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委会公布9款奶粉检出致癌物质,港代奶粉也靠不住了?(图)
香港消委会表示:婴儿配方奶粉是影响婴儿长远健康的重要食物,政府应密切留意,适时检讨并考虑引入相关食物安全标准和规管安排。
因事关婴儿食品安全问题,一项相关研究近日在中国香港特区乃至华南多地受到多方关注。
8月17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下简称香港消委会)举行记者会公布近期对婴儿配方奶粉及薯片等香脆零食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5款密封包装婴儿配方奶粉中,全部样本均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有9款样本测出含有具基因毒性、致癌性的缩水甘油酯(GE),全部奶粉样本均含有微量铅(符合香港相关食物规例)。
“香港家长如果正选用超标样本的奶粉,应考虑清楚风险再自行判断是否停用;假如不想浪费已购买的奶粉,则应留意给婴儿的食用分量。”香港消委会一位相关人士在记者会上称。
因相关物质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含量尚未有普遍标准,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辖下的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则刊文指出:婴儿家长目前不必过分担心。这次消委会参考的欧盟标准是“健康参考值”,即建议婴儿每日摄入的上限,并非就婴儿配方奶粉所订定的规管标准。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参考值,全部奶粉都无超标。但其也建议食物制造业界设法减低相关物质含量,其会留意国际组织相关规管的最新发展。
该次进行测试的15款婴儿配方奶粉的样本搜集工作,于今年1月至2月时在香港的超市及健康用品连锁店进行。因深圳及华南附近地区部分家长有从香港购买奶粉或帮亲友购买的习惯,部分“水客”亦会从香港采购奶粉运至内地,上述这一时间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并未使深港两地间近乎彻底“封关”。有相关人士认为此次检测的相关种类的奶粉或已流入内地。受香港“限奶令”(每次过关可携带不超过两罐的奶粉)等因素影响,数量暂无统计。
香港消委会此次测试的15款婴儿配方奶粉涉及香港本地及国际品牌等,部分品牌同类型产品亦在内地市场销售;此外,对于“国内产品是否进行相关检测,有无相关标准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财经》记者亦曾向部分内地奶粉企业提出采访请求,截至8月18日下午《财经》记者发稿时,尚未有企业给出正式回复。
何为氯丙二醇及环氧丙醇
香港消委会称其主要工作范畴之一包括进行产品测试,为消费者提供客观、中肯的信息,令他们注意产品的安全,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其产品测试则可分为三类,即该会发起及进行测试、参与国际消费者研究及试验组织 (ICRT)联合测试、联同本地不同政府部门及法定团体,出版测试和报告。
香港消委会此次测试的15款奶粉样本中,有13款以牛奶蛋白质为基础,余下2款则以大豆分离蛋白质为基础,售价介于港元250元至539元之间。根据其测试结果,各样本在整体安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不大,反映产品价钱和素质之间未必有直接关系。
在营养含量的测试中,香港消委会亦发现:虽全部样本的能量及营养素(包括不是必须标示的营养素)的含量均符合香港相关法例的指明水平范围,但6款样本所标示的个别营养素含量,跟测试结果有差距,并超出相关技术指引的容忍限。以是次测试价格最高的样本为例,其检出的维他命A含量,比标示值低21.9%。
香港消委会表示:根据测试结果,不同牌子的婴儿配方奶粉样本在整体安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不大。
母乳喂哺是婴儿的最佳食物,营养成分最能配合婴儿生长和发育的需要,但一些母亲因为不同原因无法喂哺母乳,初生婴儿只能依靠配方奶作为单一营养来源,确保婴儿配方奶粉的品质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其亦表示:婴儿配方奶粉是影响婴儿长远健康的重要食物,政府应密切留意国际间的发展,适时检讨并考虑在香港引入相关食物安全标准和规管安排。
备受香港部分家长所关注的,则是样本中所含有的氯丙二醇及环氧丙醇。
所谓氯丙二醇,是某些食物和配料在加工与制造过程(例如加酸水解、烘焙和烧烤等)中产生的污染物。食物中的氯丙二醇以游离(二醇)和结合酯化 (与脂肪酸结合)两种形式存在。
另据《财经》记者查询到的一份名为《食物中的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风险评估研究显示:“氯丙二醇会影响大鼠的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和雄性生殖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把氯丙二醇的暂定最高每日可容忍摄入量定为每公斤体重2微克,但没有订定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安全参考值。上述假设或会高估了氯丙二醇的实际膳食摄入量,但欧洲食物安全局认同采用上述假设的做法。”
该报告于2012年11月时发布,署名发布者为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与食物安全中心。报告也指出:至于氯丙二醇脂肪酸酯本身的形成机制、代谢途径和毒理性质,至今尚未有定论。
相关资料显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曾有相关规定,以一般1个月大,体重4.3公斤婴儿为例,上述污染物每日最高容许摄入量为17.2微克,欧洲食物安全局的每日容许摄入量则为8.6微克。
