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22.7°C-26.0°C
澳元 : 人民币=4.6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摩根财团崛起史:美国经济腾飞背后的华尔街拿破仑

2020-05-24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观看视频更精彩,以下是视频对应的文字版:

只要和金融圈沾点儿边的人都对“摩根”两个字不陌生。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这两家叱咤华尔街的投行,在业内被叫做小摩和大摩,这两家投行在中国又各自直接或间接控股了两家基金公司,分别是位于上海的上投摩根和深圳的摩根士丹利华鑫。

这一堆“摩根”让人眼花缭乱,他们往上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宗,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摩根财团。无论是JP Morgan还是Morgan Stanley,在当今投行圈里都是数一数二的顶流,但和他们的老祖宗当年比起来,地位和影响力都相去甚远。

摩根财团可以说是美国金融业的开山鼻祖,华尔街的奠基人。他们的老总部位于华尔街23号,左大门正对纽约证券交易所,右大门正对美国财政部,曾经当危机席卷华尔街,股市交易面临崩溃的时候,人们是聚集在华尔街23号等待摩根救援,而不是旁边的美国财政部。

从一穷二白的英国移民到崛起成为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比肩,影响力横跨大西洋两岸的金融财团,摩根家族的故事承载了国际金融的变迁。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一家独大的金融力量在美国工业飞速发展时,几乎是抓住了每个风口,控制了美国的火车、钢铁和电力业;在金融危机中,它充当起中央银行的角色力挽狂澜;在国家战争和世界大战中,它又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主宰国际物资和资金流动,是20世纪动荡的历史中关键的幕后角色。

这一期我们就围绕这个家族的灵魂人物,来说说这个神秘的金融财团的故事。

01

贵族世家

17世纪初,摩根祖辈从英国威尔士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1636年的春天,20岁的英国小伙麦尔斯•摩根(Miles Morgan)乘坐的“玛丽号”轮船在波士顿靠岸。和无数涌入这片新世界的移民一样,麦尔斯来这里寻找新机会,他脚底下的这片土地当时还是一片荒芜,被欧洲列强殖民统治,此时距离美国建国都还有100多年。

从麦迈尔斯开始,摩根家族在新世界生根发芽,起初几代人靠当兵和务农谋生,为后人积累了大量土地,后来涉足商业和金融,家族历史绵延数百年,财富和权力的积累历经数代人的打拼。

这个家族有一个特别耀眼的人物,在他的手里,家族产业搭载上美国工业和经济崛起的列车,迅速膨胀成一个称霸华尔街乃至全球的金融王朝,成为国家资源和资本的翻云覆雨手,这个人就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JP Morgan(1837-1913)。

前面提到,摩根祖上以当兵务农为主,一直到皮尔庞特的爷爷辈才开始经商并涉足金融,到他父亲朱尼厄斯•斯宾塞•摩根(Junius Spencer Morgan,JS Morgan)(1813-1890)这里,已经成为巨富之一,生意遍布欧洲和美国,家底十分丰厚。

所以和同时代那些出生贫寒、白手起家的新贵们不同,皮尔庞特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在美国完成基础教育并且专攻了数学,毕业后又被送去瑞士学习法语,到德国学习德文和艺术史。

皮尔庞特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这个弟弟12岁就死了,父亲于是就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皮尔庞特这个唯一的男性继承人身上。在那个年代,银行基本上是代代相传的家族生意,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代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和信誉,所以JS Morgan精心规划了皮尔庞特的教育和事业路径。

在父亲的安排下,皮尔庞特19岁进入纽约一家银行做学徒,24岁开始成立自己的公司。不过JS Morgan并没有放手让儿子单打独斗,而是牵线搭桥不断让年长有经验的人与皮尔庞特合伙,提携指点他。

