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3日 20.9°C-23.5°C
澳元 : 人民币=4.67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2020年,一只口罩在德国引发的一场风暴(图)

2020-12-16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假如不是这场总也结束不了的疫情,德国人差点忘了,自己历史上竟然有那么多思想家,文学家和历史人物留下来的财富,可供后人继承和挥霍。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们,纷纷“临危受命”,“拯救”这个国度于水火之中。

2020年,一只口罩在德国引发的一场风暴(图) - 1

三个历史人物和一场运动

11月初,德国著名文学家席勒诞辰纪念之际,德国病毒学家陀斯滕(Christian Drosten)在演讲中表示自己相信,假如席勒还活着,“也会戴口罩的”。

11月中,“横向思考”运动(Querdenker)在卡尔斯鲁厄的一场游行示威上,一位11岁女孩在舞台上自比二战期间藏匿于阿姆斯特丹的一幢房子里,受纳粹迫害致死的安娜•弗兰克(Anne Frank),称因为害怕邻居揭发自己(违反抗疫措施),只能和朋友们安静地庆祝生日。

11月底,“横向思考”运动的另一场在汉诺威的游行中,一位年轻女性在演讲中自比二战时反纳粹组织白玫瑰成员索菲•朔尔(Sophie Scholl)。

这三件事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

首先说在疫情中公众中圈粉无数,同样也树敌不少的陀斯滕。他是一名病毒研究者,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卫生部长施班的重要专家支持。同时,他频繁出现在播客里,脱口秀节目里,以及推特上,向公共普及专业知识,当然,也讨论公共话题,包括口罩。

他在这次演讲中谈到:疫情中的人必须背负康德式的义务和责任,还是仅凭个人感性和偏好,就能做出理性的正确的举动?陀斯滕说,他相信,席勒若活在这次疫情中,也会戴口罩的。

再来说反对抗疫管制措施的“横向思考”运动。4月时,它不过是一场50人的游行,8月份人数已飙升为近4万人,其中混杂了极右翼分子,阴谋论者,当然,还有暴力。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拒绝佩戴口罩。有人不戴口罩,有人佩戴网孔口罩,有人戴着或“独裁”,或“嚼子”字样的口罩,总之,口罩在这沦为一个激进的政治话题。

为什么是口罩?最简单最直接的原因是,口罩几乎涉及到每一个人,除了6岁以下的儿童。而且,它最一目了然,疫情中的你我他,到底是否在遵守防疫规则。它也最简单有力,支持,还是反对。

当时的11月,德国正在采取第二波全国性的抗疫管制措施,酒吧,餐厅,健身房等文娱场所被关闭,私人聚会的人数限制在两户家庭10人以内。但是,个人仍然可以逛街,理发,跑步,上学,找小伙伴玩耍。对于一个不爱好社交,在家办公的人来说,除了室内购物需要戴口罩,生活几乎没有改变的痕迹。至于那个11岁的女孩,她念出的不过大人嘴里的话术。而那位年轻女性,谁知道她小脑袋里经历过什么。

然而,这远远不是一句“他们有病”就能羞辱走的一群人。来自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的社会心理学者朱丽亚 贝克(Julia Becker)对他们的画像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人格和达尔文主义。前者是对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不信任。自恋人格极易受到阴谋论的蛊惑,他们相信自己才是那极少数的能识别真相,征求世界的超级英雄。至于达尔文主义,有些人认为年老的和有基础病的人可以死于新冠病毒,只有更强壮更健康的人才有资格生存下来。

口罩在德国,已然成为疫情最明显的标志,也是疫情中方方面面的人群,利益,价值,思想交织,冲突,矛盾最集中的体现。

姗姗来迟的口罩

无论是专家,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对口罩的认知,在德国都经历了一个动态的过程。

德国的第一例感染出现在1月底,第一个疫情爆发点则出现在3月初,第一批极少数戴口罩的人则出现在3月中下旬。这些谨慎的自觉戴口罩的人,一定遭遇过周围人的不解,甚至嘲笑。

3月底,德国联邦政府提出警告,戴口罩会给人一种“安全的错觉”。那时,德国疾控机构给予民众的建议是:洗手,保持1.5米的距离,打喷嚏时将嘴捂在自己胳膊上。况且,因为口罩供应紧张,当时的社会共识是,把有限的口罩让给医护人员。

直到邻国奥地利4月1日实施戴口罩义务措施,德国才真正开始讨论要不要戴口罩这个话题。4月初,小城耶拿成为德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在商店和公共交通上必须佩戴口罩,效果出乎意料地好。4月中,德国国家科学院利奥波第科学院(Leopoldina)发布专家意见:佩戴口罩有利于防疫。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实施口罩义务。4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众联邦州长就全国范围内的口罩义务达成一致,而执行则发生在4月底。