以是次氯丙二醇检测值最高的1款样本为例,其每公斤奶粉含量为120微克。
若按奶粉罐上标签建议的喂奶量喂哺婴儿,1个月大婴儿(4.3公斤)每日共进食约106克奶粉,从中摄入的氯丙二醇已超过欧洲食物安全局的每日最高容许摄入量。
这意味着,只进食配方奶粉的婴儿,可能会承受较高的健康风险。
所谓环氧丙醇,则具有基因毒性及致癌性。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存在于食物,是油脂在高温精炼加工过程中形成,其会在胃肠道内被大幅水解并释放出环氧丙醇,一般建议人们应尽量减低从食物内摄取。
是次检测有9款样本检出缩水甘油酯,每公斤含量在1.1至29微克之间波动,但低于欧盟的上限,即每公斤50微克。
对于全部样本中均含有铅但未超出标准的情况,香港消委会一位负责人也提醒称:慢性铅中毒可影响神经系统发展,引致贫血、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神经系统受损、生育能力受损和带来不良的怀孕结果。
尚未定论
在此之前,香港消委会亦曾多次就氯丙二醇、环氧丙醇及丙烯酰胺等物质在曲奇饼干等食物中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刊登在其所出版的《选择》月刊上。
香港消委会此次公布的检测结果,还包括77款香脆零食样本中,有70款含可致癌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食物内的丙烯酰胺是在高温加工的过程中产生。
研究显示,丙烯酰胺的最主要形成途径,是由马铃薯及谷类内富含的一种氨基酸“天门冬酰胺”及还原糖如葡萄糖,在超过120℃的高温处理(例如烤焗及油炸)情况下,产生褐化反应而形成。
“氯丙二醇和缩水甘油酯都是食物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可以在提炼植物油的过程中形成。因为婴儿奶粉制作时会用上精炼油,所以可能会含有相关污染物。香港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新加坡等尚未为这些物质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含量订定规管标准。”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就相关评测表示。
“中心一向关注食物中氯丙二醇和缩水甘油酯对市民健康的影响,由于它们是食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中心建议食物制造业界应设法减低其含量。该中心会与业界紧密合作,并留意国际组织相关规管的最新发展。”该中心称。
2017年3月,中国的相关主管部门亦发布过与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有关的风险解析,内容中亦涉及香港食品安全中心的相关评估。该解析称: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一般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健康不存在安全风险。
此外,相关专家也就风险的进一步防范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加强分析研究,为这两种物质是否需要制定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针对不同油脂原料特点,比如有些油适合冷榨,有些适合热加工,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减少有害物质的形成,避免各种风险因子的过量形成;三是建议消费者日常饮食注意营养搭配,食物多样化,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指导摄入量食用植物油,避免过量摄入。
此次关于婴儿配方奶粉及零食的检测结果,则以封面的形式刊登在8月17日所出版的《选择》中,标题为“婴儿奶粉大检测:9款验出污染物及基因致癌物”。
据其官网简介显示:《选择》月刊于1976年11月15日创刊,是全球首本华文消费者杂志。消委会出版《选择》月刊,一直坚持为消费者提供公正、客观的消费资讯。月刊内容涵盖产品测试、市场调查及各类消费品的研究报告。为保持独立性,《选择》月刊并不接受商业广告。
香港消委会(Consumer Council Hong Kong)是一个香港独立的法定机构,成立于1974年,并于1977年根据“消费者委员会条例(第216章)”正式成立。其职责是提高消费者福利,并保护消费者权利。
其大部分资金由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约4至6%的收入来自出版《选择》刊物等。
香港消委会下设不同小组,专责处理涉及产品测试、资讯科技、营商手法,以及法律保障等各领域的消费者课题。小组成员来自社会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等,为其提供公平、公正的专业意见。
出于保护消费者立场:上世纪80年代时,香港消委会开始以公开点名的方式来惩处不良店铺,警惕市民避免堕入消费陷阱;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消委会通过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市场上存在的不公平及违反自由竞争的商业经营手法对消费者的影响,“为港的公平竞争研究写下重要一章,导致银行界逐步撤销利率协议、电讯市场加速开放等,令广大消费者直接受惠。”香港消委会在其官网简介中称。
“香港消委会于上世纪70年代成立,其角色应与日本的‘家庭主妇消费联谊会’类似,后者通过各种细化手段——把卫生纸在体育馆里铺开检查和统计到底有多少个窟窿——间接提升了日本产品的质量。
近年来,消委会也通过每月独立采购相关产品并进行检测的方式建立了一定的可信度。”一位香港居民对《财经》记者形容,“《选择》杂志每期才12块钱,大到汽车电视,小到薯片奶粉,很多人都愿意买来作为知识普及或‘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