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脚”车祸背后:阿拉善骆驼为何上公路散步(组图)
8月9日,著名演员、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发生车祸不幸去世。
据阿拉善盟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于月仙乘坐的SUV车辆与路上的2只骆驼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于月仙不幸遇难,司机及其他乘车人受伤,2只骆驼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在相关新闻评论区,许多人对骆驼随意上路表示不解。但其实,在被称为“中国驼乡”的阿拉善地区,公路两边很容易看到四处游走的骆驼,因骆驼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
第一财经记者近年来多次到阿拉善盟,采访的多个嘎查和牧民家庭也都饲养骆驼。在阿拉善盟吉兰泰镇,当地牧民还经常自发组织“梭梭·千峰骆驼文化节”那达慕活动,借此保护和弘扬阿拉善独有的骆驼文化。
当地牧民额尔登乌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草原上见到的骆驼,大多是有主人的,骆驼也会自认家门。野生骆驼也有,但数量不多。人工养殖的骆驼并不怕人和车辆。牧区的司机见到骆驼,要么放慢车速,要么绕行。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最西部,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根据近期的统计数据,该盟总人口25万人,骆驼存栏数量达12万峰。阿拉善是骆驼之乡,目前正在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骆驼产业。
双峰驼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事故发生地S228线是省道。需要注意的是,在西部很多公路,没有中间护栏和边护栏。当地牧民在电话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牧区公路沿线有相应的提示,但数量非常有限。由于道路平坦笔直,人烟稀少,通常车速都很快。在视野受限的夜晚,遇到突发情况很难及时反应。
有过多次西部自驾经验的一位车主在网上发文表示悼念。他认为,悲剧的发生可能涉及三个危险因素:凌晨3点多的行车时间、阿拉善的特殊道路情况,以及在牧区遇到意外时的驾驶反应。
在村庄附近,骆驼穿行公路很常见。有牧民还对媒体表示,如果不了解骆驼习性的司机,发生车祸的概率会大一些。
记者在一个阿拉善盟“领导留言板”上查询到,2020年7月20日,曾有留言称,近年来阿拉善右旗至金昌路段,有好多骆驼被车撞死在路上,给农牧民造成经济损失,给群众出行带来隐患。该留言建议在此路段两侧架设围栏,防止牲畜进入。
阿拉善右旗旗委督查室在回复中称,为切实加强农牧区道路安全管控,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预防因牲畜上路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规范和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旗公安局交警大队正在向盟交管支队申请绿色反光带,计划发放给沿线牧民(系在牲畜脖间),用于提醒过往车辆注意牲畜。
回复称,将督促苏木(乡级行政区)通过在沿路沿线拉设不间断围栏、修补破损围栏等方式,防止牲畜上路。同时向沿线嘎查(行政村)下达了整改通知书,督促苏木和嘎查向农牧民积极进行宣传,管理好各自所属牲畜,远离道路。
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双峰驼产区之一,总计约30万头,其中阿拉善双峰驼、新疆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是最主要的品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干旱、荒漠、草原地带。阿拉善是我国双峰驼数量最多的地区,约占到全国总量三分之一。
国家统计局阿拉善调查队工作人员王励行、任玉霞介绍,阿拉善盟是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地区,其阿拉善盟双峰驼保有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王励行介绍,在阿拉善盟等地,骆驼多散放,随其自然游走。因其软蹄特质,不仅不会践踏伤害草场,还可以起到促进草木再生以及施肥、减少虫害、减少鼠害的作用,是沙漠生物链中的主要调节者。
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特殊的生态环境,为骆驼这一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特有的畜种提供了天然的生长乐园。
史料显示,阿拉善已有超过5000年的骆驼驯养历史,是双峰驼最早的驯化地之一。这使骆驼和沙漠生态环境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
“阿拉善人与骆驼同生长、共迁徙,由此衍生和积淀出阿拉善独特的以祭驼、赛驼和驼具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蒙古族养驼习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励行说。
王励行介绍,骆驼是游牧民族历史、经济和生态领域的主题,也是阿拉善的文化符号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驼运这一独特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代表的人畜互动模式,曾对阿拉善地区的对外联络、物资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内蒙古楚日雅牧区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达林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草原上的山羊、绵羊、牛、马和骆驼具有不同的取食喜好。在草场上,蒙古族牧民强调五种家畜俱全,把自己不同的畜种相互搭配结合,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专业性的经济要求。越是接近沙漠,马和骆驼的数量越多;越是接近市场,绵羊和山羊的数量越多。
统计数据显示,1982年,阿拉善双峰驼达到251472峰。此后,受骆驼繁殖周期长和养殖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全盟骆驼存栏数量出现了近20年的持续下降,2003年存栏仅为5.59万峰。
王励行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保护政策的出台,阿拉善盟骆驼存栏数逐步恢复。2018年夏季牧业普查数据显示,阿拉善盟骆驼存栏数量恢复至12万峰。
骆驼产业蕴藏巨大商机
2017年,《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及6个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把阿拉善双峰驼定位为高端畜牧业中的特色产业。
王励行、任玉霞曾对阿拉善地区骆驼养殖数量和收益情况进行过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当地驼肉市场价格50元/公斤左右、驼奶70元/公斤左右、驼毛55元/公斤左右。以养殖100峰骆驼计算,骆驼产品纯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
目前,阿拉善盟饲养20~400峰骆驼的牧民有2000余户,有74个专业合作社涉及驼产业,社员1624户。政府以民建公助方式建成标准化规模养驼专业合作社奶源基地超过10家,扶持养殖百峰母驼生态牧场108户。
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共有5个嘎查,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5个嘎查正在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新格局:努日盖嘎查依托沙漠自然资源打造九棵树旅游景区;伊和呼都格嘎查依托奶站建设及路边优势,发展驼产业、建设驼队旅游驿站;巴丹吉林嘎查依托沙海自然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在这几个嘎查中,骆驼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套海嘎查成立了驼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了挤奶间、驼圈、草料间和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目前该合作社有骆驼300多峰,挤奶母驼200多峰,还通过购买挤奶母驼在基地托养的方式,增加嘎查集体经济收入。
“大伙儿只需以骆驼入股,年底就可以分红了。”巴音套海嘎查党支部书记刘景元介绍,托养方式是一年一峰骆驼1000元的分红,驼奶基地每年向嘎查缴纳3万元的租金。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国内很多商家近年来也已发现骆驼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
目前,阿拉善盟有驼绒产品加工企业6家、驼肉加工企业10家、以血液脂肪等驼产品为原料的生物科技和功能产品企业3家、骆驼旅游与文化企业8家、驼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11家。
截至目前,阿拉善右旗依托沙漠及沙生资源,已培育形成了以骆驼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牧业,骆驼产业年产值达1.3亿元,养驼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50%以上。
围绕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的目标,阿拉善右旗近年来还加大了骆驼产品研发的科研攻关力度,组建了全国首家骆驼研究院——内蒙古骆驼研究院,并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骆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