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掌控中国电影的幕后大佬,冯小刚都要喊一声“三爷”!(组图)
最近口碑和热度双爆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完结了。
显然,网友们对这个悬疑剧仍然意犹未尽。
不少非原著党追完剧后就跑去买紫金陈的原著小说《坏小孩》,结果现在各大网络渠道都没有库存,全部都是预售,想要拿到书怎么也要等个十天半个月。
关于这部剧细节、结局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下来。
没想到玩摇滚的导演辛爽,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
各位想想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国产剧了?
反正我是真的很久没有看到过。
丁可的神级配乐,各大独立乐队的片尾曲,同样让所有人啧啧称道。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名字在片头的时候就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监制:韩三平。
“韩三平”,国产电影片头出现最多的一个名字,没有之一。
经他出品的电影,没有上万,也有几千。
他行事一向低调,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不过是频繁出现在电影开头的一个熟悉的符号而已。
唯有江湖中人对他的传奇故事有所耳闻。
即使卸任中影集团董事长已经6年,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也从未停止。
作为纵横中国电影30多年叱咤风云的幕后大佬,无论哪一位知名导演,还是大牌演员,没有人敢不 对他毕恭毕敬。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他跺一脚,整个电影行业就能抖三抖。
韩三平出身于干部家庭,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优越的家庭环境能让他在那个时代有条件去接触文艺圈子。
1975年,韩三平进入峨眉电影制片厂,从此正式走进中国的电影圈。
作为刚刚入圈的新手,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学。在制片厂干过灯光照明,当过文学编辑,做过场记,忙忙碌碌几年之后晋升为艺术中心主任,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
人要往高处走,做导演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于是他决定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韩三平被通知回来当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1993年底,刚好正厂长生病了,由他代替去北京参加全国电影厂厂长会议。
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他铆足了劲。其他厂长在会议上满腹牢骚一顿诉苦,抱怨当下条件如何如何艰难,自己如何如何不易。
只有韩三平没有一句怨言,在一边默默听着,一言不发。在大家都在插科打诨准备早点结束会议时,他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大胆提出了很多项针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建议。
所有人都惊呆了。在场那么多同行,唯独他一个敢想,敢说。那个时候中国电影行业整顿改革迫在眉睫,太需要一个脑袋灵活、敢大刀阔斧干实事的领头羊。
上面一讨论一研究,那个在全国电影厂厂长会议上有想法的年轻人就很合适。于是半年后,41岁的韩三平接到任命书,任职北京电影制片厂第六任厂长。
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建厂以来最年轻的一任。韩三平刚到任,以为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大干一场。
结果最先面对的却是工资发不出来、药费难报销、旧设备没钱换等一堆棘手的烂摊子。他不得不先充当会计,连夜计算厂里的开支。
最困难的时候厂里只有27万安排将近2400名的离退休职工,可一个月报销职工的医药费就要40万,厂里的账目总算清楚了,可入不敷出的艰难状况让他继续愁得睡不着觉。
韩三平决定加快推行各项厂内改革措施,先改善厂里的内部环境,稳定人心。
他一个人顶着压力,想办法养活厂里的所有人。
周转资金不够,他就到处动用社会关系拉投资,每天在外面跑来跑去各种凑钱,融资过来的钱先用来孵化电影,一部比一部成功。
当年一部3600万票房的《孔繁森》,终于为北影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北影厂起死回生,韩三平功不可没。
这让原来在他手下的峨眉厂职工们非常羡慕,私下里不只一次说过“要是韩三平在就好咯”。
韩三平唯一一次投资失败,是协助陈凯歌拍摄的电影《荆轲刺秦王》,投资高达7000万却以惨淡的票房收场。他没有气馁,为此做了深刻的总结:投拍商业大片,切忌冒然行进。
1999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韩三平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此后才算真正开启他开挂的电影事业。
他吸取之前的教训,在商业片市场里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直到独占鳌头,无人匹敌。
陆续参与出品的《大腕》、《新警察故事》、《神话》、《无极》、《投名状》、《门徒》、《见龙卸甲》、《长江七号》、《梅兰芳》等等。
促使中国电影进入成熟的商业大片时代。
中影集团在他的带领下,无疑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帝国。
