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澳洲公布多项签证新规,485“买一赠一”,最多可申3次(组图)
早在今年5月份,移民部长就表示要延长或者冻结485的有效期,但是一直没有下文。眼看着500/485/491等临签持有人在12月1日就要入境了,485的政策更让人惦记。
就在今天一大早,澳洲终于公布了相关政策。而且这次的优惠力度远超想象。不仅涉及原485持有人,对于未来的申请人也有重大利好。
485最新政策
根据今天澳洲发布的政策,485相关优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受疫情影响的原485持有人,可以申请一个替代签证。
即人在境外受疫情影响而无法入境的,无论是现有的还是签证在2020年2月1日及之后过期的485持有人可以获得一个新的485签证,长度与原485签证一样。
也就是说,之前拿的1.5年,还会再拿一个1.5年。之前拿4年的,还能再拿一个4年的。
对于刚拿到485就面临边境封锁的持有人来说,这个浪费的时间总算是补上了。
而对于那些485签证本来就很快要在2月之后过期的持有人来说,这次可算是赚大发了,几乎相当于拿2个485签证了。
而如果还满足偏远地区居住和学习的要求,甚至还有机会拿到人生中的第3个485。
2. 对于授课型硕士毕业生,485签证的长度将从现在的2年延长到3年,VET毕业生也将拿到为期2年的485工作签。
目前VET类毕业生申请485GW分支,拿到的485是1.5年,本科和授课型硕士的485即PSW签证是2年有效期,研究型硕士是3年,博士是4年。
这个新政延长了485有效期的最低长度,尤其是授课型硕士,足足多了1年。而这类留学生在澳洲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也就意味着受益人会比较多。
而VET类毕业生主要是在TAFE院校就读2年移民课程的学生,例如厨师,汽车维修工,各类建筑工,木工等等。
3. 境外上网课的时间,可继续算进485工作签的学习时长中。
这个政策目前就有,所以政府也说是extend exsiting measures。还在境外上网课的同学们,即使12月1日不能第一时间回到澳洲,也不要担心,境外网课还会继续承认,不影响将来申请485。
再加上之前已经实施的485二签以及境外可申请485,目前澳洲在毕业生工作签方面的优势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国家。
尤其是隔壁的新西兰,2018年新西兰工签改革的时候,完成7级本科或以上课程的留学生,可申请3年开放PSW签证,让澳洲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现在澳洲终于也开始奋起直追了。
不过目前澳洲政府只是发布了政策,还没有具体细则。比如什么时候开始申请,是不是免费申请,英文要求啥的是不是也可以豁免掉,暂时还没有公布。
其他
受疫情影响的签证很多,除了485之外,与大家关系密切的还有491和489这两大类,毕竟关系到今后的转PR问题。
之前,澳洲已经宣布了489转887永居的优惠政策。
境外申请人
2020年9月,移民局公布了887的相关豁免政策,主要包括:
优惠期内(2020年2月1号开始到部长在法条中确定的日期为止),如果申请人持有489(489在优惠期内过期也算),不仅可以在境外递交申请和下签,还可豁免偏远地区6个月居住。
如果申请人在优惠期内持有489,并且在优惠期结束的3个月内递交申请,工作要求可以缩短到9个月,甚至更短(移民部长会立法决定)。
2020年11月,移民局又立法扩大了887豁免政策的受益人范围:在2020年9月19日之前递交且还没有审结的887申请,在境外也可以获签。
境内申请人
境内申请人虽然没有居住方面的影响,但是疫情和封锁之下,工作可能也无法正常进行。所以移民局也给了优惠政策:两年的偏远地区居住要求不变,工作要求也缩短到9个月。
境内外的政策对比如下图:
正常情况下,转887永居时要求申请人在偏远地区全职工作满1年,居住满2年。
不过对于491签证,迟迟没有任何消息。491签证的有效期是5年,持有人主要需满足3年内的收入达到53,900澳币的要求,并且491期间要在偏远地区居住才能转191永居。
现在澳洲封国已经一年半了,对于第一批拿到491签证的人来说,如果滞留境外也就浪费掉了1年半的时间。
虽然从理论上讲,还有时间去满足3年收入要求,但是实际上未必每个人都能在拿到签证或者入境后的第一时间找到一个达到53900澳币的工作。所以将来转PR多少也是有点影响的。
491虽然是个临居签证,但是在现在的移民形势下,能拿到已是难能可贵,曲线救国一样能移民澳洲。
但是如果因为封境而导致他们失去了转永居的机会,就太可惜了,尤其是很多人已经付出了多年的时间和大量金钱。从头再来的成本极大,而且并不能有100%的把握一定还能拿到。
希望移民局能尽快也给他们出台相关政策,比如按照封境的时间来冻结或延长他们的签证有效期。
结语
澳洲这次发布485优惠政策时候,也明确表示要振兴澳洲的国际教育,而485签证就是吸引留学生来澳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见在一年多的封锁之下,澳洲的确是感受到了留学生和移民减少的“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