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决定港将薪金,竞走代表程小雅出战奥运后,月薪减至一万多(图)
港队在今届奥运取得历来最佳成绩,以六面奖牌作结。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亦立即提出五项支援体育发展措施,但更令人关注的是现时运动员的待遇。体院奉行精英资助制,运动员的薪金是依据其比赛成绩而定,一次比赛分分钟决定翌年薪酬。
《立场》访问了出战东奥的两名港队代表,首名港队竞走代表程小雅,2013 年起合资格成为体院兼职运动员,当时她的月薪只有 3,000 元,她在 2019 年亚锦赛得第 3,人工曾跃至 2 万 6 千元。虽然她今次能出战奥运,但因未有夺牌,来年薪酬却会减至一万多,她慨叹「其实我合资格参加奥运都可为港拎到分数……奥运係好难去到,我都要支持我家人,同埋我都要买件衫著」。另一名港将风帆郑俊樑就指,最希望的是改善训练基地的支援,因为以往都是借航海学校的基地,要与他人迁就时间用设施,往往未能在黄金时间出海训练。
曾兼职月薪 3,000 元
根据体育学院的精英训练资助准则,以奥运项目为例,如运动员只符合最低要求,国际成年比赛中名列前 3 分 2 名次,就属「成年队(Senior squad)」,全职月薪 7,130 元。首名港队竞走代表、34 岁的程小雅指,她 2013 年成为合资格的体院运动员时,兼职月薪只有 3,000 元,翌年转全职就人工翻倍,有 6,000 元。她及后 2017 年在亚锦赛得首 2 分 1 名次,晋身「精英丙(Elite C)」,但人工只有 11,000 元,幸好有田径总会再资助。
出战奥运人工只有一万多
直至 2019 年,她首次在亚锦赛夺铜牌,翌年就升至「精英乙 +(Elite B+)」,月入约 26,000 元。今次她千辛万苦取得国际最大赛事 — 东奥入场券,首次出战女子 20 公里竞步赛,就在 58 名选手中以第 35 名完成。但她得到的回报却有减无增,因为她未有夺牌,只计她成功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所以来年的薪酬减半有多,只有每月 11,520 元。
程小雅:奥运係好难去到 点解得 Elite C?
程小雅初成为体院运动员时,在美国在学,她指当时靠每个月数千元生活「梗係唔得」,是依靠美国颁发的奖学金才可生活。她指做运动员当然非为金钱,但选手本身在田径项目很难夺牌,在现时的精英资助制下,「咁耐以来只得(跨栏代表)吕丽瑶在亚运拎牌,去到 Elite A」。她慨叹指「其实我合资格参加奥运都可为港拎到分数,点解得个 Elite C,不是 Elite A?奥运係好难去到」,她指自己都要支持家庭开支。她补充体院负责她所有的交通费、住宿及膳食,但「我都要买件衫著」。
滑浪风帆郑俊樑 最希望改善训练基地
出战滑浪风帆的 27 岁港将郑俊樑,在东奥总排名 13,他指「全部人第一年(人工)都唔 ok,但我好彩第一年成人赛拎冠军,变相起跳点快同高啲」。郑俊樑见过有运动员一受伤,无法出赛,翌年人工受到影响,「有啲会唔做运动员,会经历低潮,唯一保障係医疗有承担」。他指现时薪酬难以吸引新人入行,又假设一名无突出成绩的运动员,工作 6 至 8 年,才达到大学生首 2 年薪金水平,「好老实喺运动界,打份工好搵过运动员,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咁谂过」。
不过,对他而言,改善训练基地支援才是最重要。郑俊樑指,每次风帆训练都是借航海学校的场地,出入都很多限制,加上愈来愈多人接触风帆,令他们训练空间减少。他举例,在暑假要与他人迁就时间用设施,错过在黄金时间,即早上较有风的时候出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