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北部都会区”计划,港府将首次动用公权力收地(组图)
近日,香港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了“北部都会区”计划。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8日接受港媒专访时表示,政府将以“破格思维”,首次动用公权力收回2000公顷渔塘湿地,在北部都会区建立三个保育区。
同日,林郑月娥出席一个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时澄清道,2000公顷土地是形容三块湿地的总面积,并非要全部收回,相信数百公顷已足够发展。
林郑月娥(本刊记者拍摄)
她指出,三个保育区占地约2000公顷,涉及南生围、丰乐园、大生围、蚝壳园等渔塘地带。以往政府都不愿用公权力去收地,作历史建筑、自然生态保育用途,导致这些地区私人渔塘基本上不发展。如今如果不用积极方法,会两败俱伤。
特首林郑月娥在论坛中 坦言,北部都会区内新发展地区,有多少土地属于政府地目前仍未清楚,未能确定是 否采用洪水桥古洞北 容许与发展商换地的“公私合营”模式进行发展。 她强调,政府会多管齐下兴建公营房屋,“需要收地就收地”。
“破格”首次动用公权力
灵活处理私人归属问题
今年以来,政府援引《收回土地条例》,对收回祖堂地等进行了多次尝试,引发各界人士热议。惟使用公权力对湿地生态保育地区进行征收尚属首次。
林郑月娥表示,北部都会区计划中所有由政府主导的土地,公私营房屋比例都会按7:3的比例发展。
丰乐围一带渔塘景色(翻摄自社交媒体 )
此次,为推行政策,政府首次动用权力收地,举动正是近日常提的“破格思维”,不应固守旧有思想。
为何特首称此次积极收地是“破格思维”?她所指的“旧有思想”具体是指什么呢?
由于历史原因,新界土地开发一直是香港的老大难问题。
此次事件涉及的疏于管理和发展的私人渔塘,也因其土地归属私人以及归属不明朗的问题被长期搁置。
丰乐围一带 渔塘警示牌 (翻摄自社交媒体 )
据报道,各大财团、发展商在北部都会区内拥有多达2,800万平方呎土地,惟不少农地储备坐落在湿地保育区内,最终能否受惠于发展,仍靠政府作为。
收地用途早有规划?
此次公权力收地具体用途,其实在《施政报告》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已有提及。
《发展策略》指出,计划收回尖鼻咀、南生围、丰乐围等一带地方具保育价值的私人湿地和鱼塘,发展3个湿地公园。估计收回私人湿地和鱼塘的总面积约700公顷,收回湿地和鱼塘工作可按时分期渐进实施。
《发展策略》指出,通过进行更有效益的管理及利用,并且收复其中大量已经荒废和退化的生境。创造的环境容量应可弥补甚至超越在发展区中因为改善民生和增加经济发展容量而受到影响的湿地和鱼塘。
大生围一带渔塘 (翻摄自社交媒体)
收回南生围、大生围及甩洲一带的鱼塘及湿地,形成一个总面积约400公顷的南生围湿地保育公园,进行系统化管理及积极保育,保障和加强拉姆萨尔湿地系统的完整性并提升其生态功能。
收回米埔至新田/三宝树一带的鱼塘及湿地,有助优化创科用地空间布局的部分鱼塘划入新田科技城发展范围,余下位于湿地保育区(即靠近拉姆萨尔湿地的部分)建设为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面积约520公顷。以系统化管理,强化与拉姆萨尔湿地生态系统的联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飞鸟廊道。
另外,收回蚝壳围一带鱼塘及湿地,建设蚝壳围湿地公园,面积约300公顷,作为东西飞鸟廊道南至塱原自然生态公园的重要节点。蚝壳围有地理位置的优势,背靠大石磨山麓,面向深圳河较宽河岸距离的河段,景观开阔,在详细规划设计时,可结合其他户外生态康乐/旅游空间一并考虑,包括环绕港深创科园的深圳河旧河道、建议的新界北城乡绿道等,并在合适位置适度提供康乐支援设施。 以上内容均来自《发展策略》
蚝壳围一带渔塘(翻摄自社交媒体)
破格作为或引发争议 有待立法会引导
鉴于此前由于种种陈旧规例和重重考量而拖垮政府作为、拖慢土地发展的情况,此次“破格思维”无疑是对各方意见综合下的一次创举,为今后更多积极的作为进行试水。
至于此次破格作为会否引发司法复核,特首林郑表示香港是法治社会,“如果有人挑战都无办法”,但她相信经过完善选举制度,若立法会同意,社会会考虑立法会意见。
此外,特首林郑指出,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都由特区政府制订,中央、广东省和深圳都没有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