当时,大英帝国如日中天,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在资本短缺的世界上,这里聚集了大量资金,美国发展也依赖伦敦的资本供给。摩根家族此时的业务中心也在伦敦,为美国各州政府和大公司发行股票、债券,进行高额融资。当时JS Morgan亲自驻守在伦敦,皮尔庞特则作为代理人留守在纽约,为父亲提供客户情报和资料。

父子两人长期分隔两地,性格沉稳冷静的JS Morgan一直觉得儿子过于性急鲁莽,想牢牢把他生活和事业掌控在自己手里,奈何总有鞭长莫及的时候。比如在做学徒时期,皮尔庞特就擅自用公司的钱做了一笔咖啡投机生意,收购了一船滞销的咖啡,转手一卖大赚了一笔,但这却把公司老板气得吹胡子瞪眼,认为他太过草率。

皮尔庞特二十多岁的时候,美国正在经历内战,本应该应征参军的他花300美元找了个替身,替他当兵,自己则疯狂地投身到了投机生意中去。比如他贷款给一个叫伊斯门的人,这个人用每只3.5美元的价格从政府那里收购了一批过时的卡宾枪,找人改造了一番,又以每支22美元的价格卖回给政府。这件事情后来引起轩然大波,皮尔庞特一伙也被指责是比叛徒还可恶,从国家的不幸中牟利,简单来说就是发“国难财”。

不过皮尔庞特没有就此停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每一次战局都会影响黄金价格,北军战败,黄金暴涨,北军获胜,黄金下跌。皮尔庞特嗅到了机会,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电报从前线获得第一手战况情报,抢先一步布局黄金买卖,赚得盆满钵满。

要说摩根也是名门贵族,皮尔庞特作为不差钱的富二代为什么要做这些看起来不那么光彩的投机倒把的事情?这或许和环境有些关系。当父亲JS Morgan出入伦敦高雅的金融城时,皮尔庞特所在的华尔街还处于草莽年代,混沌中充斥着丑陋和卑劣的勾当,贿赂官员、非法侵占财务的拙劣行径比比皆是,相比之下皮尔庞特还算是凭自己本事赚钱了。

但皮尔庞特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激进生猛,他从小身体不好,长期被猩红热、风湿皮疹和头疼困扰,性格里有非常极端的两面,时而精力旺盛,时而抑郁烦躁。24岁的时候,他深爱的妻子在结婚4个月后就因肺结核病故,皮尔庞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笼罩在巨大的悲伤里。

而作为家中独子,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承担起家族重担,另一方面,事业上的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大的动力,反而常常使他精疲力竭,30多岁的时候他就多次萌生了退休的想法,但都被JS Mogan制止了。

在皮尔庞特事业生涯的前半段,他的主要角色还是父亲在美国的代理,依仗英国资本他的合伙公司在华尔街的地位扶摇直上,不过直到1879年 JS Morgan步入退休,42岁的皮尔庞特才开始走出父亲的阴影,成为家族事业的执掌人。

02

重组世界

和他父亲不同的是,在皮尔庞特的时代,摩根家族不再仅仅是帮别人融资,替他人做嫁衣的被动角色,而是开始介入公司事务管理,最终成为美国庞大实业的实际控制人。简单来说,以前摩根帮客户发行股票、债券筹钱,是客户的仆人,现在摩根成了客户的主人。皮尔庞特是怎么做到的呢?

1879年,也就是皮尔庞特在父亲退休后开始独挑大梁的这一年,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的儿子找上门来了。在镀金年代,范德比尔特靠航运和铁路发家,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二富有的人,仅次于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死后给儿子威廉留下巨额财富,其中就包括纽约中央铁路87%的股票。但是这个儿子没有继承老爸的精明能干,看起来还有些木讷呆滞,一时间各种麻烦都来了,公众质疑他的能力认为他不适合管理中央铁路,政府也抓到了运营中的把柄要对纽约中央铁路罚款。

威廉找到皮尔庞特,是想脱手这烫手山芋,让他卖掉25万股纽约中央铁路的股票,这是当时最大的大宗股票交易。大股东要减持,股票常规来说是要跌的,这在今天也一样,皮尔庞特的任务就是既要完成股票出售,又不能让股价暴跌。

