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蔡政府低估RCEP影响是台湾最大的风险(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RCEP签署后台湾经济部的回应是“短期内影响不大”。这当然是正确的说法,因为RCEP还要各国立法部门通过后才会生效,而且关税采取阶段性调降,预计两、三年内出口厂商的压力都还不会太显著。但“短期影响不大”是否意味着“长期影响很大”,经济部却不愿讲明。
台湾被排除在RCEP之外,对台湾经济长远发展影响重大。(多维新闻制作)
不愿讲明的还包括领导人蔡英文。她在脸书上表示,台湾在RCEP市场面对竞争,不论政府或业者早就超前部署。然而除了重申短期影响有限、强调70%的出口是零关税,所谓“超前部署”似乎只是“政府透过新南向政策,协助产业积极布局东盟国家”。同时也不忘批评在野党,指出两岸关系最好的时候,台湾也并没有等到北京善意在RCEP参与上得到进展,却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市场而走入困境。
她没有讲明的是,在70%的零关税外,要承担关税压力的30%企业该怎么办?她似乎也忘记了,在两岸关系最好的时候,台湾与大陆签订了ECFA,到目前为止仍是台湾最大的FTA市场。而当时站在保护主义立场坚决反对的,就是时为在野党主席的蔡英文本人。
数据能呈现真相。蔡英文暗示“新南向政策”就是她领导下应对RCEP的超前部署,批判在野党让台湾依赖单一市场。然而遗憾的是,她执政4年后台湾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从2015年的占比18.14%,到2019年下降为16.39%。对大陆的出口,反而从2015年的39.51%,增长到2019年的40.14%。今年因为疫情关系,从4月开始更已连续7个月占比超过44%。台湾对大陆这单一市场更为依赖。
政府严重低估RCEP影响
这当然不是蔡政府所乐见,但说明了经济结构形成后将很难扭转,而RCEP就是在重塑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蔡英文与经济部轻描淡写的评论,让人担忧政府严重低估了RCEP的影响。
首先,RCEP生效后91%商品的关税将立刻,或在10到21年分阶段降为零。服务业也将采原则许可,例外受限的“负面表列”方式逐步开放。台湾除了高竞争力产品可以无惧关税外,大多数传统产品出口业者10年内需将生产基地从台湾迁到区域内,否则将丧失竞争力。即便符合ITA零关税的信息电子产业,也需要更贴近市场,选择在台湾扩产的机会将降低。许多丧失利基的服务业也将跟着出走,例如金融或电子商务。台湾产业空洞化将很严重。
其次,台湾出口RCEP市场产品,虽然70%是零关税的电子零组件或原本就不必课征关税,面临关税压力的“只有”30%的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比电子业高。例如台南纺织2019年营收约230亿(1新台币约合0.035美元),聘用员工约2,000人;台积电2019年营收约1.07兆,聘用员工约49,000人。台积电营收是南纺的46.5倍,员工却只有24.5倍。如果据此数据概估,出口只占30%的传统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50%到60%,生产基地迁离后将有大量劳工丧失工作机会。这当然短期无影响,但就是“温水煮青蛙”才可怕,不知不觉中台湾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的“铁锈带”。
第三,蔡政府忽视了RCEP的地缘政治影响。RCEP启动之初,就被视为中国针对美国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大力推动TPP的响应。由于部分成员重迭,两者存在着竞争关系。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上任退出TPP后,RCEP的进程也被推迟。这当然有美国因素的存在。中国低调宣称RCEP是由东盟主导,就是要淡化其对抗美国的色彩。因而这次能完成签署,与特朗普未顺利连任美国总统,各国背负的“抗中”压力顿减有关。
例如澳洲。对RCEP的签署,澳洲贸易部长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表示,澳洲希望能帮澳洲改善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认为这个东盟国家的方案,将能提供中澳关系正面改变的平台。
澳洲会如此表示,是因为中国已举起惩罚大棒。在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主政下的澳洲,是美国盟邦中对特朗普政府“抗中”最强力的支持者。不仅首先下令禁用华为5G,也表态应寻求对COVID-19疫情在中国的起源进行独立调查。这被中国视为呼应特朗普宣称“中国病毒”,以及要求中国需要对病毒散播全球负责任的指控。
中国因而陆续以“非关税障碍”限制澳洲的龙虾、煤炭、葡萄酒、牛肉、铜矿石、大麦、木材以及棉花的进口,鼓励中国企业不要使用澳洲产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被提问时还表示,中方相关措施合理合法,敦促“澳洲一些人士反躬自省,多做有利中澳互信合作的事”。
亚太地缘政治已出现微妙变化
澳洲由早先的强力“抗中”到现在表示“期望改善与中国的紧张关系”,除了面对中国的惩罚大棒,特朗普未连任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特朗普政府施压盟国“抗中”一向强势,例如要求英国禁用华为5G,否则切断五眼联盟的情报共享,或停止在英国空军基地布署F-35战机。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不买账,特朗普即撤离1.2万驻德美军。特朗普政府以单边主义要求盟邦配合“抗中”,各国虽呼应,但多少有点不得已的味道。
因此拖延4年之久的RCEP,在美国媒体宣布拜登(Joe Biden)当选后即完成签署,显示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已出现微妙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临去秋波,各国似乎也不再买账。RCEP签署前夕,美国副国务卿克纳佩(Marc Knapper)在首尔举办的一个视频会议上,即要求日本与韩国,虽然与中国有非常重要的贸易关系,但看到中国的“不良行为”时,仍应站出来大声反对。但日、韩并未回应这个要求。
这意味着一个重要的趋势转变。如果将特朗普搭起贸易壁垒与强迫供应链重组视为“反全球化”的逆流,则拜登的当选意味着全球贸易将回归“全球化”的主流。地缘政治趋势将由美中的直接对抗,转变为区域经济结盟的竞争。贸易战、新冷战、脱钩…等对抗意味十足的词汇,将不会继续保留在翻过新页的美国辞典之中。
因此美国政权转移对各国的意义,将不在美、中之间的竞争是否继续,或者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是和缓还是严厉,而是在“全球化”进程的回归。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将回到自然的市场导向,而不再是人为的政治干预。各国将延续产业分工,各自发展优势产业,以争取最大的经贸利益。强调与盟邦合作的拜登既然不会效法特朗普挥舞大棒指挥盟邦,则各国在美、中之间的取舍,就要看谁提供的经贸胡萝卜比较大。
中国作为RCEP内的最大经济体,毫无疑义将主导区域贸易规则的诠释。台湾在RCEP的分工中不扮演角色,地缘政治上将愈来愈缺乏发言权。在蔡政府迄今未能扭转,反而更凸显依赖大陆单一市场的背景下,台湾经贸前景相当程度要依靠中国大陆的善意。
因此蔡英文将希望寄托在“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是否明智令人怀疑。讨论特朗普政府感兴趣的5G干净网络、供应链重组等议题,在拜登政府上台后是否继续为美方关注的主题,颇有疑问。
平心而论,蔡政府在“挺美抗中”上的表现,并不亚于澳洲莫里森政府,不仅禁用华为5G,政府部门使用“中国制”产品也悬为厉禁。但中国大陆迄今没有停止ECFA,也没像对澳洲一样以“非关税障碍”制裁,对台湾已算友善。如果澳、日、韩等美国盟邦,都敏感的嗅到华府气氛的转变,寻求“改善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或与中国加强经贸联系,则蔡政府似乎也到了,该重新检讨“挺美抗中”路线的时候。
(作者系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