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华大使关于“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之问引发热议(组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向中国民众抛出了“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这个问题,试图从常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外国媒体批评中国当局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中国。这一尝试引发了中国官方和官方媒体的强烈反应。
包括德国之声在内的许多外国媒体无法在中国落地(资料图片)
在中国和英国相互禁止BBC和CGTN在对方国家落地播出的大背景下,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最新发表的一篇题为“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的文章,引发了中国官方以及官方媒体的强烈反响。2020年10月出任英国驻华大使的吴若兰,用流利的中文,阐述了她对全球各国媒体在中国生存现状的一些看法。
在通过英国驻华使馆公众号发表的这篇署名文章中,吴若兰开篇指出:“外国媒体在中国正在被歪曲报道——这掩盖了它们发挥的积极作用。”她援引驻华外国记者协会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媒体自由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在2020年出现了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外国媒体被驱逐出境事件。
吴若兰希望通过她的这篇文章向中国民众解释“为什么外国媒体批评中国当局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中国。”这位英国驻华大使就此表示:“我认为他们本着诚意行事,作为政府行为的监督机构发挥着积极作用,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并保护那些没有发言权的人。”
在中国,外国媒体的工作经常受到阻挠,包括报道前往武汉调查病毒起源的世卫组织专家团
“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亦无意义”
随后,吴若兰在文章中阐述了在英国的历史上,媒体为何被称为“第四权力”,监督当时由牧师、贵族和政客组成的英国议会。吴若兰指出:独立的、能够提出挑战的媒体,是“最重要的阶层”。在英国,记者可以“任何话题采访政客,并向他们提出尖锐的问题。”
文章中,吴若兰也肯定了包括《财新》、《财经》、《新京报》和《北青深一度》在内的中国媒体,秉承‘舆论监督’的原则提供的一些批判性的报道。但是她同时强调指出:不同于外国媒体的是,中国媒体只能在政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批判性报道。正如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16年所说,“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
文章结尾,吴若兰用法国费加罗报(Le Figaro)的座右铭:“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亦无意义”收笔,表示希望未来这类来自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的重要报道可以得到更大的认可。
中国官媒的激烈反应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却引发了中国官媒的强烈反弹。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客户端官方账号“南方Plus”3月6日发表了“中国憎恨外国媒体吗?——对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的回答”。从英国驻华大使这篇文章的各个细节进行反驳,首先文章对吴若兰提出的“外国媒体”提出质疑,发问:“什么叫外国?对中国来讲,就是地球上的其他所有国家。吴大使可以代表英国政府,但显然不能代表所有“外国”吧。一言九鼎为“外国媒体”代言,让人仿佛瞧见“日不落帝国”回光返照的霞光万道。”
“南方Plus”的文章作者认为吴若兰用“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这“区区9个字,就将所有外国媒体一股脑置于中国的对立面,言之凿凿告诉你,只有英国这种老牌帝国主义、纯种西方国家才是‘外国’的代理人。”针对吴若兰提出的“中国在2020年出现了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外国媒体被驱逐出境事件”,文章回应称:“吴大使巧妙地故意回避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明明是英美(不是外国)媒体作恶在先,却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
“南方Plus”的文章沿用中国官方舆论近期来讨伐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语态,批评质疑其“一系列涉疆报道为何要预设立场、有罪推定,先死守“集中营”“种族灭绝”等错误前提,再无中生有、东拼西凑所谓“罪证”?”包括中国自媒体和官方媒体近期内经常提及的所谓BBC在对华报道节目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使用“阴间滤镜”和“阴间配乐”。
中国官媒:“党媒姓党,何罪之有?”
针对吴若兰提出的“中国媒体只能在政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批判性报道”,“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的批评质疑,“南方Plus”的文章反驳称:“党媒姓党,何罪之有?”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已经用建党百年来的实绩证明了她的人民属性。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如果有媒体隶属这样一个先进的政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言,为人类进步事业发声,那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凭什么就成了原罪?”
同时,中国官媒《环球网》也发表了文章,回应质疑这位英国驻华女大使的最新表态。在题为“跟英国驻华大使聊聊‘外国媒体是否憎恨中国’”的文章中,作者表示理解“吴若兰大使此时发表这篇文章,并非是有意挑起中英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新的争论”,而是由于英国媒体BBC最近在采访了一位中国维吾尔族女性后,在没有严格全面核实情况的背景下,做出了有关“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族女性进行强制绝育手术,并对维吾尔族女性进行系统性强奸”的报道。《环球网》的这篇文章作者认为:在报道中,BBC的记者和编辑,用特殊的新闻处理手法,赋予了这名维吾尔族女性原本没有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环球网》通过这篇文章向吴若兰表示:“中国人常说,‘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作者指出:“对于英国政府和人民来说,如果你们选择将中国视为朋友,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是一个热情、充满善意的朋友;但如果英国政府和人民,继续被美国极端保守派的意识形态所影响,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视中国为敌人,我也相信,中国一定会是一个合格的敌人。”
吴若兰的坚持
遭受了中国官媒的“洗礼”后,吴若兰于3月9日被中国外交部欧洲司负责人召见,后者就她发表的署名文章提出严正交涉。 认为“该文章颠倒黑白、操弄双标”,通过官方平台发文“为受制裁的个别外媒鸣冤叫屈,刻意混淆新闻诽谤和新闻监督。”
这位英国驻华大使通过在中国境内受屏蔽的推特发表回应称:“我坚持我在文章中的立场。并且毫无疑问的是,即将离任的中国驻英大使同样也坚信他在英国主流媒体上自由刊登的170多个作品。”
而在吴若兰的官方微博或是发表文章的微信公众号上,看不到她对中国官方批评指责的回应。能看到的是她最近和励媖中国及联合国妇女署的代表共同探讨女性领导力议题,鼓励女性员工更好地在工作中充分实现潜能,向中国民众解释英国威尔士的国庆节“圣大卫日”的历史来源,以及她推动环境气候保护议题,在福州文庙探索古汉语意义的视频博客。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