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西段新哨点曝光 中国官媒重访对峙一线传递重要信息(组图)
始于2020年5月班公湖地区的中印边境冲突,经过长达九轮的军长级边境会谈,终于在2021年2月以双方脱离接触告终。5月18日,中国官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军方合办的国防军事频道在当天播出的《军事报道》中,记者重返边境一线探访斯潘古尔湖即曼冬错湖畔的一处哨点,自中印脱离接触结束冲突以来首次披露中印西段边境近况。
在这段名为《新闻特写:斯潘古尔湖畔的阳光哨位》的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记者跟随运送给养的车队,一同前往这个位于斯潘古尔湖畔中印边境一线海拔5,100多米的前沿执勤哨点。车辆经过几十个回头弯,一路沿山体而上,终于抵达了这个由一顶帐篷组成的前沿哨点——斯潘古尔湖畔的“阳光哨位”,普尔楚边防连即斯潘古尔边防连某哨点。
所谓回头弯,即沿山体修建的S型上山公路,在谷歌地图上沿山体蜿蜒而上的S型公路是班公湖南岸、斯潘古尔湖畔中印边境最显眼的标志,由山脚一路通往山顶的哨点乃至边境前沿。此前,2021年春节来临时,中国军方曾高调向班公湖南岸对峙一线驻训的部队运送特需年货,由斯潘古尔湖畔前往临近对峙一线桌顶、黑顶、头盔顶附近位于秋迪俭革拉执勤点附近的驻训地更是要经历58道骤上急下的弯道。
该哨点由四名边防军人及一条军犬驻守,包括一名上士班长、一名中士与两名藏族列兵,形成颇具中国军队特色的两老带两新。在哨点背后,一条崎岖的充满碎石块的山路通往山顶,终点是由伪装网覆盖的前沿观察哨,观察监视当面印军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事立刻上报预警。正是这一个个前沿观察哨的存在,才令中国在与印度的边境冲突中没有吃亏,平时仅需少数人员驻扎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的前沿哨点即可。
值得指出的是,与该哨点同属斯潘古尔边防连,位于班公湖南岸山顶附近的秋迪俭革拉执勤点,在其海拔5,681米的前沿哨点上,班公湖北岸印度控制区兵营、哨所一览无余,北岸印军的任何调动都难以逃脱南岸山顶中国哨点的监视。2020年班公湖北岸冲突中,中国军队反应迅速,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南岸的预警。
“阳光哨点”据推测位于热钦山口附近,负责观察监视热赞拉山口附近,向西可以观察监视热钦山口、神炮山地区,2020年中印曾在这两个地区发生冲突。从新闻披露的画面来看,中印边境西段确实已经脱离接触恢复了平静,以这种不经意间的新闻报道传递重大信息可谓中国官媒的“祖传技艺”。
斯潘古尔湖边防连因斯潘古尔湖而得名,在湖西部南岸设有一处由固定建筑物组成的常驻哨所,哨所附近就是位于莫尔多通道的中印边境西段会晤点,也即是中印军长级会谈中方举办地莫尔多会晤点,印度楚舒勒会晤点位于莫尔多通道边境另一侧。该连下属十余个前沿哨点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极为艰苦,除了自然条件还面临地雷的威胁。2012年中国官媒报道时曾披露,当时中国边防连官兵夜晚时常被轰然的炸声惊醒,“官兵们知道,准是距离哨所几里外的大南山执勤点方向,又有头误入雷场的野驴被炸死”。
1962年中印边境西段第二阶段作战班公洛(斯潘古尔)地区作战经过要图。(《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内部本)》)
五十多年前,印度通过蚕食占领了班公湖南岸、斯潘古尔湖西岸山顶地区建立哨所,并在莫尔多通道、哨所前沿布设地雷建立雷场。1962年中国边防部队收复这一地区时吃尽了地雷的苦头,工兵部队伤亡惨重,甚至发生了为争取时间以身体排雷的壮举,最终一举将印军越境哨点拔除,形成了今天以山脊为实控线的局面,有力地遏制了印度的蚕食。不过,印度埋设的地雷遗留了下来,十余年前斯潘古尔边防连老连长许军为开拓巡逻路线“处理过的报废地雷足有半库房之多”。
此外,长期在高海拔地区驻守,对边防连官兵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害。2012年在接受中国官媒采访时,时任斯潘古尔边防连连长郭辉披露,“哨所5年以上的干部骨干,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每次外出巡逻,官兵口袋里鼓鼓囊囊的,里面全是急救药”。也就难怪“阳光哨所”由两位服役至少五年以上的士官与两位藏族新兵的组合驻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