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还能撑多久?街道冷冷清清令人唏嘘(组图)
我是老徐。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大家蓄势待发,多地出现报复性消费。
上半年憋得慌,现在终于找到释放点。
各地景点几乎是人山人海,很多人不禁感慨“是来看人的。”
然而,与大陆景点人头攒动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香港冷冷清清的街道。
1。
自从港府开始实施强制检疫令,也就是“封关”后,几乎没有大陆游客再进入香港。
大陆游客受制于香港疫情大多改变行程,香港被“冷落”了。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陆赴港游客锐减95%,其中七月份单月更是暴跌99%。当大陆游客不再踏足香港,香港经济便开始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首当其冲的,便是服务业。中港通公司表示因为没有大陆游客,仅葵涌货柜码头附近的临时停车场就有近千辆旅游大巴闲置。
由此而产生的诸如停车费,保养费等费用又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不仅是旅游公司,不少酒店也因游客减少逐渐支撑不住。今年上半年香港酒店出租率不足两成,众多酒店处于亏本状态。久负盛名的香港洲际酒店(原丽晶酒店)都停业关门,遣散员工近500人。
要知道这家酒店曾经还是香港电影《国产凌凌漆》的取景地之一。
如今沦落至此,令人唏嘘。而游客减少对于旅游设施的影响则更为致命。香港迪士尼乐园仅三个月亏损近330亿,只能裁员2.8万自救。
另一边的香港海洋公园也在倒闭边缘,若不是拿到政府的救助恐怕早就倒下。而这样的悲剧,还不及零售业凋零更加令人绝望。根据@香港大公报的报道,香港往年的购物胜地大门紧闭。
旺角CBD,铜锣湾等的化妆品店都挂上了“结业清货”的字样而以往最为热销的奶粉,现在标价50元一罐都没有人买。
“从街头望到街尾都只有几个人影,连交通灯的滴答声都变得格外清晰。”
更为可怕的是,因为全民普及健康码受阻,香港疫情未能完全控制。港府的禁令已经延续至今年12月31日。
意味着香港的经济颓势可能还要延续到明年。这对于香港普通百姓来讲,是致命的。
2。当零售业凋零店铺开始关门,随之而来的便是店铺租金的暴跌。香港不少业主为了挽留店主,纷纷选择降价。最典型的莫过于在佐敦白加士街的一个店铺。这个店铺2002年开始租给了翠华餐厅,当时每月租金为24万。因为地段优越,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
店租也随之一路上涨,2011年达到31万,2017年更是攀升至40万。如今疫情之下餐饮业都不好做,翠华餐厅的合同还有几个月到期。因为担心餐厅不再续租,业主直接降价四成,也就是每月23万来挽留店家。这样的事情,放在以前根本就不可能。
而低租金,也让一些商户嗅到了机遇。他们开始大规模搬迁地址,迁移到租金更低的黄金地段。诸如位于旺角的G2000这样的连锁品牌,都悄无声息地搬到比邻路段。
与此同时,一些投资者也看中机会低价收购店铺。期间甚至出现了店主以亏损82%的价格转让店铺的荒唐情况。这,已然是目前香港零售业的常态。在这样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大品牌也许还有喘息的机会。可依靠店面谋生的普通店家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纷纷倒闭,全港居然出现了12.6%的商铺空置率。创下2016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次。
为什么老徐会对香港铺租下滑如此讶异,是因为对比以往。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3。要知道以前能在香港购物中心开一家店铺,是很奢侈的事情。根据@人民网的调查,在2012年时香港核心的购物中心租金就已经达到世界最高。罗素街铺租更是达到世界第二高,可谓寸土寸金。此后,香港一直保持着这一领先优势。
甚至在2014年,铜锣湾还曾出现1500万一平的店铺。香港强大的消费能力毫无疑问成就了这里的高铺租。像香港富豪杨受成在罗素街买下的仅有56平的店铺,就花了3.8亿元。而这家店铺是一位业主在1966年买下的,一共用了5万元。
当年的5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可见这一带的租金一直很高。可就算天价租金,这里的店铺也依旧抢手。十几年来香港黄金地段的店铺虽然店家改变,但却一直没有出现闲置的情况。这也是这一地段的业主敢于几年不降房租还涨价的原因。可一场疫情过后,这一切都瞬间改变了。用一位店主的话说,便是
“金融危机时都能挺过来,结果还是在疫情里关门大吉。”
如今香港零售业艰难的境况。在一年之前,还难以想象。4。而这一切最终受苦受害的,依旧是普通老百姓。9月17日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香港失业率已经达到6.1%,再创新高。
因为经济下滑,香港失业率高居不下,甚至还出现了沿街乞讨的现象。连之前参与暴乱的失足少年都加入了乞讨行列。
可见人民生活已经陷入了多么艰难的境地。但各行业都在萎缩的情况下,有一个行业却依旧坚挺。那就是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房价依旧高耸。2020年香港平均房价为15万一平,而好点的地方达到了40万一平。而豪宅更不用说,一定是千万级别。香港的年轻人可能奋斗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买不上一套50平的小房子。
而香港的房价与铺租形成了两种极端。商铺铺租不断下降,因为还没有开放入境,旅游业和经济还将持续下降。这势必造成更庞大的失业群体和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房子却一直不降反升,这让失去工作或是疫情中损失巨大的业主来讲。又是一道难以分解的题目。在这两种极端的共同作用之下,摆在香港人眼前的。是现实无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