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自8月中旬起就展开连串军演,战机还屡屡趋近台湾领空;美军除了疑似在共军军演时侵入其领空侦察外,9月中旬亦在关岛附近进行12天的“勇敢之盾”(Valiant Shield)演习;与此同时,台湾也举行“汉光演习兵棋推演”,三方动作频频,大战似乎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事实上,虽然紧张氛围不断升级,战争的气息越来越浓厚,和平仍应是两岸政党与人民的努力方向,而且越是局面趋向危险,越要保持冷静理性,避免万一有憾事发生。只是,今天的两岸正在趋向加速相撞,期间,也总有人为“吸引眼球”制造卖点,为收割民意支持而唯恐两岸没有碰撞机会。。
“军机”肆意谈 塑造恐怖氛围
日前,正当大陆如火如荼展开军演时,民进党立委王定宇在政论节目中“爆料”,他说自9月9日上午开始,东沙岛遭中国大陆海上民兵与大批船只“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不过,国防部随即发出声明驳斥,称解放军并未“包围”,相关评论违背事实;海巡署也称曾有6艘商货轮在9月9日至11日在东沙群岛附近无害航行通过,东沙岛未遭包围。
对此,王定宇辩解说何谓“包围”各方定义不同。他说,若包围是指“团团围住”,则国防部的说法为真,但他指的是依共军水面上的舰艇部署和空中战机巡弋,横隔在台湾和东沙之间,切断两地间的运补与通行,将之形成“孤岛”,他强调,台湾必须严肃面对共军。
民进党立委王定宇屡次向外界透露国军动态与军机。(谭英瑛/多维新闻)
台湾基进立委陈柏惟也说,有史以来,“骠悍机敏”就是台湾的特色,因此台湾要更有自信;假若台海真的发生战争,陈柏惟竟称解放军处理海上大规模冲突的经验不多,大多是挑对手的小规模战役,“比较像井底之蛙”。但问题在于,就算解放军海上大战经验不多,难道国军就“轻车熟路”、“见多识广”吗?
此外,许多民进党政府官员、民代与亲绿媒体,也经常宣传美军在冲绳、南韩、菲律宾都有驻军,假如台海发生冲突,美国很快就能赶来驰援,藉此强化民众的信心;他们也说,美国一再保证,若台海发生龃龉,不会“坐视不管”。
同时间,这些声音亦不断宣传台湾向美国购买的武器多么先进、国军训练多么精实,更重要的是,美国无论如何都会跟台湾站在一起。没错,建立自信是抵御冲突的前提之一,但这些人似乎巴不得两岸赶快发生真正的冲突,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一来美国即可乘势介入、进一步打击甚至瓦解中共政权,最后台湾终于“独立”。
日前,“中华民意研究协会”的民调显示,有高达79.6%的民众认为大陆不可能攻台;而就算两岸发生冲突,有58.7%的民众认为美方会援台。这些数字代表台湾社会的“自信”,但更有可能只是被民进党政府不断宣传的“台美关系史上最佳”,又擅于创造虚幻的错觉所致。
国民党临阵退缩 两岸缓和契机断
其实,这一切归根结柢,都是两岸关系所致。两岸互动趋近于零,台北与北京没有互信,连台湾内部也没有互信;谈到“另一方”时不仅充斥“怀疑论”口吻,也毫无正面表述、没有积极改善的做法,只会各说各话、互相攻讦不断。
当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后,两岸众多学者与分析人士都希望双方能藉此机会互释善意,或可打开和解的另一扇窗。但是,接下来的发展事与愿违,两岸非但没有融冰,关系反更趋近“绝对零度”。
因此,当日前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将代表国民党出席海峡论坛的消息一出,许多关注两岸发展的各界人士纷表期盼之意。然而,当央视主持人李红的“求和说”被烧得沸沸扬扬后,再辅以民进党的加码嘲讽,营造一种“都被说求和了,国民党还是要去”的质疑舆论,最终国民党“顺应台湾民意”,退缩成不以政党形式参与,也断了两岸稍纵即逝的缓和机会。
王金平原本将代表国民党出席海峡论坛,却因央视主播的求和说失去机会。(陈卓邦/多维新闻)
如此的乱局,也难怪曾为历任领导人的两岸重要智囊、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首席顾问赵春山教授会说,好好的“三赢”局面被搞成“三输”,“两岸无小事”,两岸未来恐只会更加猜忌、关系雪上加霜。
美国与民进党政府 相互打牌
一环扣着一环,两岸关系不佳、加上中美从贸易战以来近乎发展成全面性的竞争,那么民进党政府一面倒向美国,也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对此,美国也乐于接受台湾的投怀送抱,将台湾视作其手中的那张Ace,因为美国很明白,台湾是北京心里“最软的那一块”,此时强化台美关系,必然戳中北京的痛点。
自2018年3月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台湾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以来,美国陆续通过数项“友台法案”,例如《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以及各年度的《国防授权法》;参众议员还提出《台湾防卫法》、《防止台湾被侵略法案》等。从美台官员互访“解禁”,到提供台湾更多安全协助,美国对台湾的“感情”好似“真心诚意”。
特朗普政府近年陆续通过数项友台法案(AP)
而对于美方的“支持”与“关怀”,民进党政府自然要透过宣传机制强化推销,官员、民代、媒体将“台美关系最佳”挂在嘴边当成“口头禅”,台美果真“情比金坚”。
此外,美国也“不吝”出售所谓“先进武器”给台湾。像是HARM反辐射飞弹、MK-48鱼雷、M1A2T战车等。日前,路透社也爆料美方正计划新一波对台军售,预计将一口气提供包括智能水雷、巡弋飞弹、无人机等7种武器。部分评论指出,一旦得到相关武器,台湾就会像“刺猬”一样难打。
然而,在台美友好的窗纸下,令人不解的真实情况却是《台湾旅行法》通过迄今,迟至今年才好不容易才有美国卫生部长阿札(Alex Azar)与克拉奇访台;台湾不但付出高额的军购费用,就连想与美方打开经贸沟通对话,都还须先同意开放含瘦肉精之美猪。
此前不久,府、院、党、媒、网络还不停宣传克拉奇访台双方将举行经济对话;美方却表示,此行仅是为参加李登辉的追思礼拜,不会触及经济对话。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与媒体、网络的大改口,声称双方本就是在讨论美方出席李登辉追思礼拜的相关事项,对此,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又是在“硬拗”,民进党政府顾着“空嘴薄舌”说大话,实际上仍只是美国的“提线木偶”。
说白了,居安思危乃天经地义,台湾强化自身能力、提升自信、争取国际空间都相当正常,但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一语道破指出,当大陆的经济规模是台湾的22倍、军事预算是台湾的15倍时,台湾更应采取“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才有胜算,若只是一味提升国防预算,“仗还没打,财政就被拖垮了”。
台湾前陆委会副主委赵建民认为若一味与大陆竞争军力,将会使台湾财政困窘。(多维新闻)
某些绿营人士、媒体与台独支持者,仗着在台湾社会掌握话语主导权,极力制造两岸“拚输赢”的氛围,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们明知两岸一旦发生冲突,绝对会为台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却仍执意将台湾人往绝路上推,同时还将命运交给凡事只问利益的美国,这反而让风险再加码。
一个讲求“护台护民”的政府,不正应该寻求和平的解方吗?然而,当前的台湾社会却充斥着危言耸听,两岸还丧失缓和契机,台美间的“友好”更麻痹了人们的理性认知,都让台海更形紧张;而这些因素,也不一而足地“唯恐两岸不乱”,让台湾时刻处于风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