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张文宏突成舆论靶子 中国社会容不下理性的声音了吗(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中国抗疫先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最近因为“与病毒共存论”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还有上海市新冠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身份的张文宏,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对于他专业和理性的赞誉,还有基于政治立场的批判,有人甚至直接给张宏文扣上了“投降主义”的帽子。
张文宏“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的说法,引来了批评声音。(视觉中国)
在7月29日南京禄口机场发现疫情之后,张文宏在微博发文说:
——“如果进一步出现了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
——“目前这个阶段最需要冷静,严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出门,让城市慢下来。逐步逐区完成核酸检测,最差的时候就会过去。”
——“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后,我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多。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
与此同时,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卫生部前部长高强,8月5日发表题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的文章,批评世界疫情再度泛滥,是因为英国及美国盲目解除和放松疫情管控,单纯依靠疫苗接种的抗疫模式,追求所谓“与病毒共存”。
文章提到,“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应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并说“令人诧异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也大讲德尔塔(Delta)毒株的惊人威力,建议国家考虑‘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策略,‘学会与病毒共存’。”
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旗下的《健康时报》上,也出现《人民日报》客户端上。对此,网上舆论纷纷认为高强的文章是针对张文宏的有关言论。网友们在有关防疫的讨论中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主张清零派”和“支持共存派”。
“主张清零派”将矛头直指近期针对南京疫情在微博发声的张文宏医生,声称他所说的“世界要学会与这个(新冠)病毒共存”是宣布向病毒投降,甚至有人直接给张文宏扣上了“投降主义”的大帽子。不少人将之视为“汉奸”言论,认为这是向英美等国放任的防疫模式投降,是反对国内的精准疫情管控模式。
对此,有观点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免于被批评,张文宏自然也不例外。但批评,起码得讲究实事求是,不能歪曲别人的观点,更不能乱扣帽子。纵观张文宏的发言,从头到尾张文宏都没有说过,要放弃中国既有的精准疫情防控模式,相反,他支持如必要则果断定点管控,也认为病毒出现的地方,要“让城市慢下来”。
至于最受争议的“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结合上下文看,其实意思很明确,就是病毒的长期存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这是一个事实判断,而并非一些自媒体所歪曲的,准备以放任的态度和“病毒共存”。
事实上,不少专家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比如,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SARS-CoV-2)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也曾说,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定期打疫苗。显然,“与病毒共存”的现状和中国的“动态清零”的抗疫策略并不矛盾。
因此,动辄上纲上线地给张文宏(或者其他人)扣上“投降主义”的帽子,这不是一个正常社会所应该呈现的形态。虽然这些发出极端声音的人,并不代表多数中国人,也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但无疑不容小视。观察人士指出,即便是批评,也应该基于理性和科学的立场,而非动辄就扣上“某某主义”的帽子。中国社会应该容得下理性的声音,也包括出于善意批评声音,舆论场上这种上纲上线的乱扣帽子的做法,也应该休矣。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