆发示威初期,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大多以“黑暴”来形容示威浪潮,主要是因为示威者大多穿着黑色衣服、并进行暴力行径。

当时政府一度以“暴动”来形容事件,但后来态度软化,改以“社会事件”形容示威浪潮。这个说法引起一些建制派议员批评,直至2020年5月中国全国人大审议香港《国安法》前夕,香港政府发出的声明首次跟随建制派议员的说法,以“黑暴”形容示威浪潮。

以英文发出的政府声明和官员讲话也有类似的情况。香港在2019年6月首次爆发大规模警民冲突后,香港政府一度以“riots”(暴乱)形容事件,政府态度软化后用字改为“public order events”(公众秩序事件),但约在2020年中期大幅减少使用这个字,改回以“riots”形容冲突。

表达忠诚

研究各国政治宣传策略多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布吉敏(Bumgi Min)形容,这种重覆使用特定词语的方式,是中国政府宣传的常见技巧,令受众对任何官方指明的事物都会产生负面感觉。

他举例形容,中国官方经常以“所谓”一词批评外国的政策或制裁等,之后受众听到任何连带“所谓”一词的事物,都会产生负面感觉。

至于为什么香港政府近年开始使用中国的官方词语,他认为看起来是香港政府尝试把中国大陆的宣传技巧完全搬到香港,但他指出香港的舆论环境始终与中国大陆不同,目前不能断言实际目标是什么。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与影视学院新闻系副系主任闾丘露薇认为,另一个可能性,是香港政府想透过模仿中国官场的说法,向北京政府表达忠诚。

BBC中文向香港政府查询,当地政府的官方声明和官员改用中国官场用语的原因,但至截稿至未获回覆。

中国官腔进入香港政府用语,分析形容再证北京政治影响(图) - 4

香港政府有一段时间称呼2019年的示威浪潮为"社会事件",但之后跟随建制派立法会议员的做法,改称"黑暴"。

闾丘露薇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说,她认为这种改变会影响外界对香港的印象,令外界质疑“香港是一个在一国两制下有高度自治的国际金融中心、仰或只是中国众多大城市之中其中一个”。

布吉敏也认为,政府用语是政治自主的重要指标,如果香港政府的用语与北京政府用语变得一样,外国受众就会认为香港政府被北京政府影响。

“结果就是,他们可能会质疑香港还有多少政治自主性。”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随遇而安的人
随遇而安的人 2022-03-15 回复
riots?M… 等英文词开头的军事管制,在美国之音里边经常使用在集会抗议过程中,一点都不稀奇……这两天,中国外事委员会杨洁篪,已经跟美国对等的官员在意大利讨论合作,重新让世界变得太平……40年代,中国大陆,上海已经远远繁华,超过小香港了!香港现在又变成臭港了!希望李嘉诚先生,董建华,董建成先生多为人民办实事,把自己的身家都捐献给香港人民,这才是香港繁荣民族的真正为人民主人一个物质基础!如果你们还想不通,请周润发先生先上台给予讲解指导?
婷酱
婷酱 2022-03-14 回复
一切向中央看齐
白眉大侠怎么样
白眉大侠怎么样 2022-03-14 回复
香港和大陆现在还有区别吗
Vera--SY
Vera--SY 2022-03-14 回复
早晚都情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