不过摩根家族毕竟在英国根基深厚,皮尔庞特在欧洲悄无声息地就把股票卖掉了,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笔交易中,皮尔庞特不仅大赚了300万美元的佣金,而且要求在纽约中央铁路的董事会上占有一席。此外,皮尔庞特还通过“股权信托“的方式把绝大多数控制权掌握在里自己手里。

这里股权信托(Voting Trusts)是指股权所有人保留股份的所有权,但把投票权委托给别人。皮尔庞特帮范德比尔特家卖了那么多的中央铁路股票,那些海外股东把投票权委托给皮尔庞特,就这样他掌握了大多数股权。

颇为讽刺的是,威廉卖掉股票分散了股权,于是政府放松了对他的监管,但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皮尔庞特又把分散的股票集中起来,把绝对控股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这只是摩根家族对美国铁路控制的开始。

十九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但无序的发展阶段,各路资本乱哄哄一拥而上,弯弯曲曲的铁路覆盖了整个国土,远远超出了运输需要。铁路本应该是公共设施,但这时却成为了私人资本的投机舞台,于是出现了供应过剩、复线过多、轨距不标准等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讹诈线路“,就是在原有的铁路线旁再建一条平行线,然后等着同业者出巨资买下这条新路。

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大家都不赚钱,为了抢夺客户,铁路公司之间大打价格战,争相降低费率,出现大量亏损甚至破产线路。

在那个没有工会,政府职能不完善的年代,银行常常作为中间人担任起仲裁调解的角色。比如当时纽约中央铁路和宾夕法尼亚铁路之间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两家公司的股票和债券都出现暴跌,实在看不下去的皮尔庞特把两家公司的老总请到他的私人游艇“海盗号”上,告诉他们欧洲投资者们对他们这种做法非常生气,毁灭性的竞争对双方都没好处,然后就把他们留在船上自己争论,直到互相达成妥协停止恶性竞争才让他们下船。

那时候皮尔庞特家里常常聚集了一帮铁路公司首脑们开闭门会议,商讨出解决行业弊端的方案,例如成立行业组织来规范运价仲裁争端,但很多方法都失败了。于是财力雄厚的皮尔庞特开始自己出手,他买下那些陷入困境的铁路,出资进行资源整合,这个过程现在叫做兼并重组,但在以前人们称之为Moganization, 也就是“摩根化”。

通过大量兼并重组,皮尔庞特结束了美国铁路无序竞争造成的混乱局面,个人财富和权力也急剧膨胀。当时全美国铁路总长的六分之一都被摩根化了,包括伊利公司、北方太平洋公司、泽西中央公司、南方铁路公司等,这些公司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年财政总收入的一半。

不久后皮尔庞特又把目光投向了当时风头正盛的钢铁行业。1898年,他组建了联邦钢铁公司,短短两年时间就跃升成为行业顶尖,产量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卡耐基钢铁公司。卡耐基也不是等闲之辈,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从一个贫穷的苏格兰移民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钢铁帝国,两大巨头狭路相逢,惨烈的竞争一触即发。

但经历过美国铁路业乱象的皮尔庞特最痛恨的就是竞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他才不愿意做,通过卡耐基助手施瓦布的牵线,两大巨头同意组建钢铁托拉斯。

1901年,皮尔庞特以4.8亿美金买下了卡耐基的钢铁帝国,又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那里买下几家铁矿,最终以33家公司组建成了一个超级庞然大物——美国钢铁公司。这是历史上第一家10亿美元公司,资本金达到14亿美元,而当时美国所有制造业资本金总和也不过是90亿美元。

美国钢铁公司的产量当时占全美钢铁总产量65%,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工业蓬勃发展,美国钢铁也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它的钢梁支撑起美国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和工厂,它生产的金属板随着汽车和家用电器的普及进入千家万户,它的管材产品则构建起了全球能源输送的管道。