由此可见,从联邦层面达成口罩义务一致,到最终落实,经历了12天,从德国开始采取全国范围内的抗疫措施,到口罩被纳入其中,则经历了一个半月,从疫情集中爆发到口罩义务被实施,则经历了近两个月。

口罩原本可以来得更早一些吗?德国政府各层级的讨论到达成联邦层面的一致,需要一个过程,联邦制是不是危机处理上的一大劣势呢?德国总理默克尔被认作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然而物理学出身,以数据说话的她,并不能轻易说服众联邦州统一采取更快速更激进的行动。也有声音认为联邦制有优势,一个局部地区采取一定的措施,错了,就可以避雷,对了,可以仿效。

口鼻之上的风暴

然而,一直以来都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口罩能在新冠病毒面前保护自己,却被初步证明,口罩能保护他人。所以戴口罩背后的施政逻辑是,假如所有人或者大多数都戴口罩的话,就会减少病毒的传播,人人通过保护他人,从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这里涉及到一些容易让人激动的关键词:自由,责任,公平,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通过限制个人的部分自由(戴口罩随带来的不适),实现对公共利益(遏制疫情)的责任。我不戴口罩,就会损害你的利益。只有别人也戴口罩了,对于戴口罩的我,才是公平的。当然,也有人只看到了自己的个人自由受限,个人利益受损。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由,自由难道能够个体脱离整体和社会吗?在非常时期,自由难道不是出让一部分自由,以让剩下的自由得到保障吗?那什么又是公平?如果如达尔文主义者所提倡的,隔离高风险人群,年轻力壮的我行我素,那该如何实现罗尔斯“无知之幕”下的公平呢?如果政府放任那些游行的人不遵守防疫规则,又怎么能实现对遵守规则的人的公平呢?

在黑格尔的自由概念里,个人自由只有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成为可能。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有时是对立的,但这个对立是可以调和的。在此,黑格尔并不指望理性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效能干的政府。他认为,个体会在一个合理的环境下,会做出合理的举动,从而实现总体环境的理性。

德国政府部门在传达自己的抗疫战略时,更替着用过三个指标:通过限制人际接触和部分公共经济活动,拉平疫情发展曲线图,将基本传染数R0控制在1以内,和将一周内每10万人口新增感染数控制在35到50以下,从而将疫情控制在公共卫生系统承受边界之内。可是,这样的逻辑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个人利益的出让,换取的不是直接的的利益,而被限制的自由却是切身的。抗疫是对个人主义大趋势的极大考验。

于是,阴谋论钻了空子。在“横向思考”运动之前,比尔•盖茨是阴谋论者最大的靶子。而“横向思考”运动中的阴谋论者坚信,病毒并不存在,是当权者控制民众的幌子。

阴谋论者毕竟只是一小撮分子,而政府最大的命题是,疫情发展到什么情况下需要限制人的基本权利,以什么方式,多大程度。

11月18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案,一改之前对于防疫的模糊表述,新法添加了一些具体指标和措施。其中第28条规定了17条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有批评的声音,此举是削弱议会,强化政府。当也有声音认为,该法让抗疫有法可依。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德国,口罩佩戴是义务,但即将到来的疫苗接种则基于自愿原则。

即使在这场抗疫长跑中产生了疫情疲劳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德国民众是接受包括口罩义务在内的管制措施的。来自德广联-德国趋势(ARD-Deutchlandtrends)10月份的调查显示,63%的人认为应当继续实施口罩义务,并且应当将范围延伸至室外公共场所。口罩问题也许可以折射出,大部分人目前为止还在做着理性的举动,从而实现了黑格尔所说的整体的理性。然而,在多变的疫情中,在政府创造一个新的“合理的大环境”之前,首先得判断“什么是新的合理”,再其次,它有没有勇气和魄力去冲破阻难,实现这个新的“合理”。

德国10月28日出台的第二波全国抗疫操作,是第一波的的简装版,是一个纠结在选票,经济,社会,公共卫生之间的一个妥协。果然,措施并没有带来成效。12月13日,德国不得不得来一场更严厉的抗疫:12月16日至1月10日,关闭学校和大部分商店等,而关闭学校是政府手中最后一张牌。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10月28日德国新增确诊数为近14964,一周内每十万人口新增感染数为93.6,而12月13日,新增确诊数为20200,新增死亡数为321,一周内每十万人口新增感染数为169.1,超出预警线50越来越远。其实,德国经济学界向来的共识是,一场更有力却短暂的封锁,比一场总也却结束不了的小封锁,对经济的伤害要小得多。而于社会,一场踩不下刹车的疫情给人带来的不安和不满,比更严格的管制的,更强烈。

当然,还不是盖棺论定的时候,疫苗尚未上场。

今年疫情刚在德国爆发时,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如此描述它:“人类对自己的无知从来没有过像现在一样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人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得不在不得已中前行。”在2020年巨大的不确定中,这可能是唯一的定论吧。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