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被质疑的中国疫苗如何打赢翻身仗(组图)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大规模的分发和接种近来已经在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开启。舆论对美欧研发的疫苗颇为期待,英国用V-day(二战胜利日)、美国用D-day(二战诺曼底登陆日)来形容这场声势浩大的疫苗接种活动。当外界重点关注来自西方的疫苗时,在研发上与西方一样处于前列的中国疫苗同样也是外界议论的对象。只是,与中国疫苗相关的质疑很多。
被打上问号的中国疫苗
舆论对中国疫苗的质疑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纽约时报》在一篇题为《疫苗效果未知?在中国没关系,人们争先恐后接种》的报道中称,虽然中国的候选疫苗尚未被正式证明安全或有效,但官方在紧急使用政策下已在中国各地为数千人注射了疫苗。
中国国药集团透露已经有近100万人接种了该公司研发的疫苗,新加坡国立大学林永禄医学院教授费舍尔(Dale Fisher)说,这种方法是“非常规的”。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音译)称:“这些类型的风险还没有被清楚地揭示出来。”澳大利亚悉尼国家免疫研究和监测中心主任麦卡特尼(Kristine Macartney)提醒:“如果确实出现不良反应,我们可能会对患者失去信心。”
中国国药集团公开展出的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卫报》的报道中也提到,尽管已经推出了任何一种候选疫苗,但中国尚未公布任何后期信息。在没有这些数据的情况下,尚不清楚中国任何一种实验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华盛顿邮报》还专门发布了一篇报道,“挖”中国科兴生物公司以往的贿赂丑闻。
第二个怀疑是认为中国提供疫苗“目的不纯”。《日本时报》认为中国在搞“疫苗外交”,在全球发起魅力攻势。报道认为,中国正在向较贫穷国家提供国产疫苗。但这种慷慨并非完全无私,因为中国政府希望获得长期的外交回报。这一战略有多种可能的好处:转移对中国早期应对疫情的愤怒和批评,提高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形象,增强和扩大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
黄严忠表示:“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进行疫苗外交,努力修复其受损的形象。”“它也已成为增强中国全球影响力、解决……地缘政治问题的工具。”
耶米亚(Ardhitya Eduard Yeremia)和瑞迪缇欧(Klaus Heinrich Raditio)在新加坡Yusof Ishak研究所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也表示:“中国的‘疫苗外交’并不是无条件的。”他们认为:“北京可能会利用其疫苗捐赠来推进其地区议程,特别是在敏感问题上,如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已经率先强调疫苗将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球。图为2020年11月21日沙特国王萨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中)和世界其他领导人出席虚拟G20峰会视频会议。(AP)
《卫报》在另外一篇报道中也是持有类似的看法,称中国希望“疫苗外交”能恢复其形象,提升其影响力。
CNBC则援引专家的话称,这可能是北京试图扩大其软实力和影响力的一部分,也可以缓解与那些可能将疫情归咎于中国的国家之间的摩擦。“我认为,利用疫苗是不可避免的。”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马德尔(Jacob Mardell)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Chong Ja Ian,音译)表示,中国可能要求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合作。他说,这些谈判包括务实的讨论,比如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制定行为准则,以及让中国技术产品获得更多人的接受。
中国在全球接订单
西方媒体炒作的中国疫苗不透明、中国有“附加条件”等并没有影响中国疫苗在全球的推广。12月14日,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Mevlüt Çavuşoğlu)在与中国外长王毅通电话时表示,土方认为中方的疫苗安全有效,已宣布将从中国紧急采购。同日,菲律宾政府14日表示,希望在本周与北京科兴公司达成协议,采购2,500万剂新冠疫苗。
12月10日,墨西哥外交部长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宣布,墨西哥政府已与中国康希诺生物签署预购协议,决定购买3,500万剂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冠疫苗。
更早前,巴西布坦坦研究所12月3日收到与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100万剂新冠疫苗。这是第二批疫苗,首批12万剂疫苗已于11月19日抵达巴西。巴西圣保罗州州长多利亚(Joao Doria)透露:“我们还将在12月底收到600万剂,2021年1月收到4,600万剂。”
印尼12月8日收到中国首批120万剂新冠疫苗,印尼总统佐科(Joko Widodo)表示:“我们还在准备(另外)180万剂疫苗,它们将在2021年1月初送达印尼。”此外,他还透露,一两个月之后会有疫苗浓缩液送达,这些浓缩液足够制作另外4,500万剂疫苗。
阿联酋和巴林已经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在巴林王国注册上市。
欧洲国家也将目光投向中国。先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表示不会因布鲁塞尔意见,而拒绝中俄疫苗,后是匈牙利外交部长西亚尔托(Peter Szijjarto)表示,不等欧盟审核,自行研究接种中国新冠疫苗的可行性。
温差何在?
一边是对中国疫苗的质疑,一边则是不少国家大量订购中国疫苗,两者的反差非常之鲜明。为何这些国家还是选择了中国疫苗?
从当下疫苗分发的情况来看,中国疫苗是这些发展中国家为数不多的选择。这从菲律宾方面的声音就可以看出,菲总统府发言人罗克(Harry Roque)12月15日称,从中国采购疫苗“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科兴是唯一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为我们提供疫苗货源的公司”。
美欧等早在3月就已经预定了大量的疫苗,比如最早上市的辉瑞/BioNtech疫苗也大多交付给了这些国家。发展中国家只能自寻出路,中国疫苗研发伊始与美欧等疫苗便齐头并进,中国国药集团疫苗的有效率达到了86%,虽略低于辉瑞/BioNtech的95%、莫得纳的94.5%,但超过了世卫组织50%的审批门槛。
全球已经有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95%)、Moderna的mRNA疫苗(94.5%)
加上辉瑞/BioNtech等储存和物流条件比较苛刻,必须储存在摄氏零下70度的环境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因缺乏相应的冷链设施,难以获得。印尼国有生物技术公司Bio Farma表示,鉴于存储、分销疫苗的物流条件要求较高,印尼实际上无法购买辉瑞/BioNtech的疫苗。相比之下,科兴的疫苗可以在2度至8度下保存在普通冰箱中,更容易在欠发达地区运输和储存。
另外,有关中国疫苗的争议也有被政治化的一方面,或者说卷入了一国的内政之中。比如在菲律宾,反对派人士指责杜特尔特政府“偏爱中国疫苗”“采购中国疫苗的程序异乎寻常快地”。巴西总统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和圣保罗州州长多利亚观点对立,导致巴西在中国疫苗上不断摇摆。政治吵闹、口水战是一回事,真正买到疫苗、尽快从疫情走出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