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激烈交锋惹来两国网民口水战,一张图引爆中国社媒热议 (组图)
本文综编自美国之音、BBC中文网、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中之间的高层会晤在经历了开场的激烈交锋后,3月19日在阿拉斯加落下帷幕。美方表示与中方进行了艰难和直率的对话,中方表示交流有建设性和有益。双方都表示存在深切分歧,未提任何突破。
但对话过程中双方的激烈交锋,也引发了两国网民之间的口水战。有分析认为,美中代表在媒体镜头前的“硬气”,其实背后驱动力非常可能是各自国内的政治需求。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稍后发布的一张图片,引来大量中国网民热烈响应。
“战狼式胡搅蛮缠” vs “大国风范”
对于这场备受关注的重要会谈,很多推特网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多数推特网民对中国外交官的表现予以批评,但多数中国网民却对此表示支持。
有人直言,“从杨洁篪王毅之流的战狼式表演就可以看出中共是典型的胡搅蛮缠,这不就是无赖流氓吗?可想而知中国国内完全是一片黑暗,愚民韭菜粉蛆遍地。”
还有人抨击,“中国外交官真没素质,在国际场合泼妇骂街,成为了一个笑话。”
也有人表示,“对着媒体的时候都是表演,关起门来才是谈正事。”
也有网民批评美国式的傲慢与双标,并表示,“杨洁篪说出了大多数国家想要说但不敢说的事实。”
更多网民为两位中国代表点赞,“14亿中国人民几十年来拼搏奋斗,为自己赢得尊重。西方世界现在应该学会如何对东方表达尊重。”
有网民称,”这是一次将会载入史册的一次会谈!加油,中国。“
“两个辛丑年”,一图引爆中国网民热议
阿拉斯加对话期间,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不少民众赞扬中国外交官的“硬气”表现。
在微博上,《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起“两个辛丑年的对比”话题标签,掀起一波讨论热度,并登上微博热搜榜。不少网民表示受到强烈共鸣,分享他们的感受。
图片组合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的历史照片、以及本周中美高层对话的照片,两场会议的举行年份皆为辛丑年。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的微博发布了这张图片,并引用杨洁篪关于“美国没有资格”的发言。
19日,《中国日报》记者潘旭(音)在推特上发布了《辛丑条约》签字现场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的两张对比图片。配文写道:“从1901年到2021年。中国用120年的时间告诉美国,他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判。”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形容,“这是中美两大国前所未有的公开面对面交锋,极具象征意义。它告诉美国人,他们不要再假装可以对中国指手画脚了,那个时代早已结束了。”
有网民感叹“中国人活在2021,美国却还活在1901”。
一条高赞评论形容,“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不是那个中国了”。
网民表示:“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
网民称,“其实,早在1951年,中国人就已经用跟1901年截然不同的方式跟对手谈判了,谈不拢是吧,就打呗!当你们打不动是还不是要回来谈?”
一名疑似是学生的网民感慨,曾经“最讨厌背近代史屈辱条约”的自己,如今“可能会开始学着释怀了”。
除了点赞,也有网民发出不同的声音。
有网民表示:“一百二十年来,现在的中国人和当年中国人相比,唯一进步的只有嘴巴上的。”
还有网民称,”1901年那是人家大清,和你PRC有几毛钱关系?人家大清当年的地盘比你们大多了,也是万朝来拜的气势,GDP也不是一般的高。“
美中关系,还会更糟吗?
中美高层对话以硝烟为开端,双方能否获得某种程度的共识,为拜登时期中美交往立下基本框架,目前尚不明确。
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日前对路透社表示,双方早前的强硬发言,为对话演变为互相指责增添了风险。
“如果这场会议被认定为彻头彻尾的失败,两方都没有好处。”
据悉,拜登接手白宫之际,正值美中关系的历史低点。迄今他并未大幅度修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贸易关税、科技禁令等制裁措施依然生效,也多次强烈批评中国的香港、新疆、台湾政策。
有分析指出,在华盛顿,对华强硬已成为共和、民主两党仅有的少数共识之一,主流民意也支持鹰派的对华政策。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3月4日最新报告显示,89%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或敌手,而非伙伴;近五成的人认为制约中国的影响力与实力应是美国的头号外交政策目标。
皮尤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对华强硬的政策。70%的受访者称,美国应该要求促进中国人权,尽管那会破坏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只有26%的人表示,应以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为重。
另据美国之音报道,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北京希望重启两国关系,但是华盛顿认为北京需要在人权和经济行为等方面做出改变。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说:“我认为,现在很明确的是,双方在一些议题上都会立场坚定,双边关系中的很多方面不可能会有共识。”
他说,这也不是说就不会有合作,双方可能会在气候等议题上有些低层级的合作或重启一些贸易磋商。但是他说:“双方粉饰那些分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在外交上更具挑战的环境。这不一定会演变为危机,但是摩擦将是常态。”
传统基金会国家安全问题研究副总裁卡拉法诺对美国之音说:“中国这几年来在外交上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过去几年来,中国因其在世界范围内破坏稳定的行为而遭到很多反击,他们的回应也都咄咄逼人。”
不过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对未来的美中关系并不太担忧。他认为,中共在贸易等其他方面需要美国,美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也需要中共的合作,而且中共需要美国比美国需要中共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