皮尔庞特主导的这笔并购被称为世纪交易,除了巨大的规模外,美国钢铁公司的成立还被认为是金融界与工业界力量结合的象征。在此之前,以卡耐基和洛克菲勒为代表的工业巨头和以摩根为代表的金融巨子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是相看两生厌的。卡耐基和洛克菲勒们认为银行家们不靠谱,依赖他们来融资最终只会是作茧自缚,使自己沦为资本的奴隶,而出生贵族的皮尔庞特则觉得草根出生的卡耐基和洛克菲勒们举止粗鲁,缺乏修养。可以说是互相瞧不起对方,但利益还是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这时候皮尔庞特的事业已经是如日中天,当时坊间流传一句话:“公元前4000年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又被摩根重组了一回。”作为兼并重组的开山鼻祖,皮尔庞特为美国工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经济,而他所代表的华尔街也不再是美国工业的仆人,而是气宇轩昂地成为了美国工业的主人。

就连美国超级工业巨头、如今依然是世界500强的通用电气也是摩根化的产物。19世纪70年代,当人们还依赖煤油灯照明时,商业嗅觉灵敏的皮尔庞特就注意到电力这个风口,相信电灯将给人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他请托马斯•爱迪生为他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的宅邸安装电力系统,一台小型发电机点亮了400个灯泡,这是全世界第一个以电照明的私人住所。皮尔庞特还投资成立了爱迪生电力公司,他想取代洛克菲勒,成为点亮美国的人。

不过提倡直流电的爱迪生在后来的直流电VS交流电世纪大战中败下阵来,离开了公司,皮尔庞特则主导爱迪生电力公司与基于交流电的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合并,形成了通用电气公司。

03

战争和金钱

不过真正让摩根家族具有神秘气质的是他们与国家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向主权国家发放贷款,做世界的债主应该是私人银行权力的巅峰了,有关19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呼风唤雨, 左右地球经济和历史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事实没有那么传奇和夸张,但在战乱年代,银行作为金主确实能够影响一国命运,比如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就曾经写过:“每笔贷款……或撑起一国,或颠覆一君。”

在皮尔庞特的父亲—JS摩根的时代,向主权国家发贷还是被罗斯柴尔德和巴林银行这些欧洲老牌的银行家族垄断,摩根当然也想跻身这一列。

1870年机会来了。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国内政局动荡,经济深陷危机。法国临时政府于是到伦敦寻求融资,巴林银行由于已经站队普鲁士,拒绝了法国官员们的请求,罗斯柴尔德则不看好法国能获胜,也拒绝了。受到外交孤立的法国几乎是被逼到绝境,这时候JS摩根决定借钱给他们,提供了1000万英镑的银团贷款,在当时相当于5000万美元。

JS摩根当然不是为了出风头来者不拒,他是在仔细研究了法国过去十几届政府的信用记录,觉得靠谱后才做了这个决定。两年后,法国虽然战败但还是提前按债券面值还了钱,加上债券升值,JS摩根这笔不仅大赚了150万英镑,而且一举成名,虽然不能说和罗斯柴尔德、巴林齐名,但也成为了跻身政府融资前列的顶级银行。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而罗斯柴尔德由于没有重视美国崛起,影响力逐渐衰退,摩根开始接替这些欧洲老牌银行家族,成为左右全球货币流向的顶级投行。

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帝国主义国家狂热向外扩张,掀起了夺取殖民地的巨大高潮。英国在南非为了征服当地布尔人,持续战争三年,耗尽黄金,财政陷入困境。于是就连日不落帝国也不得不向当时已经执掌摩根的皮尔庞特求助。布尔战争是英国殖民战争中拖延时间最长,开销最大的战争,总共花费2.2亿英镑,其中五分之一的费用都是来自摩根财团的融资。

