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旅游数据发布 扭转趋弱预期是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春节期间的旅游数据,2022年春节假期7天,中国内地旅游总出游人数为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9%;实现旅游收入289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6.3%。
在中国内地局部爆发的疫情影响下,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比较严厉的防控规定,这个数字并不令人意外。不过这两组数据的趋势性变化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社会对当前中国经济现状与对未来经济和收入预期的直观反映。
这两组数据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旅游收入变化,在出行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2.0%的情况下,旅游收入却减少3.9%(相比前年同期则是从73.9%进一步下滑到56.3%,幅度更大),说明这两年即便人们愿意出门旅行,也大大压缩了旅游消费开支,对于急需靠刺激需求来恢复的中国经济而言,这显然是一个不太好的现象。
2021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整体经济形势做出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总体判断,从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看,这个判断是很准确的,在“需求”与“预期”两个维度都得了明确体现,而这也提示了接下来一年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这些挑战中,最关键的挑战是“预期”,因为受疫情叠加了各种内外冲击影响,预期这个东西目前在社会层面确实太弱了。
虽然从去年底开始中国政府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在政策上进行系统性调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颇有一点在政策层面要“拨乱反正”的味道,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接连推出各种刺激政策,但是从各行业的反应看,从具体的经济数据与市场表现看,人们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好像还没有建立起来。
这就需要中国在政府层面必须以更大力度来推行这项工作,不光要做一些官方的表态,进行货币与金融、产业政策调整,还需要在社会治理层面,在根本性的国家治理框架与基本政策设定上,给社会,包括资本在内,以更大的确定感与安全感,后者甚至比前者经济政策面的信号都更重要。
具体来说,只要让民众感受到未来的工作与收入是稳定的,让社会多数家庭与个人感受到未来的收入空间是可以继续上升的,让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觉得政策与社会氛围是友善的,继续扩大投资是有利可期而且相关政策是稳定可预期的,让人们具体感受到社会活动是以生产性、创造性活动为主的,那么,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就会如立春后的大地一样恢复强劲起来。
中国单一制中央集权政府的好处是政府手里有大量的政策工具,有可以投入刺激的经济资源,有强大的政策导向与体制动员能力,这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制度优势。但这一体制在经济社会治理上很容易陷入唯意志论陷阱,官僚体制带来的层层加码、一刀切行为,以及对具体个人与市场主体利益的忽视往往会严重冲击经济运行与社会信心。所以,如何在一个强政府下平衡好多个社会发展目标,重建人们对经济未来的积极预期,是接下来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