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洋名改国籍,拒不承认是中国人,这个为外国拿金牌的“叛徒”,怎么样了?(组图)
最近,发现君看到话题#刘翔回应网友欠他一个道歉,冲上了热搜。面对当初铺天盖地的谩骂,刘翔说大家没必要向他道歉,人都会成长,在年轻的时候可能说了一些话,他能理解。“其实我就是个普通人,只不过以前可能跑得快一些。”
时至今日,听到这样话,再回想起当年他起跑前的微笑和跌到后的落寞,格外让人心酸。
而当初被痛骂过的运动员,又何止刘翔?
从骂声一片到能理解,这不禁让发现君想起了另一位运动员:
她代表外国参赛夺冠军,被当成中国的“叛徒”和“白眼狼”,饱受骂名备受争议。
▼
她叫姚丽,举重精英,公派援外到哈萨克斯坦受训。
之后改洋名换国籍,代表哈国参加奥运会获得冠军,从此拒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甚至坚称自己的举重生涯与中国毫无关联。
不少人将她当成“体坛叛徒”,戏称其为“养狼计划”培养出的“白眼狼”。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女孩如此翻脸无情?
01
“我的心代表的是哈萨克斯坦”
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63公斤级比赛中,哈萨克斯坦选手迈娅·马内扎,以245公斤的总成绩打破奥运纪录,夺得了该项目的金牌。
对于大多数中国举重迷来说,迈娅·马内扎的名字并不陌生。
她是哈萨克斯坦举重队的当家明星,多次获得国际大赛冠军。
她原本还有一个动听的中国名字——姚丽。
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女孩。
出乎意料的是,在比赛结束后的混合区,当中国记者兴冲冲地跑过来向她祝贺采访时,她选择了视而不见。
有记者叫了她“姚丽”,她先是下意识地回了一下头,接着又猛地像做错事了一样,小跑着离开了现场。
对于自己的母语中文,她更是装作根本听不懂。
新闻发布会上,一些曾在广州亚运会上采访过她的中国记者,试图用中文向她提问,她则向工作人员表示抗议。
结果是抗议有效,所有记者只得改用英语或者俄语。
“我告诉过你们,我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我没有在中国进行过举重训练!”她的回答让许多了解她履历的外国记者非常费解。
“我只是随家人在中国短暂生活过10年,我的心代表的是哈萨克斯坦。”她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回答着外国记者的疑问,并划清了与中国的界限。
会后,路透社和法新社记者纷纷表示,这是他们此生见过最奇怪的事情。
02
出身贫苦,运动生涯坎坷
1985年,姚丽出生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镇大营子村。
家境贫寒,从小干惯了体力活,有一把子力气。
小时候的姚丽
2000年,在县中学运动会上,姚丽被阜新市体校教练孙振启发现,认为她是一个举重的好苗子,于是将她招入体校,进行正规的举重训练。
“学校的教练建议我练举重,我由此开始了职业生涯。”在解释自己练习举重的原因时,姚丽曾这样回答。
谈不上所谓热爱,15岁的女孩只知道,特招进入体校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父母骄傲,同学羡慕,自己将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兴许很快就能出人头地。
在阜新体校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辽宁省体校女子举重队教练朱明武,看中了姚丽的潜质,将她选入省队。
但之后不久,朱明武因为不满举重队给他的不公平待遇,一气之下,带领包括姚丽在内的11名队员出走,背井离乡,加入了湖南体校。
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被视作举重界的一场“内乱”。
在辽宁体校的阻拦和交涉下,最终有9名成绩比较好的队员被“追”了回去,而姚丽和另外一名“成绩垫底”的队员则被留了下来。
姚丽备受打击,她凭着一股倔劲儿,每天更加努力地训练。
她先后打过53公斤、58公斤、63公斤级比赛,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省前三名。
但在中国这个体育大国,优秀的运动员实在太多了,竞争残酷而激烈,想要从众多优秀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求胜心切的姚丽渐渐失去了平常心,成绩进步缓慢,她开始责怪教练对她的关注不够,抱怨队里不给她机会。
直到2008年,姚丽才终于可以大展实力,她获得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机会。
遗憾的是,因手臂受伤,她未能完成比赛。
