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加码减排新目标 中国是在拖后腿吗?(组图)
美国主导的气候峰会4月22日举行,不少国家领导人在演讲中设立了各自的碳排放目标和计划,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都做出了超出以往的承诺。
拔高目标的西方与目标不变的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峰会的致辞中宣布,美国承诺,到2030年,使得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比2005年减少50%至52%。2015年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时期,承诺到2025年,美国要在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排放下降26%至28%。拜登的新减排目标较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目标提高了近一倍。
2021年4月22日,拜登在白宫东厅举行的虚拟气候领导人峰会上讲话。(AP)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称,将致力于到2030年,使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减少40%至45%,这比此前宣布的30%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日本将力争在2030年之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3年的水平降低46%,并朝着50%的非官方目标努力。日本此前定下的目标为26%。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则表示,英国计划到2035年,使得碳排放水平比1990年减少78%,这比此前碳排放量在2030年减少68%的目标有所提高,也是迄今为止全球经济体中最大幅度的减排承诺。
拜登召集40国领导人视频峰会,期间因为“技术原因”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连此前在亚马孙雨林保护等环境问题上持强硬立场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Jair Messias Bolsonaro)也在会上承诺,巴西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外界注意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峰会上只是重复了此前“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未像其他国家领导人这般作出更大的承诺。
在各国争相宣布更大减排目标时,中国并不为所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会扯全球减排的后腿吗?
关键在落实
做出承诺重要,兑现承诺更为重要。2010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做出自主减排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到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基本上完成了当年的承诺。
相较之下,西方国家都曾提出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但几乎都落入不能如期完成目标的境地。
比如美国。 2010年,美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通报,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减排17%,到2018年年底,美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0.2%,仅完成其减排目标的60%。2015年,奥巴马政府提出新的气候行动目标,承诺到2025年要在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排放下降26%至28%。结果,特朗普上台后,2017年6月直接宣布不履行这一目标。
奥巴马在气候问题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特朗普上台后,都将其推翻。图为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同奥巴马、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图为奥巴马发表讲话。(Reuters)
同样,德国也是如此。德国曾设下2020年碳排放比1990年减少40%的目标,到了2018年,德国宣布放弃之前设定的2020年减排目标,转而寻求落实2030年减排目标。
除了未能完成本国减排目标之外,发达国家在全球减排上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也未到位。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形成的协议中,发达国家承诺2010年至2012年提供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并在2020年前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注资目标。结果,从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时间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拿出236亿美元资金,距离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仍有很大的距离。
至于“2020年前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注资目标”更是年年落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布的报告,从2015年年到2019年,实际注资金额分别为251亿美元、274亿美元、352亿美元、431亿美和616亿美元。照这个态势,《巴黎协定》中规定的“2020年以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动员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更是难以实现。
各国都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化和气候治理的重要性,在此次峰会上,主要国家的表态是证明。接下来,关键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谁能如期、率先完成预设的目标才是要求他人做更多的基础,这对中国是如此,对西方来说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