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勒死了自己的亲妈,直言:“早就想杀了她”,我沉默了...(组图)
“在今天,有多少年轻人,既想要美国式的自由;又想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自立;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
这样一段话,才是弑母案的真相。
有多少孩子成为了利己的精致主义者,又有多少父母培养出了巨婴?
每次看到弑母案的新闻,慧姐都会遍体生寒。
2020年5月25日,青岛一个15岁的女孩,杀死了自己的妈妈。
她怎么做的呢?
妈妈接她放学,吃完晚饭后,她主动提出要给妈妈按摩。
女儿这样懂事,当妈妈的当然不会拒绝。
可是没想到,身后的女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丝带,将趴在沙发上的妈妈勒死。
犯案后,女孩将自己锁在家中,关掉了妈妈的手机,把尸体塞进了行李箱。直到两天后,张某的同事因联系不到她而找上门来。
后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女孩自述,说母亲对她管教特别严厉,自己早就想杀死她。
被警察抓走的时候,她没有哭闹,没有懊悔,甚至可以说很平静。
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剥洋葱people》对死者7年好友的采访,揭露了女孩的作案动机。
“张某很强势,对女儿非常严格,希望女儿的人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
要求女儿学习成绩必须是前几名,是最好的分数。期望她必须考上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学校。
要求女儿必须听她的话,不接受任何反驳,必须得按照她的意愿来。
离婚后禁止女儿见爸爸。
还调查女儿交往的朋友,让女儿在同学之间被孤立……”
一项一项,似乎都在控诉着这位母亲的强势与自私。
一时间,很多文字都在讨伐这个妈妈,可我却沉默了。
慧姐承认,这位妈妈是强势和自私的,但是她的“罪”致死吗?
还是亲手被自己最爱的人结束生命,我想说,我对这位妈妈的同情更甚对孩子的同情。
“在今天,有多少年轻人,既想要美国式的自由;又想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自立;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
这样一段话,才是弑母案的真相。
有多少孩子成为了利己的精致主义者,又有多少父母培养出了巨婴?
事发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妈妈是一名律师,为了孩子没有再婚,不管是学历还是工作,都能看出她的优秀。
据报道,被采访的邻居们说:死者虽然一个人养育女儿很辛苦,但是她总是说,砸锅卖铁,也要给女儿最好的一切。
女儿小的时候,她始终坚持给她喝进口奶粉,三四岁开始,就开始送到早教班。
死者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也很少买新衣服,所有的钱,几乎都用在了女儿身上。
女儿喜欢吃羊肉,她托人从内蒙古杀了一只羊,快递过来,冻在冰箱里,每天给女儿炖一些。女儿喜欢吃牛肉,她又找澳大利亚的朋友买牛肉。
她将女儿送到了学费很贵的中学,一年的学费是3.2万,加上各种杂费,大概要4万元。
而这还不包括在外面上培优班的费用,朋友说,一年给女儿花在教育上面的费用,至少10万。
在这样独宠环境下长大的女儿,难免会被溺爱,便不太会懂妈妈的难处。
再加上妈妈强势的性格,没有自由的女儿便会叛逆,甚至“早就想杀了她。”
一个不求回报,全心全意付出,却没有找对方法的妈妈,养出了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享受母亲带来的优渥生活的同时,又渴望自由而叛逆的女儿。
有点复杂,但慧姐觉得,妈妈教育方法错了,女儿不知感恩,归根究底,这才是她们的问题所在。
教育,教育,首先要“教”,其次才是“育”。
近几年,弑母案频发,为什么却很少看到弑父的?因为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妈妈参与的会比爸爸多得多,所以各种矛盾的爆发也往往集中在妈妈身上。
去年,一个13岁的男孩弑母,在法庭上说,“我砍的是我妈妈。”
李玫瑾曾说:犯罪心理研究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的早年没养好。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对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满足不了也要尽量满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首先便给了孩子他是“中心”的感觉。
所以常常会有稍微不如意就要发脾气等行为,这招屡试不爽,父母总是会妥协。
等到大了一点,孩子对物质的索取已经习以为常,对爸妈不断提出的要求反而出现了反叛心理。
性格强势的父母,觉得孩子大了,不会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索取。开始要求孩子好好念书,这个不许做,那个不许干。
这时,亲子之间的关系由“父母满足孩子”,转换成了“孩子满足父母”。
长期下去,孩子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父母。
父母为孩子付出,是本能,而孩子回报父母,也应该是本能才对。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会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说,“我为你付出你们多,你就这么回报我?”
这话一出口,就成了“爱你是需要你表现好来回报”,变成了一场交易。
慧姐无法想象,这位妈妈在被女儿用丝带勒住脖子,失去生命时,脑子里在想什么?
就像很多被孩子杀死的妈妈一样,我们永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但我想,她们一定流泪了吧。
正如一句话所说——“我用尽全力去爱你,却成为了你最恨的人。”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是前半生看父母,后半生看子女。
在为人父母的这条路上,我们都在慢慢摸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