他本人对自己的成绩非常得意。“从峨眉厂到现在,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中国近15年来,《焦裕禄》、《横空出世》、《我的1919》、《孔繁森》、《赢家》、《云水谣》、《张思德》再到《建国大业》……说谦虚点60%是我一个公司做的;
1亿以上的商业大片,也有50%是我做的,这是铁板钉钉的事。”
他曾纠正过记者对中影集团“一枝独秀”的形容,用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词:“一枝独大”。
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秘书,谁都没有统计过“韩三平”这三个字到底出现在多少部电影的片头。
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史上挂名最多的人。
业内尊称韩三平为“三爷”,当之无愧。
韩三平虽然是谈赚钱生意的老板,但对于关乎中国电影未来的方方面面,他从来不讲利益。
这么多年,他一直不计得失去扶持新人,提携后辈。冯小刚成名之作《甲方乙方》,就是韩三平一手推动的。当年冯小刚正处在人生低谷,之前拍的电影全部栽了跟头,对自己的电影几乎丧失了信心。
韩三平听闻后找来冯小刚,语重心长地说:“你在北影拍的三部影片,两部栽了大跟头,作为厂长,我有责任把你打捞上岸。”
由于资金紧缺,押宝不能只压在冯小刚一个人身上,于是韩三平将四处筹钱筹来的300万,分给冯小刚100万,剩下的钱零零散散投给其他电影。
年底《甲方乙方》上映,电影火了,冯小刚火了,同时为中国电影开创出“贺岁档“这一概念。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也吸引到华谊兄弟的注意,才有了之后的合作。
2015年的时候,冯小刚担任第一届扶植青年导演的“青葱计划”的主席,在台上发言时感谢了两个人。
一个是郑晓龙,一个就是韩三平。冯小刚坦言自己没上过大学也没读过高中,他能有今天,全因当年遇到郑晓龙、韩三平这样的“伯乐”。
韩三平还扶持过中国第六代导演陆川和宁浩。那年陆川刚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没钱拍电影,几经辗转,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联系上姜文,给他看自己的新剧本《寻枪》。
姜文看过后十分喜欢,后来通过姜文才拉到韩三平的投资。
韩三平为全力支持陆川的处女作,不仅亲自担任制作人,而且还客串一个警察的小角色,在片场帮陆川把关。
拍《南京!南京》的时候投资人临时撤资,陆川的团队乱成 一团,慌得不得了。
最后还是韩三平出面,极力游说各路投资方继续投钱,电影才得以成功拍完。
宁浩的处女作《疯狂的石头》起初没有人愿意投钱,韩三平看过剧本之后决定出钱投资。
不仅如此,韩三平还把宁浩叫到办公室,直接放话赚来的钱他不要,就当做宁浩下一部电影的投资成本。
随后韩三平又帮助宁浩完成《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电影,让宁浩坐稳一线导演的位置。
徐静蕾在筹备《杜拉拉升职记》时投资环节一直不顺利,最后还是韩三平给制作团队吃了一个定心丸。
他坚信徐静蕾的第一部商业片票房肯定能过亿,而徐静蕾也将成为国内第一位过亿女导演。
事实证明,韩三平的眼光几乎没有错过。
可以说中国第五代导演都是他提携的,而新一代导演中很多都是有他的帮忙才走到今天。
为了能培养年轻导演,让新导演有戏拍,他经常亲自出去募集资金,筹来的钱用来支持青年导演计划。
他没有别的要求,需要多少钱也无所谓,只要把戏拍好就行。
在韩三平的观念里,作为一个大企业领导,提携后辈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不怕赔钱,怕得就是挖不到人才。
他觉得总要有人起一个带头作用,中国电影才能有未来。
在外界的眼中,韩三平是个成功的商人。只有电影圈内的人明白,他是个非常纯粹的电影人。
除了电影也没有其他别的什么爱好,生活中也很朴实,常年穿着黑色中山装和圆口布鞋。
在曾经受恩于他的后辈们眼里,韩三平是个讲义气,重情义,有点江湖气的那么一个人。
陆川形容这样的韩三平“特别像一个江湖老大”。
在北影厂担任厂长期间,韩三平为筹资金忙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想了个方法安抚人心,先缓一缓给职工的分房,将钱用到投资上去扭转厂子常年亏损的局面。
但几位职工因为不服气直接闯进他的办公室,气冲冲地大声嚷嚷“谁是韩三平,老子砍了他!”韩三平当即拍案而起,“我就是韩三平!”那时候他的抽屉里就放着一把刀用来防身。
等厂子的盈利稳定下来后,他立刻兑现自己的承诺,无论如何克服困难给职工盖房子。
韩三平在北影厂的任职期间,北影厂的住宿条件甚至远远要高于后来的中影集团。
虽然在工作中,韩三平在很多中影员工的眼里是一个性格暴躁,容易发火,喜欢骂人并且很难听的那种老板。但其实他很容易心软,是那种侠骨柔情的江湖中人。
拍《即日起程》的时候,总预算只有不到300万,制作团队为此十分焦虑,担心拍摄周期太长导致提前花光预算。
但他却和制片主任强调一定不要催进度,留给导演充分的创作时间,其他的问题他会解决。
听他这么一说,全剧组上下都松了口气。剧组到后面比计划多用了20多本胶卷,他一句话没多讲。
身边的人早就习惯了他日常在工作上的严厉和苛求,无一不敬佩他的为人。
“所以我们私下都三爷三哥乱叫,他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很讲究人情味。”
韩三平从中影退休后转战网剧,从首次担任监制的网剧《无证之罪》,到《原生之罪》,再到现在大火的《隐秘的角落》。
他的目标没变,依旧在提携新人,为影视行业发掘更多的可能。秦昊这次也是因韩三平的邀请才来主演《隐秘的角落》,韩三平用自己的号召力,在幕后将有质量潜力的网剧推到大众的视野中。
对于网剧,他一早就断定“当年电视剧把电影弄得闷头一棒子,现在网剧把电视剧、电视台弄得晕乎乎。”
这些新的尝试,再次印证了他对影视行业前瞻性的预判。
如今年近70的韩三平,仍然在做影视业幕后的江湖大哥。他说“如果可能,希望这辈子一直拍下去。”
在外人看来,商人的精明和义气,他都具备了。但是在电影面前,他不是商人。
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热爱电影,热爱这份工作,热爱中国电影事业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