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掷千亿发展晶片业科技产业的竞赛(组图)
以德国与法国为首的欧盟国家为了确保「技术自主」,计划未来数年对欧洲晶片行业投资500亿欧元(约4700亿港元),资金来自于参与企业与欧盟补贴。随着新科技推出增加晶片需求,加上中美角力变化成科技战和新冠疫情影响,晶片行业的供应链受到严重干扰,全世界晶片供应出现缺货现象。欧盟也意识到「必须牢牢地掌握关键科技」的重要性。
中美科技战和新冠疫情大大打乱了高端晶片技术链与供应链,而影响的亦远远不只中、美两国的企业。欧洲虽然有先进的光刻机技术,但晶片至今仍主要依赖进口为主,尤其是欧洲汽车制造业需要大量晶片。有报道指欧洲有不少汽车厂因欠缺晶片得停工,显然也愈发感受到晶片缺货严重的情况,福士汽车亦开腔期望欧盟加强晶片制造。上月底,德国经济部长阿特麦尔(Peter Altmaier)便致函台湾,促请其帮忙增加对德国汽车行业供应晶片。一向小心处理与中国关系的德国政府明白这样可能会令中国政府不满,但仍然决定如此,可见晶片缺货的情况的严重程度。
台积体是台湾最主要的半导体生产商。
政府最多补贴四成
2018年底,欧盟已通过首个「欧洲共同利益重要计划」(IPCEI)计划,集中提升半导体产业,似乎是明白晶片这种高端科技必须自行掌握,不能过份依赖全球供应链。一直有企业建议通过IPCEI计划为欧洲企业提供资金补贴刺激欧洲的晶片制造业。阿特麦尔上周三(2月3日)提议通过IPCEI注资晶片行业,当中六至八成资金由企业负责,二至四成由欧盟成员国政府补贴,显然是明白到要提升政策力度改变产业生态的必要。
小的一面是台湾的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在中美科技战的背景下,中国内地得大量从台湾入口晶片,现时已占去出出口整体五成,另外也有不少来自于日本、东南亚等区内国家的订单,是否能对德国或欧盟提供大量供应也存疑问。而台湾的政治复杂性也令台湾的可靠性变低。短期内请台湾增加供货只能是权宜短期之策。从大的方面看,中美角力与新冠疫情这些事件都使全球技术链和供应链出现明显的断层。欧洲也明白全球化似乎不可能完全回复到以前,而过份信赖全球化的供应链是危险的。为了应对地缘政治矛盾升温和提防不可控因素,欧盟有必要控制好关键科技的掌握,达到科技自主。
全球近期出现晶片荒,福特等部分汽车制造商工厂更在周一开始停产。(网上图片)
欧盟产业政策的改变
美欧关系虽然似乎因为特朗普下台有所回暖,但欧洲也知道,依赖美国、完全紧跟美国时代已经过去。除了一向想平衡自己在中美之间关系的德国政府,近来法国总统也积极表示法国和欧盟不应联美打中。欧洲也观察到中国在晶片业的短板成为其弱点。虽然欧洲与美国、日本及台湾等晶片业较发达地区的关系并不差,但也明白只有做到科技上的独立自主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更重要的是,晶片将会继续成为主导科技话语权的重要王牌,欧洲在晶片业上虽然不算落后,但假如能再上一层楼,那将可增加欧盟在世界的话语权方面,对欧盟诸国自是有利。欧洲也知道要集中发展科技,尤其是要从后赶上更先进的美国,依靠美国所推销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不足够的,所以才会有提供政府补贴的举动。
甚至更有可能,欧盟未来可能参考日本在1970至80年代的「超大型积体电路(即「半导体」或「晶片」)」计画,强制科技巨头如日立、NEC、三菱等放下国内竞争互相分享晶片和半导体技术,集中力量提升水平以与其他国家的科技竞争。这其实也与中国近年来的产业政策多有相似之处。欧洲在推行产业与经济政策上,也许将会更多考虑到用政府力量,意味其经济政策信仰正慢慢出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