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官方代表团访问台湾,欧中台关系持续变化引发关注(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欧盟国家斯洛伐克(Slovakia)经济部政务次长葛力克(Karol Galek)率领该国官员及产业界代表共43人周日(12月5日)访问台湾,是该国自2003年在台北设立代表处以来派出规模最大的访问团, 引起多方关注。
斯洛伐克(Slovakia)经济部政务次长葛力克(左二)率领该国官员及产业界代表共43人访问台湾
根据台媒报导, 代表团预计停留6天。
葛力克在周一的双方跨部会经济合作谘商会议说:“斯洛伐克支持台湾, 斯洛伐克准备(与台湾)成为平等伙伴,不仅在当前新冠大流行的困难时期,在将来情况良好时也会如此。”
上个月,另一欧盟国家立陶宛准许台湾在该国设立代表处后,遭致北京激烈抗议。 中国当局将两国关系降级致“代办级”。 上周, 有报道称,有立陶宛货物无法出口到中国。
因此, 这次斯洛伐克高调访台引起外界关注该国与中国关系是否会循立陶宛模式,导致欧盟与台湾及中国大陆的三角关系出现悄悄变化。
欧洲议会前政治顾问、目前在台湾从事欧台关系研究的冯儒莎博士(Zsuzsa Anna Ferenczy)向BBC中文分析称,斯洛伐克最近对台湾越来越感兴趣,必须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看。
冯儒莎说,根据相关资料,过去20年(2000-2020年)中国在斯洛伐克完成的外国直接投资的累计价值仅为2亿欧元,是在欧盟国家获得中国投资最少的国家之一。她告诉BBC,北京发起的“中东欧国家-中国合作机制”(16+1)下,这金额少得可怜。“16+1的框架承诺了很多,但交付完成的投资的却很少,”她说。
与此同时,来自像郭台铭的富士康公司的台湾投资却在增加,斯洛伐克对加强合作表现出兴趣。 “台湾目前是斯洛伐克的第三大东亚投资者,在区块链技术和太空科技方面的合作也在增加,” 她说。
位于柏林的研究智库莫卡托(Merics)也在刚出炉的中欧关系年度报告分析称,欧盟内部不同部门和智库对于当下欧中关系存有不同看法,但都同意欧盟需要有多元化的策略与北京交手,有更多的政策工具与北京在经济上竞逐。
“第一道门”
此次斯洛伐克代表团在周一(6日)出席“第一届台斯跨部会经济合作谘商会议”,并与台湾经济部及科技部等部门开会。 之后, 代表团会出席投资论坛,与蔡英文等人会面。此次会议是台湾行政院发展委员会主委龚明鑫在今年10月率团访问东欧后,斯洛伐克代表团的回访。
代表团成员包括该国经济、外交、创新及能源局、投资局及国家科学院等共18位跨部会高阶官员,并有涵盖生技、太空及半导体等斯国政府所推荐的25家厂商代表与会。
目前为止,北京尚未针对斯国访问台湾之行正式发言。不过早在今年10月底,台湾外交部门负责人吴钊燮访问斯洛伐克及捷克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便强硬抨击蔡英文政府“挟洋自重”,并说中方对“有关国家纵容‘台独分裂分子’表示坚决反对,要求有关国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为台独分裂活动提供平台。”
许多评论认为,斯洛伐克和立陶宛与台湾关系升温,似乎正为台湾进入欧盟外交核心打开第一道门。长期研究中东欧与亚太关系的冯儒莎说,台湾商业代表团10月访问斯洛伐克双方就签署了7份备忘录,包括供应链、贸易、智能城市等。台湾半导体重镇,新竹科学园区也与斯洛伐克当局合作。 斯洛伐克对于与台湾合作,推广类似的科技园区有强烈兴趣,尤其是在北京当初承诺的投资迟迟没有到位。
但是,北京的反制行动也逐渐升温。
譬如,北京除了将与立陶宛双边关系降为代办级之外,根据《路透社》报导,上周(12月3日) 立陶宛确认中国海关最近不再将立陶宛列入其“来源国”列表,令该国货物无法进口到中国。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eda) 据此对外表示遗憾,并表示不会出席北京冬奥。
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于上周四(11月18日)于该国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正式挂
冯儒莎说,中国可能会继续对那些友台欧盟国家报复。她认为,北京的战略是在向中国民众表明,其最高领导层不允许各国对中国“不敬。”
中台欧关系变化
从欧盟冻结“欧中协议”,立陶宛和斯洛伐克等欧盟国家与台湾互动密切,欧中台三方关系变化开始引起国际瞩目。
日本放送协会(NHK)12月4日有报导分析称,欧台关系升温有三大因素:一是因香港及新疆问题欧洲对北京的警戒逐渐升高; 第二是中欧及东欧若干国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投资承诺的焦虑; 最后则是欧洲对台看法的改变,譬如台湾在全球半导体技术的前沿地位,在新冠防疫上的表现,让欧洲对台湾刮目相看。
冯儒莎分析,在欧洲,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欧盟成员国有权与台湾合作。
不过,NHK也强调,中国毕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对欧洲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后者是否愿意冒着与中国交恶的风险与台湾扩大外交关系,疑问尚存。
莫卡托中心的报告亦指出,尽管欧盟内部和各大智库多半支持多层面应对中国,但对在哪一层面上先行一步仍有分歧。
譬如,在最近的决议和报告中,欧洲议会越来越多地提倡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战略,同时也逐渐探索并扩大与台湾往来的的可能。但在欧盟内部,欧盟委员会和理事会现在似乎倾向于 ”重新接触中国”,以修补因疫情陷入低谷的双边关系, 并将气候问题以及经济往来重新放入议程。莫卡托报告特别强调,欧盟机构之间的这种分歧,让北京能够见缝插针,分化欧盟。
下一步,欧盟何时解冻《中欧投资协定》(CAI)将会是测量中欧关系变化的温度计, 莫卡托报告说。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