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坠车事件,比死亡更冷的是真相(图)
昨天,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通过其官方微信发布关于周某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案件的情况通报。这个通报严谨、详实,特别是现场侦查和案件重演的部分,是我这些年来看过最专业、合格、负责的一份官方通报。
这份通报另一个难能可贵之处,是通过真实的细节再现了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之苦。而命运的“不仁”就是这种苦在有的时候,就是可以致人死地。真相比死亡更冷。
一个1米5、80多斤又瘦又小的姑娘为了节省搬运费用,前前后后自己一个人搬了15趟行李,让司机没能挣到这份体力钱,而心生怨念。
一路心怀怨念的司机为了尽可能补回损失,提前接了下一笔订单,为了赶时间而抄小路行驶,恰巧这条路的市政灯光又昏暗黑黢。
这些我们平常都会出爆发的情绪,就是在那个普通的夜晚,导致了女孩的死亡和司机的牢狱。
通告出来后,网上依旧又在同情司机,和同情女孩的立场上出现了两种对立。我非常不解。司机有错,但作为一个可怜的打工人,就没有可同情之处吗?女孩无辜,可在事件过程中的处置和应对,就没有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吗?
我们去在两个弱者和性别之间制造对立,对事件和作为消费者的安全,会有任何益处么?
而货拉拉在表达“道歉”,以及和女孩家属达成了一笔和解的赔偿后,完美躲在舆论之后。还有众多对立声音的留言里,说“最可怜的其实是货拉拉”的声音。
我实在忍不住吐个槽:你们可以醒一醒。
我们至今所享受到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便捷绝非拜他们所赐。
“平台”这种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其实简单粗暴到毫无现代商业的想象力,也无产品的创造性可言。它们无一不是用资本的原始暴力,去极限榨取中国人口红利的产物——这是“烧钱”的本质。
当买方卖方都被圈养进资本的平台后,你们自己看看,卖方,不花钱能从平台获得买方吗?买方,消费的质量真的有了本质的改变?没有。一切都没有改变。唯一的差别,资本高效集中了。集中到可以对买方卖方进行高效“双割”。
当年滴滴快的大战,你爽了吗?你所得到的那些补贴,现在不正在从“大数据杀熟”等等的技巧里如数奉还吗?
你以为你在看戏,其实你不过是在恭迎即将通吃你的“赢家”的黄袍加身。
你货比三家,最后意识到不过都是在某平台的五指山上。
我并非否定这些年互联网的巨大进步,我只是提醒大家,中国资本比西方资本更可怕的垄断性,和我们的社会特征一脉相承。
我们作为消费者,至少要有这样的自觉:既然资本崛起是用极低的技术门槛、占尽了我们人口共同体的巨大红利后的产物。我们就要更为警惕资本把吸食消费者的红利,继续用在扩大垄断壁垒、追求更大化利润的投入上。
为什么一定要等出了人命,才去做安全建设?当然。没出人命,滴滴、货拉拉们有那么多新业务要继续跑马圈地啊。
中国的资本理应要承担更多社会公共性投入的部分。
“平台”成为所有中国创业者的终极梦想,根本上不过是2000多年前陈胜、吴广看见秦始皇的巡游座驾心里奔腾起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000年后的回响。
而消费者们,我们别成为代价啊!
最后,再转一下上篇推文里我提到的那篇旧短文《革命者滴滴》:
出租车行业一直属于“严管”行业,所谓严管,就是不充分竞争并且有大量前置审批或行政许可设置。所以滴滴早期发展业务时很小心,不敢冒犯政策边线,曾自我限定有四不做:不做黑车、不做加价、不做账户、不做硬件。这几个“不做”里,除了硬件一条,其它早已一一突破。既是因为狂热的资本加速,也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和要求。
人们长期以来对不充分竞争行业中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参差的不满,帮助滴滴以逆袭之势完成革命,成了事实上最大的“黑车”平台,并毫不意外地成为全国最大的“份子钱”收租者。过去需要纳入政府及出租车行业监管的商业运营车辆,现在由滴滴授权。
对于新晋的垄断者,人们很快发现,它崛起的速度有多快,关怀体贴面纱掉落的速度就有多快。那些旧行业饱受诟病的毛病,在皇袍加身的滴滴身上一个都没少:高高在上的姿态、官僚冷漠的客服和公关、水涨船高的价格......垄断和新技术的结合,还带来了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比如“大数据杀熟”。
更要命的是,它在审查松驰的背景下把陌生人送到了陌生人的身边,高效服务和低能管理的组合,打开了恶魔和普通人之间大门。服务平台制造了“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的温床和土壤。
资本从来不善良,商业从来不美好。人性的正反面才是服务的本质商业的本身。美好的,是了解人性的恶之后,对恶的防范、监督,以及最终提供一个抑恶扬善的制度。
14亿消费者,很容易制造成功的革命者,并成为野心家的韭菜。如果新,只是为了反对和推翻旧。那么送走恶狼来了流氓,会永远是14亿消费者最悲惨而不堪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