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测揭开变形谜底 三峡大坝呈轻微下陷趋势(组图)
台媒消息指,中央大学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利用卫星遥测中国大陆7月长江水患淹水区域,研究显示,三峡大坝除了水库右岸的防护土石坝有轻微下陷趋势,坝体并无明显变形。
卫星遥测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大坝上游右岸茅坪溪防护坝有轻微下陷趋势。(中央社)
据台湾中央社9月9日报道,中央大学新闻稿指出,中国南方地区自5月下旬开始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连续40天发布暴雨警报,长江、淮河流域受暴雨影响引发严重洪患,除了中下游民众受水患影响,长江三峡大坝的防洪、洩洪能力和坝体的安危也受到关注。
报道指,中央大学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以雷达影像变迁分析技术针对长江中下游淹水范围进行判读,配合全球土地利用资讯进行空间分析,发现约1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洪水淹没,其中超过1万平方公里为耕地,而城镇、村落等被淹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
另外,中央大学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也利用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PSInSAR)技术分析三峡大坝的变形状况,发现三峡大坝上游不远处,水库右岸茅坪溪防护土石坝的坝体中段上部,观察到有轻微的下陷趋势,而三峡大坝的坝体表面,则未发现明显变形或破坏。
报道称,分析2015年至今的雷达卫星影像,中央大学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表示,三峡大坝的坝体相当稳定,除了不同蓄水高度及温度造成的周期性弹性变形外,坝体本身并无明显沉陷、抬升或变形,检视三峡大坝3D模型,也没有发现明显破坏或变形。
前段时间,中国南方暴雨成灾,长江流域频发洪灾,外界纷纷担忧三峡是否有溃坝的危险。
此前,在8月20日8时,2020年第五号洪峰抵达三峡枢纽,入库流量达到75,000立方米每秒。三峡枢纽迎建库以来最大洪峰。随后,三峡枢纽开启11孔泄洪 ,下泄流量达49,200立方米每秒。
针对外界的担忧,中国水利工程师徐小刀从设计的角度分析,设计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三峡大坝在万年一遇的洪水下,经过调蓄后水位也仅能达到180.4米。即使水位达到坝顶高程185米,从坝顶漫出,三峡也不会短时间内瞬时溃坝。
徐小刀指出,今年三峡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显,今年的最大洪峰流量目前已达到75,000立方米每秒,远超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现在已经被逼开启荆江分洪区了,淹没数百平方公里良田房屋,损失将非常巨大。
事实上,三峡大坝自建成之日起争议就从未停过,尤其是每年夏季雨水泛滥之时,“大坝变形”、“大坝崩溃”论便开始甚嚣尘上。
针对“溃坝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家王浩曾于7月16日表示,三峡大坝坝体没有任何问题,还说“会在100年内越泡水越结实”。
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曙光也表示,“从目前的实验结果看,大坝混凝土至少500年不会有问题。”
张曙光分析说,确实有说过“大坝弹性变形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但此话却被网上一些人断章取义炒作成“官方终于承认大坝变形”,其实“弹性变形”是所有构造物受力后都必然会有的现象,道路桥梁、高楼大厦,包括水泥地板都有。
他表示,弹性变形并不可怕,关键要看是否在设计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