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迷局 印军为何突然在班公湖南岸采取行动(组图)
截至9月1日,中印两军在班公湖南岸的对峙仍在继续。
环顾《今日印度》、《电线报》、《不灭之光报》、PTI等主流媒体以及舒克拉(Ajai Shukla)、阿罗尔(Shiv Aroor)等军界闻人公布的信息,一线状况的迷雾得以拨开。
8月29日至31日的冲突实为印军在中方控制区大举调动,从班公湖南岸到曼冬错(斯潘古尔湖)西南处设置简单营地。与此同时,解放军也紧急在周边制高点扎营。
在中印于班公湖南岸和曼冬错西岸展开对峙时,印方也向达布克(Durbuk)方向的班公湖公路输送装甲部队,并在8月31日发生车祸,导致人员死伤。由于楚舒勒向北居民点较少,印军也开始加强防御,以免列城有失。(谷歌地图截图)
印度采取行动的动机仍令人费解。这场与中印两军边境谈判同时展开的“局势升级”过于突然。印度各方在实际控制线(LAC)问题上的持续施压,可能是印方在8月末突然行动的理由。
首先,中印到8月为止的五轮前线军方会谈至今仍无明显成果,虽然双方在加勒万河谷一线暂时偃旗息鼓,但班公湖周边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这种局面促使印军试图制造谈判筹码。
中印双方仍存在明显争议:印方希望中方“撤出2020年4月后进占”的全部领地,中方则要求确保己方占据领土的主权。这其中不仅仅包括班公湖北岸的西里扎普、东侧的空喀山口、南侧的楚木惹三角地,甚至包括印方斗拉特别里奥地(DBO)基地东侧的达普桑盆地一线。这使得双方的谈判从起点上就已南辕北辙。在两军代表的谈判只能达成“避免暴力”这一前提下,谈判的僵局令印军加速采取行动。
印度电线报(the wire)展示的班公湖南岸,其塔克空(Thakung)据点标注位置实为中方控制区普尔楚,其他红点均为中方据点,其位置大多选择于制高点。(印度电线报截图)
拉达克地区的气候也导致印军必须拿定主意,就加速行动。拉达克山区从9月下旬到10月初入冬,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间,其山地气温可降到零下25度以下。在本年度内,印军虽已在拉达克地区调集了8万军警用于防御解放军,但考虑到天气情况,印军的机动时间有限。为打破僵局,印军需要早做打算。
其次,印度军方在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失败,但仍不甘于现状,印军尝试在LAC上“有所作为”,以此扭转败局并提振在印度教民粹主义基础上的民意。这使得他们仍会尝试向LAC方向采取短促突击。
在8月上旬,印度国防部专门释出了一份总结5、6月间中印对峙的文件,强调中国的“Aggression”(入侵)行为。8月24日,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Bipin Rawat)还称,如外交和军事谈判未能解决僵局,印度在拉达克问题上将“保留军事选择”,至此,印军在前线的机宜行事已经有了高层背书。
再次,印度国内现状也让印军需要做些什么。
目前,印度国内新冠疫情已失控,该国已累计有362万人患病,近7万人病死,其中不乏社会贤达与名流,如前总统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就在8月31日不治身亡;同一天,印度统计和计划实施部也发布消息,确认印度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萎缩23.9%,幅度大于预期。
在水灾、旱灾及蝗灾同时侵袭的北印度,甚至出现了相当范围的饥荒。在派出子弟前往加勒万河谷赴死的比哈尔邦,就有至少730万人受灾。而莫迪(Narendra Modi)此前承诺的“8亿农民每月5公斤免费粮食”,而今竟陷入虎头蛇尾的局面:新德里已责成各邦独自解决。在数亿印度民众依靠印度人民党(BJP)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理念支撑,在危机中苦苦挣扎时,印军在前方的“胜利”,或许可以让危机下的普通人听到新闻,高呼一声“Bharat Mata ki Jai”(胜利献给印度母亲)。
当然,印军的行动可能也就到此为止。尽管印度媒体在8月31日晚曾大造舆论,鼓吹印军可以在加勒万河谷“武力驱逐”解放军、在拉达克和其他地区“对抗入侵”,进而在其他地区采取“外科手术打击”,但这种电视机上的奇谈怪论在军界人士眼中只算胡说八道。
在印度军界看来,尽管媒体仍在煽风点火,但前线的态势是明确的:解放军希望印度接受2020年6月后的新LAC,印方因此焦虑不安,无论军方和莫迪当局可能都不会接受这种让印度“后退”的协议。于是,在外部压力以及内部短促突击的意欲下,印军的行动就在所难免。在中、印两国政要转寰接洽之前,类似的局面也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