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山东海参养殖大量使用敌敌畏!山东共青团硬刚央视:差点毁了海参产业(组图)
7月16日晚,受疫情影响推迟4个月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播出,把即墨海参乃至整个海参产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记者的报道中,海参养殖户坦言,为了清除不利海参生长的其他生物,他们常常往池塘里加入敌敌畏。
不过,事情很快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3天之后,来自农业部等官方的调查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7月19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官方发布消息,在农业农村部工作组指导下,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当地有关部门对事发基地水体、底泥、海参进行了取样检测,抽检的66批次样品均未检出敌敌畏成分。
消息还称,截至目前,已排查海参养殖业户1257家,暂未发现在养殖过程中违法违规使用投入品问题。
先来看央视315曝光的海参问题:
山东即墨育苗(非法使用兽药和农药)——拉到福建养大(水温高,养殖速度快)——拉回山东——麦芽糊精+糖+盐浸泡海参三天——洗净加工成为料干——销售
可以看出,这次央视315晚会其实曝光了海参养殖“三大黑幕”,但其中对行业打击最大、最深入人心的无疑是“养海参整箱放敌敌畏”。
但事实真相如何呢?
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到底是海参养殖过程中用敌敌畏还是仅仅是清理养殖池子时用?
第二,从海参养殖环节的敌敌畏投放到我们食用的海参时,敌敌畏含量还有多少?
7月19日下午,半岛都市报记者赶到即墨田横镇在南丁戈庄一个海参养殖池,有着十几年经验的孙女士,上来就直说要害。
实际上,我们在海参养殖过程中,肯定不能使用敌敌畏。央视报道的是,在养殖前清理池塘时使用敌敌畏,而不是在养殖过程中。
田横镇西北里村养殖户邵先生说,养海参一茬一般是3到5年,碰上热的天气,海参经常被热死。很多养殖户会同时养上虾,这样能保证更好的收入。邵先生说,养殖过程中,他们非但不敢使用这类农药,反而对水质十分上心。
现在的养殖,很多都是套殖,就是在海参养殖池里,再养上虾或者螃蟹。试想,如果在养殖池内同时养殖虾、螃蟹的话,我们会在养殖过程中投放敌敌畏吗?
不过,央视的报道中也没有明确表示究竟是养殖环节还是清理池子时用敌敌畏,但电视画面中将敌敌畏包装盒的镜头和正在养殖的海参镜头剪辑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养殖户在海参养殖时投放了敌敌畏。
7月19日,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抽检的66批次样品均未检出敌敌畏成分。”至此,真相大白,无论是海参养殖的水体还是底泥抑或是海参本身,没有任何敌敌畏的成分。
问题来了,明明在海参养殖池旁边发现了敌敌畏的包装盒,养殖户也承认用了敌敌畏,为何还是未检出呢?
这涉及到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央视315的调查,恰恰就是犯了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清华大学医学院硕士顾中一在其微信公号“营养师顾中一”中对此进行了解释:
敌敌畏相比于其他的有机磷类农药,急性毒性算是比较大的了,也是很多其他有机磷类农药的代谢产物,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长期暴露会有致癌性和神经毒性,所以能少接触尽量少接触。
但相比于666、DDT这些高毒性的农药,敌敌畏也没有那么恐怖,算是中等毒性,目前在我国也是限定范围可以使用的。
按照相关标准,敌敌畏常用于蔬果种植,作为兽药则是用于杀灭寄生虫。
实际用于水产业时,它能够杀死一些害虫、杀灭鱼体表面的寄生虫,还会对于水中的一些浮游动物起到控制作用。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表示,敌敌畏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在水产养殖中,可用于池塘清塘环节的消毒。敌敌畏易水解,遇碱分解更快,而用于水产养殖的正是碱性水。
所以,常规操作下,敌敌畏的环境危害有限。但如果过量使用,就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即使在养殖过程中用了敌敌畏(肯定也是不允许的),到最终食用环节的敌敌畏,早就被分解完了。
反倒是使用敌敌畏的海水排放到大海中,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更值得注意。
半岛都市报记者探访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养殖池都会清池。使用敌敌畏“清池”的养殖池塘,多数属于滩涂池,而岩礁池相对较少。
“海参的养殖池塘有多种类型,有岩礁池、滩涂池等。”孙女士解释,所谓岩礁池,就是依托海边的岩石、礁石修建的池塘。这种养殖池塘就在海边,海水可以随时更换,养殖用的海水基本是活水,所以基本不用清理池塘。
滩涂池可能距离海边几公里,需要靠壕沟引来海水。这种池塘一般15天左右借助大海潮汐换一次水。因为滩涂池的海水流动性比较差,水温往往也要高于岩礁池,一般养殖一茬海参之后,需要清理池塘,杀灭池塘内有害生物。而在田横镇,沿海的池塘多数都是岩礁池,仅部分为滩涂池。
中国植保学会农药残留与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李义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按规定使用农药肯定是不对的,但也不必“谈药色变”。敌敌畏是民众比较熟知的一种高毒农药,毒性强、但降解快,在土壤环境里的半衰期只有一到两天,在碱性环境下更容易降解。而海水本身就呈碱性,所以敌敌畏在海水环境里,不会长时间存留。
李义强表示,对于使用农药后可能造成的影响,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浓度和使用环境考虑。
药物无论是在农业还是水产养殖业都是普遍使用的,只要按照规范要求,在收成前一段时间停药,给药物降解代谢以时间,就可大大减少药物残留。为了保障餐桌安全,我国也对蔬菜、食用菌、水果、水产品等,进行严格的农药残留监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水产病害领域首席科学家王印庚,此前曾跟随调查组前往即墨。
对于使用敌敌畏本身,王印庚表示:
其中也暴露了现行条例、制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水产养殖领域,禁用药名录里没有敌敌畏,对于一线养殖户来说,不在禁用名单里就意味着可以用。
在农业领域,农药使用条例上明确要求农药不准扩大使用范围,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敌敌畏使用到水产上就属于违规。
两个不同部门制定的制度存在衔接上的漏洞,这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养殖户来说,很容易造成认知困扰。
另一方面,就敌敌畏本身来说,它的“近亲”敌百虫在水产中可以使用,但敌百虫遇到海水后,就会反应变成敌敌畏,所以这里面也存在一个矛盾。
王印庚说,此次事件对整个海参养殖产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希望相关调查结果尽快公布后,给受到牵连的合法合规养殖户正名。
王印庚也希望通过这一事件,倒逼水产养殖领域及农药管理领域的条例进一步细化完善,把制度的漏洞补上,给一线的养殖户们一个明明白白的指引。
“央视曝光后,不少自媒体进行了错误解读,对我们的海参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海参养殖户兰先生说,海参养殖投入非常大。
“现在因为少数人在清池时使用了敌敌畏,对即墨所有的海参养殖户都造成了影响,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也非常担心,毕竟投了很多成本。”
在中国的饮食习惯下,海参早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也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17日,全国共有18562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海参”,且状态为在业、存续的企业(简称“海参相关企业”)。
从我国各省市海参相关企业数量排行榜来看,共有3省市海参企业数在1000家以上。其中山东省海参企业遥遥领先,共有8545家,占全国海参企业的46%。
辽宁省有3627家海参企业,全国海参企业数量排名第二,占比19.54%。广东以1204家企业排名第三,占比6.5%。
媒体调查的不专业,差点毁了整个海参产业。
说到底,还是应该回归专业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