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19日 29.5°C-31.9°C
澳元 : 人民币=4.5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2022-02-18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这2天,头部量化机构九坤的一只海外产品,年内回撤近40%的消息在业内传遍。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1

这几乎是业内一线量化机构目前有据可查回撤最快、最深的历史纪录。

而且考虑该产品投资对象主要涉及A股,这更加引发了对于当下A股量化投资策略的关注。

这样的回撤会否在规模已十分庞大的私募量化行业内有所蔓延?

这个产品究竟是怎么操作的?

策略怎么会突然失灵,这个产品亏损点究竟是什么?

未来它们的应对是什么?

本文尝试探究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01

这是一个怎样的产品?

根据资事堂获取的资料显示:涉事产品为“Ubiquant Asia Pacific Quantitative Hedge Fund ”,中文名为“UBIQUANT亚太对冲基金”,成立于2019年4月12日,

在2021年8月之前,该产品在两年零四个月内获得了140%以上的收益,年化收益接近50%,冠绝市场。

但此后半年内,该产品经历了巨幅回撤。回撤最差的今年1月份,该产品直接下跌了39%以上。

截至今年1月末,该产品单位净值回到了1.11元(换算成1元面值),曾经的丰厚盈利几近一扫而光。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2

02

对冲产品是怎么运作的?

根据资事堂获取的相关资料,该产品主要策略特点是:

运用量化多因子等模型进行选股,模型以量价为主,叠加基本面因子;

全市场选股,多头一篮子股票,同时做空一篮子股票,博取对冲收益;

通过收益互换叠加日内高频策略;

以股指期货、股票指数互换等衍生工具缩减组合波动率和回撤;

离岸基金可使用5倍杠杆,多空共10倍杠杆,放大产品收益。

翻译一下,该产品使用的基础策略主要是多因子选股、统计套利、衍生工具对冲等常规的量化对冲手法。

但离岸产品可使用5倍以上的高杠杆运作,这是境内产品所不具备的,也是此次1月份净值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03

为何使用高杠杆?

答案就是为了放大收益。

你当该产品历史上140%以上的收益率是怎么来的?

资料显示,境内量化机构的同类量化产品,在2019年到2021年中的净值增长率大概在30%~45%一线,亚太对冲基金的收益率足足放大了几倍。

当然,这么操作还有两个前提:

1.融资成本足够低。

境内量化产品的资金成本大致要在5%~7%一线,而海外市场据说只有1%以内。有些量化策略只有在海外才能放的起杠杆。

2.对策略收益有足够信心。

后者才是“所有问题的源头”。如果手持一个每年看似稳定收益比如年化20%的策略,通过杠杆放大几倍收益,难道不香么?

但,真的有这样稳定收益的策略么?

或许有些投资经理相信是“有的”,或许当年对冲失败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3

04

策略为何失灵?

很明显的 ,在去年8月以后,该产品的策略开始经历回撤阶段,这个收益率在四季度曾经有所反弹,但最后在今年1月爆发。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4

去年8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就是中小盘股的跌幅开始大于大盘股跌幅。

以中小盘的代表指数中证1000和大盘股的代表指数沪深300为例,在去年7月份和8月份,小盘指数要跑赢大盘指数10.4和6.5个百分点,此后两个月则是分别跑输5个点和1.1个点。

11月份,小盘指数重新跑赢,同期可以发现九坤的对冲基金收益也是反弹的。

类似的指数跑输可能还只是部分原因。指数强弱切换背后,可能是市场内部结构的规律发生了变化,这可能带来更多策略上的回撤。

05

呼啸而来的“风险”

种种的情况在今年一月份铸成“呼啸而来”的风险。

根据亚太对冲产品的“一月报”,该产品在今年一月份的亏损主要集中第一周和第四周。

第一周基金净值下跌约-26%(杠杆后)第四周基金净值下跌约-13.7%(杠杆后),两者亏损接近全月总亏损。

去掉五倍杠杆后,第一周基础策略收益亏了5.2%,第四周基础策略亏了2.74%。

具体细分来看,在不考虑杠杆因素的情况下,该基金的收益在一月份回撤了约-7.8%“其中-4.7%来自 alpha,-2.1%来自市值敞口暴露,费用和基差(对冲成本)分别贡献-0.5%左右的亏损”。

翻译一下的意思是,选股上该组合亏了4.7%,市值偏向中小盘风格又导致了2.1%,对冲工具的使用和其他成本又亏了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1月份,UBIQUANT亚太对冲再度经历了选股策略和风格押注的全面回撤,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的大幅回撤叠加5倍杠杆后,把月度亏损推高到非常高的高度。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5

06

风控措施呢?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产品的风控呢?回撤的控制措施呢?

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量化产品通常是怎么控制回撤的。

投资有一个原则叫“盈亏同源”,意思是每一个投资策略都有本质上的固有风险,你用什么方法挣的钱,也会从同一方向把钱亏出去。

早期的量化产品以套利策略为主,当时的风控是很简单有效的,日内收益不佳就可以对部分策略做修正了,所以,当年的量化产品回撤是很小的。

但如今的量化投资,考虑到大规模的资金容量,已经越来越多的使用交易杠杆和频率高中低兼有的投资策略。即越来越多的倾向于用承受一定的波动风险,来获取收益。

所以,对于量化产品的回撤,全行业的风控都在做相应的调整,私募量化产品的收益波动整体也越来越大。

我们以几家顶流机构的量化产品来看,各家的净值曲线虽然各有不同,但多数都是去年9月份后见顶的,而且过去半年内大波动都不小。

这表明,类似问题是这个行业的普遍性挑战。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6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7

一个月亏掉40%!又一个“天才失败”的案例? - 8

07

未来应对

出现了这个问题,相应的管理人也已经给出对策,九坤投资在亚太对冲基金的一月报中表示,已经追加了3000万美元自有资金申购,和持有人共担风险收益。

此外针对前述的亏损原因,九坤还将做以下调整:

1.对因子配置做出调整,“将保持对风险因子暴露的更严格的管控”。

2.提高对冲比例,防范指数整体下跌,“将产品市值敞口调整至 0,对冲市场风险”。

3.承认高波动的风险特征定位不会发生改变,投资优化的核心将继续聚焦在策略、团队和技术上。

但其实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全行业来考虑。

第一、如何充分向销售渠道和投资人沟通部分量化策略现有的高波动特征?

第二、如何在受托资金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平衡好回撤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莫种程度上,只有平衡好这两个关系,量化私募产品才有更好的未来。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