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30年解密 美国印太战略文件到底说什么?(组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批评一份新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 《美国印太战略框架》(简称《框架》),至少犯了三大错误:一、冷战思维突出,军事对抗色彩浓厚;二,严重违反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作出的严肃承诺;三、恶意歪曲中国周边政策,渲染“中国威胁”。
赵立坚痛批这份文件,“理应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那么被指如此错误连篇的文件,到底是什么呢?
提前大约30年解密的指导性文件
先介绍一下背景。根据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C. O'Brien)的说明,《美国印太战略框架》在过去三年里为美国在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实施美国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总体战略指导。特朗普政府是在2018年2月批准了这份文件,以“回应印太地区国家在主权、繁荣和和平方面,面对的前所未有挑战。”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的说明,《美国印太战略框架》在过去三年里为美国在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实施美国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总体战略指导。(白宫官网)
奥布莱恩在声明中说:“解密与公布这份《框架》,旨在向美国公民,以及我们的盟友和伙伴沟通美国人对印太地区的持久承诺。”
声明也解释,《框架》指引了美国应对印度-太平洋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特定课题的多项政策框架和计划的形成,例如:《美国对华战略方针》 (U.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美国反击中国经济侵略战略框架》 (U.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ountering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 、《美国反击中国在国际组织的恶性影响运动计划》(U.S. Campaign Plan for Countering China’s Malign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等。
《框架》也就美国全政府的行动做出协调,以促进印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包括主权、航海与飞航自由、贸易投资互惠等。
奥布莱恩去年10月28日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应该去从事自身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不要偷我们的东西。在任何法律和制度下,不劳而获都不是光荣和体面的”。(法新社档案照)
奥布莱恩在声明中点明:“北京不断向印太国家施压,要求他们将自由和主权置于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命运共同体’(common destiny)之下。”
他接着强调,美国的做法则不同,“我们力求确保我们的盟友和伙伴——所有认同印度太平洋区自由和开放价值观和理想者,能够维护和捍卫它们的主权。”
他还称:“《框架》认识到,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有赖于强大的美国领导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以及拥有最强的军事力量和充满活力的民主制度,美国有责任站在前线领导。”
《框架》的部分具体内容
在上述背景下,这份长达10页、部分内容经“涂黑”编辑处理(仍未解密)的《框架》,毫不让人意外地将中国放在美国印太地区战略的焦点。
其中,美国的对华战略目标是:遏制中国对美国,以及美国盟友或伙伴采取军事行动,同时发展在各种冲突形态中击败中国的能力和概念。
为此,美国认为应增强美军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和态势,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承诺。
其次,美国制定并实施的防御战略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在冲突中不让中国在“第一岛链”内有持续的海空优势。
第二,保卫第一岛链国家,包括台湾。
第三,主导第一岛链以外的所有领域。
岛链一般被认为是“太平洋锁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岸。美国划设有三条岛链,都环绕中国海域。第一岛链一般指的是花彩列岛、东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接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
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马斯汀号去年8月18日穿越台湾海峡。(马斯汀号官方面簿专页)
此外,《框架》认为,中国将采取“越来越果断”的步骤来迫使台湾与大陆统一。美国应协助台湾发展有效的不对称国防战略与能力,以确保其安全、享有不受胁迫的自由、具韧性,而且有能力按其自身条件与中国往来(ability to engage China on its own terms)。
资料显示,特朗普政府在四年任期内已对台军售达11次,批准了总价值约180亿美元(约239亿新元)的一系列先进武器销售,包括新一代战斗机,以及100套波音制造的“鱼叉”岸防导弹系统。
有分析说,美国一改过去对台的军售战略,从防御性为主的“刺猬战略”转为攻守兼备的“豪猪战略”,目的是要让台军建立强大反击力量。这也暗示,若台湾被中国大陆进攻,美国的战略是让台湾自己抵抗,而不会为保卫台湾而直接卷入战争。
另一方面,从《框架》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入侵意图相当明显。
例如,《框架》中提到,美国应提升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参与,同时教育政府、企业、大学、中国的海外留学生、新闻媒体和普通公民,有关中国的压迫行为,以及其在全球施加影响力的行动。
中美国旗共同悬挂在北京一栋办公楼外。(法新社)
在区域推广美国价值观以维持影响力与平衡中国方面,战略框架认为美国应与韩国、蒙古、日本与其他区域民主伙伴往来。
此外,在中国经济部分,《框架》指出,要防止中国的产业政策与不正当贸易行为,扭曲全球市场并损害美国竞争力;建立有关中国产业政策与不正当贸易行为正在损害全球贸易体系的国际共识。
在国际媒体中,澳大利亚媒体最早关注到这份文件解密的消息。澳媒ABC新闻引述消息人士称,澳洲和日本在印太战略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力,白宫当时密切观察澳洲在本区域的动态,在拟定印太战略时,直接吸取了时任澳洲总理特恩布尔的其部长的经验。
ABC也引述澳洲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梅德卡夫(Rory Medcalf)说,《框架》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提前几十年发布,这很不寻常”。
梅德卡夫还表示,从这份《框架》可以得出的一个重点结论是,这是一个同盟取向的策略。“某些程度来说,战略的愿景是美国感召力(followership),而非美国领导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7月31日宣布,要在美国封禁被认为有安全问题的中国短视频应用平台抖音国际版TikTok。(法新社)
《框架》解密证明其成功了吗?
不过,这份文件此时公开,展示的却不是特朗普印太战略的成功。 梅德卡夫就点评,印太战略为美国的成功设定了“非常、非常高”的标准,包括解除朝鲜的武装威胁,遏制中国、加大对本区域的投资、释放美国的投资、增强美国的民主,“显然根据一些指标,美国是失败了。”
就连美国的新闻网站Axios也批评,这份三年前编写的文件所提出的许多目标,都遇到了逆风。
首先,美国在计划中提到要加强对亚细安(中国称东盟)的参与,但实际上,美国却在特朗普的领导下从这一地区一步步撤出,比如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总统缺席亚细安和东亚峰会等。
相反,中国则一步步前进:2020年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就是中国的一项成就。
其次,美国希望以美式民主价值观制衡中国,但美国国会大厦上周发生严重的骚乱,导致五人死亡,让美国的价值观战略受到打击。
特朗普支持者上周在国会大厦前聚集示威,不少人还闯入大厦内,试图阻挠国会认证拜登获胜的总统选举结果。(路透社)
《框架》突然被解密的背后
其实,《框架》突然被解密,特朗普政府的用意明显,维护其政治遗产,希望拜登新政府上任后,继续强硬对华政策,同时让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友放心。
不过,拜登会否愿意延续其路线,美国还有没有足够的条件延续这份“遗产”,都有待观察。严重疫情和政治撕裂已让拜登新政府的重担百上加斤,而国会山暴动让美国民主大丢脸。这份文件的解密,除了给中国添堵外,最大目的就是继续将“高目标”加注在未来的拜登政府肩上,至于让其亚太伙伴放心,那恐怕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