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0日 7.8°C-10.9°C
澳元 : 人民币=4.7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台媒体人曝光两岸“密档” 王沪宁为何成了他消失的朋友(图)

2021-05-29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三十年前,形容解严以后的台湾舆论环境,已故台湾作家陈映真曾有这样一段形容:台湾绝大多数的报社编辑、主笔,记者等言论工作者,立场无论朝野,对大陆社会却一样充满了根深蒂固的,自觉不自觉的猜忌,敌意、骄傲自大,歧视甚至是鄙视……号称思想开放的年轻记者,一到大陆,长期教育的敌情意识自然发动,反共偏见油然而生,至于立场鲜明的台独报刊,早已取代国民党的党、军报刊,负起激烈的反共、反华、反统一、反民族这些超标准的内战、冷战言论工作的大任了。

三十年后,类似的话同样适用台湾的政论节目,还是同一批人,只不过舞台从报纸换成了电视。当然,台湾不是没有优秀的媒体人或政治评论工作者,但受现实环境的局限,他们的人生下半场多已转往他处,虽处江湖之远,但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独到见解,直到今天仍可给无数后来者以启示,前中国时报主笔、历史学者徐宗懋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不久前,他分享了一段特殊的两岸经历,记录了他与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友谊。

众所周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掌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中国全国宣传事务,历经江泽民、胡锦涛,一直到今天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王沪宁一直担任理论大师的角色,历三代屹立不摇。但另一方面,王沪宁也曾是复旦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在徐宗懋先生看来,身为海外新闻同仁,透过公开分享他所知道的王沪宁教授,包括他的风格以及他的思想体系,可以成为了解今天大陆政策走向的重要参考。

台媒体人曝光两岸“密档” 王沪宁为何成了他消失的朋友(图) - 1

2020年8月17日,王沪宁出席中国青联第十三届全会和中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联席会议。(中国央视新闻)

在《一位消失的朋友》文中,回忆与王沪宁的交往,徐宗懋先生这样写道,1988年的5月,我第二次到大陆,一个月前我和复旦大学辩论队师生在新加坡密集相处了一个月,感情融洽。这是台湾解严后,两岸大学生首次同台辩论,立刻在台湾造成大轰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台湾媒体大篇幅地报道,在两岸交流的第一个春天,更由于是年轻人来落实这项交流,因此我们之间更充满了民族的感情和希望。

“由于我们在台湾这一代都受了浓厚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对中国历史和土地都有很亲切的感情,所以作为同胞,我们和复旦师生很快就建立了融洽的感情。”谈往事,徐宗懋先生如此说。

他回忆,1988年,王沪宁才三十二岁,复旦校长谢希德也是知名的开明知识分子。大陆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几年,极左的思想已经被彻底地否定,但未来要怎么走还在探索当中……如何从极左的思想体系和社会运作转化到现代民主思想和制度运作,学术界出现了许多主张和辩论,其中一种有名的主张称为“新权威主义”,意思是中国人应走向现代民主,可是中国民主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条件依然不足,因此需要在一段相当历史采用新权威主义的治理,创造未来民主建设所需要的条件。新权威主义不仅是政策主张,也有它的历史根据,认为人类现代民主就是由资产阶级兴起的法治所转换的,过程都有经过一段开明专制的统治时期。

台媒体人曝光两岸“密档” 王沪宁为何成了他消失的朋友(图) - 2

徐宗懋与青年学者王沪宁

徐宗懋说:我当时对王沪宁的思想主张并不清楚,不过他送了我几本他的学术著作,同时,复旦同学们也提到王沪宁是赞成新权威主义的。我们没有机会谈论太多的思想议题,毕竟此时的王沪宁主要是在大学教书,并无一官半职,讲话没有太大的顾忌。复旦有大学生的沙龙,提供啤酒,许多师生喜欢到沙龙喝啤酒聊天,我和王沪宁聊得相当愉快。说起来,1988年大陆已经出现城市经济改革的诸多弊端,民怨丛生,知识分子向往欧美的体制,对现状相当嫌恶,社会动荡的火苗已经隐隐燃烧。

1989年4月,徐宗懋二度造访复旦大学,而过去一年,王沪宁拿了霍英东奖学金到美国待了一阵子。他眼中,回国的王沪宁穿着变得时髦很多,提到在美见闻,显得很兴奋,很多心得。徐宗懋提到,王沪宁说台湾送到美国留学的学生数量“不得了”,对台湾的发展影响巨大。另外他也说,宗教深入美国家庭的程度超过他的想像。此时,王对美国的了解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记载,而是整个社会运作和真实民情的体会。

1989年的一天清晨,作为台湾《中国时报》特派员徐宗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被流弹击中,子弹从后颈进去,从口中出来。后来被送医院急救幸免一死,但他右半身终生没有痛觉和温度感。正如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的专访中提到的,这场意外并未削弱徐宗懋对中国的感情,大局上他仍在为中国的前途思考。

根据《一位消失的朋友》文中记述,1992年王沪宁到台湾参加研讨会,此时离第一次国际大专生华语辩论赛已经有四年了。1993年,王沪宁又再次带领复旦大学辩论队来到新加坡,徐宗懋也再度前往采访,这次他们没有太多的交流,这也是二人最后碰面。

而后,王沪宁北上任职,无论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在理论工作上一直扮演领导的角色,最后由智囊直接成为大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2000年,徐宗懋先生也离开《中国时报》,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在台湾、大陆和日本收购历史照片,内容主要是两岸近现代史,然后运用图像编辑画册和举行展览。

台媒体人曝光两岸“密档” 王沪宁为何成了他消失的朋友(图) - 3

谈到王沪宁的思想体系,徐宗懋表示,总结起来,王沪宁所代表的是一条思想上的实用主义路线,而且最终实用会超过思想情怀。由于缺乏情怀的束缚,他们能够作出勇敢的决定和行动,同时也缺乏情怀的激发,他们不会像毛泽东那一代,作出超乎理性的疯狂决策。他们会坚定执行自己划定的国家发展路线,不会让任何事情破坏这个过程。当然,另外一方面他们也会有非和平的力量准备,以作为吓阻和不得已的最后选择。同时,他也发出诘问,这种纯粹将民主当成政治工具,而非人文情怀,同时又具备强烈策略操作意识的做法,难道没有任何的障碍和弱点?

或许,在对中国命运前途的看法上,徐宗懋和王沪宁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区别如今的台湾媒体人对中国大陆充满了各种偏见与误读,三十年来,徐宗懋先生始终以持平的立场观察两岸关系,幼承庭训的传统教育让他在大局上仍在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思考。

对于与王沪宁的这段友谊,徐宗懋不无感慨地说,回顾三十年前我们认识的复旦教授王沪宁,再从远距离看今天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王沪宁,有时我不禁会想,这是同一个人吗?现实中当然是同一个人,不管是跟你开心聊天的那个自由自在的大学教授,或者是今天用严肃面孔主持国家宣传会议的领导人,其实他的内心都是一样的,也因此可以比较准确的推断整个政策思想基础和形成的过程。

徐宗懋先生说,无论如何,三十年前我们在复旦校园快乐地相处时光,象征着两岸和好往来的美好年代,永远是甜蜜的回忆。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高思源
高思源 2021-05-29 回复
大陆多了解台湾些啊
santasatan
santasatan 2021-05-29 回复
台湾媒体人有远见
Lemma沒有假期
Lemma沒有假期 2021-05-29 回复
两岸其实可以和睦相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