“回家住了一段,一下子瘦了十几斤。这孩子从小就有主意,什么不好的事情都不和我说,怕我担心。”姚丽的母亲颜世香至今回忆起那段时光,仍不住摇头叹息。
03
弃国籍,为异国争光
也是在2008年,姚丽所在的举重队有个公派到哈萨克斯坦训练交流的名额,教练推举了姚丽。
作为中国外援,哈方对姚丽非常重视,尤其是看到姚丽的实力之后,更是直接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优渥的待遇打动了她,她最终加入哈萨克斯坦国籍,改名迈娅·马内扎,成为哈国举重队的一员。
2010年,姚丽在做客网易时,坚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哈萨克斯坦人(图片来源:网易亚运)
这一时期,她获得了更多的训练资源和上场机会,成绩突飞猛进。
2009年高阳世锦赛,抓举第六名、挺举冠军、总成绩冠军。
2010年安塔利亚世锦赛,抓举第四名、挺举冠军、总成绩冠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冠军。
2011年巴黎世锦赛抓举第三名、挺举冠军、总成绩亚军。
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更是一举打破奥运会纪录,强势夺金。
领奖台上,姚丽拿着那枚含辛茹苦获得的奥运金牌,泪流满面。
为了它,她已苦苦奋斗了12年。
然而,在采访环节,面对中国记者,姚丽突然变脸,矢口否认自己和中国的一切关联。
这种背弃的行为,让每一个了解她过往经历的人出离愤怒。
一时间,对姚丽的指责和谩骂铺天盖地。
04
是背叛,还是另有苦衷?
客观来说,姚丽改换国籍代表异国参赛,跟她贫穷的家境有一定的关系。
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有大约20亩地,一年到头,刨去耕种和施肥等成本,收入只有2万多元。
姚父患有多年的糖尿病,买药治病的花费几乎占去了收入的一半。
姚丽母亲
后来病情恶化,出现了很多并发症,严重的时候一个礼拜透析两三次,每次都要千八百块,这对如此一户农村家庭而言,是根本无力承担的。
正是这一时期,姚丽去往了哈萨克斯坦。
在那里,她每个月能赚到1500美元,折算下来有1万多人民币,比赛拿到名次还能获得额外的奖金。
按姚丽母亲的说法,“她爸从病重到离世的这些年,前前后后花了50多万,几乎都是姚丽负担的。要不是靠着这闺女,她爸早不行了。”
当被问到姚丽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在东北长大的,姚丽的母亲摇摇头:“我也觉得遗憾,这孩子要是给咱自己国家拿个金牌多好!”
其实,更改国籍是姚丽自己的选择,本无权过多地苛责和过问。
运动员为了更好的个人发展和更好的薪酬待遇,加入他国国籍的情况并不鲜见。
毕竟运动员大多吃的是青春饭,巅峰期往往也就几年,趁着巅峰闯出一番成就和名堂,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人之常情。
而举重运动员更是很苦,有可能练了一辈子拿不到成绩,还落一身伤病……
为何姚丽在中国没有得到重用,而去到哈萨克斯坦之后,却能很快成长为世界冠军?是否是选拔制度有问题呢?
“养狼计划”“援外交流”这种将中国运动员送往国外训练的制度,是否也会造成技术外泄、人员流失呢?
毕竟,运动无国界,但运动员有国家。
争议始终伴随着姚丽,直到4年后。
2016年6月,国际举重联合会公布了一批在伦敦奥运会兴奋剂重检中呈阳性的金牌选手名单。
迈娅·马内扎(姚丽)的名字赫然在列。
她被处以禁赛处罚,在伦敦奥运会获得的奖牌也一并剥夺。
人们这才明白,姚丽那段时间进步神速,是因为吃药了。
她过于急功近利,以致于踏上了一条运动员无可挽回的禁忌之路。
后来,姚丽嫁给了一个哈萨克斯坦人,并在当地开了一家中医馆
一定程度上,姚丽的事情,也算是给体育界敲响了警钟。
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体育界在人员选拔、地方平衡、福利保障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也让运动员或教练“出走”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国家的荣誉,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如何为他们减少后顾之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是一件很值得重视的事情。
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与尝试……
渴望成功,却也能理性接受失败,“不以奖牌论英雄”的理念正在到来。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少些戾气,多点包容。
能听到不同声音,接受不一样的人生选择,这是一种进步。
从容一点、自信一点、成熟一点,这是大国公民该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