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报复性“买房潮”来了?“拼爹”、加价$100万、扎营排队,购房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会在2021年迎来大爆发。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预测,澳大利亚正处于“房地产繁荣的顶峰”,未来两年房价将大幅飙升16%。
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的判断更为乐观,预计全澳房价两年内上涨20%。
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悉尼的房屋拍卖清盘率达到88%,是自2015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中位价达到148.6万澳元。
可见市场之火爆程度。
而快速上涨的房价和对错过机会的担忧,正在迫使想要进入市场的买家各显神通。
有的彻夜排队,有的疯狂加价,有的索性“拼爹”,还有的剑走偏锋。
为占先机 购房者扎营两天等开盘
购房者们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买到自己的梦想的房子,有时拼的不是口袋里的现金,而是谁能够抢占先机。
早前,在悉尼西南部Catherine Park Estate,有36块土地被释放发售。
为了抢到心仪的地块,住在附近的居民Tim Caruana提早两天就已携带全副装备,在西悉尼的发展办公室外扎营,严阵以待。
在发售当天,果然如他所愿,拔得头筹。
新盘中除两块地剩下之外,其余地块均在当天售罄。
这些地块面积从312平方米到637平方米不等,价格则从40万澳元到62万澳元不等。
数据显示,整个大悉尼地区的房地产挂牌量在12月创下了四年来的新低。另一方面,REA的研究指出,新南威尔士州的买家需求每年增长53%。
房地产市场的供不应求显而易见,土地购买热潮也已卷土重来,悉尼重回排队买房的时代还远吗?
财大气粗 买家加价1百万购房
普通买家出力,排队买地;“家里有矿”的买家撒钱,志在必得拿下心头好。
在悉尼北区的Mosman,一栋历史悠久,且备受买家喜爱的2居室小屋,在拍卖会上以高于底价111万澳元的价钱成交。
Mosman当地的一对夫妇,最终以411万澳元的价格购得位于22 Milner St的这套房子。
Ray White集团下北岸的中介Bernard Ryan说,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拍卖,购房者一直在寻找位置优越、且具有翻新潜力的房产。
“我们知道该物业将很受欢迎,但你永远都不会想到要超出会超出底价一百多万澳元。” Ryan说道。
年轻买家恐错失良机 父母倾囊相助
市场的火热和快速上涨的房价,让首次购房者和他们的父母越来越担心“伟大的澳大利亚梦”正在离他们远去,这同时也推高对住房担保贷款的需求。
Mortgage Choice的贷款经纪人James Algar表示,自去年9月以来,购房者对担保贷款的兴趣一直在上升。
担保贷款可以让首次购房者在首付不到20%的情况下购买房屋时,避免缴纳贷款人的抵押贷款保险(LMI)。
有意思的是,这一兴趣的提高,是由父母,而不是他们成年想买房的孩子推动的。
Algar表示,有意资助孩子买房的父母数量明显增加。
他说:“我遇到一些带着父母一起来的客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就表示‘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们现在就进入市场?
是给他们钱,还是做他们的担保人?’”Algar表示:“家长们非常有信心,市场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倒退,所以他们宁愿看到自己的孩子现在就买房,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逼出房市。”
根据理财比较网站Canstar的研究,大约四分之一的父母觉得,有义务帮助孩子购买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Canstar金融服务集团主管Steve Mickenbecker表示:“无论是首次购房者,还是他们的父母,都很担心错过机会。”
显然,家长们不希望孩子将来像他们一样,夜深忽梦少年事,后悔当初没买房。
投资者不按常理出牌 瞄准低端市场
既不是财大气粗,又无爹可拼,那该怎么办?
先别急着当“国家一级退堂鼓演奏家”,这位澳大利亚乡村消防员的经历,也许会给你一点灵感。
34岁的Grant Mead收入平平,但人穷志不短。
他有一个小目标:五年内买到50套投资房产。
这看起来是一个不可能成真的梦想。
但Mead在最近疯狂购房后,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方法。
在过去5个月里,他购买了6处房产。这些房产位于新州Hunter地区、珀斯西郊、黄金海岸和昆州北部等地。
除了这6处房产外,他早在2012年已经买过一套房。
Mead表示,他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购买如此多的房产,是因为他通常只使用少量首付,而且购买的地方租金足够高,足以支付他的大部分抵押贷款成本和其他费用。
更重要的是,他瞄准的是低端市场的房产。
他最近购买的房产价格都在8万至40万澳元之间。
他计划未来使用以前房地产投资的部分净值,作为购买新房产的首付。但目前为止,他还在依赖多年积累的存款来购买额外的房产。
结语
进入后疫情时代,澳大利亚迎来报复性“买房潮”。虽是意料之外,但也算在情理之中。房地产市场的盛况有目共睹,类似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无论是首次置业者,还是房产投资者,都挤破了脑袋,迫切地想要进入市场。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