除了英国和美国,摩根也活跃在南美,墨西哥和阿根廷政府在财政困顿,经济危机的时候都曾经依赖过摩根的融资,甚至在遥远的亚洲,一百多年前就有摩根的身影。1911年,以摩根为首的财团为中国前清政府发行了750万美元的湖广铁路债券。

通过这些政府融资,摩根不仅赚了大量承销费,更重要的是扩张了海外影响力,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这些深厚的无形资源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摩根的后皮尔庞特时代,随着世界大战爆发,摩根在国际物资和资金流动中扮演了更大的角色,后来也被争议大发战争财。一战刚爆发,美国就宣布我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我选择中立,但嘴上说中立,身体很诚实,背地里和交战国热火朝天地做生意。打战要消耗大量的军需品和消费品,忙着打战的国家自己无力生产,而刚刚完成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的美国可以啊,于是美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协约国的物资供应商,源源不断地把食品药品、武器装备卖到欧洲,而摩根在这其中扮演的就是中间人的角色,基本上是独家代理了。当时英国和法国政府都委托摩根作为美国物资采购的总代理,最终采购金额达到了30亿美元,摩根只拿1%的佣金,就赚了3000万美元。

打战不仅要物资,还需要钱,这可是摩根的老本行,于是协约国又委托摩根在美国融资。用向美国借的钱买美国的东西,所以世界大战后,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从债务国摇身一变成为了债主国,财力、军事实力和技术生产能力都得到大大提升,世界格局就此改变了。

04

华尔街拿破仑

说回到皮尔庞特,虽然和同时代的洛克菲勒相比,皮尔庞特的财富远不及他,但由于金融对各个行业的渗透,皮尔庞特的能量和权力巨大,曾数次挽救美国于危机之中。

1895年,美国还笼罩在两年前经济大恐慌的阴霾中,物价暴跌,失业率高企,经济濒临崩溃。这种情况总是伴随着资本外逃,在当时的金本位制度下,人们纷纷到银行要求把纸币兑换成黄金,于是美国国库中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一句话来说就是出现了黄金挤兑。

为了维持美元的价值,美国政府 1879 年开始承诺美元能够兑换黄金,并且储备1亿美元黄金来保证货币兑换。但到1895年1月,美国国库就只有6800万美元黄金,而且还在快速流失,一旦美国黄金储备耗尽,意味着美国政府的承诺破产,那就只能放弃金本位制度。

情急之下,时任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不得不向皮尔庞特求助。对于向私人财团求助这件事,总统一开始是拒绝的,而是寄希望向公众发债度过危机。但这时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储备就只有900万美元了,好巧不巧当时就有一个投资者拿着1000万美元的汇票等着兑换,这时候再靠发行国债来解决流动性危机显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最后皮尔庞特提议,美国政府发行6500万美元黄金债券让由摩根牵头的财团承销,财团则负责为政府筹集350万盎司黄金。同时,皮尔庞特还使出了各种金融手段遏制黄金继续外流,到了同年 6 月,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又稳稳地站在了1亿美元之上,就这样拯救了濒于崩溃的美国金本位制度。

到了1907年,皮尔庞特已经七十岁了,时常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但当危机再次降临,他又一次展示了力挽狂澜的实力。

当时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资金需求旺盛,在这种氛围中诞生了一种新型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相比于银行,这些机构受到的监管较为宽松,基本可以把它们理解成是今天的影子银行。这些信托公司大量吸收储户的资金投资股市或者高风险、高回报行业,这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一次失败的股价操纵行为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当时有这么两个人,F•奥古斯塔•海因兹(F. Augustus Heinze)和查尔斯•W•莫尔斯(Charles W. Morse),奥古斯塔有一家公司叫联合铜业,这两个人想通过买断市场流通股票,碾压空头的方式,来操纵联合铜业的股票上涨。听起来略复杂,总之这个方案失败了,股价最终暴跌,这两人把自己作到破产,还连累了一批为这个操纵计划提供贷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其中纽约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就因此轰然倒下了。

尼克伯克就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率先倒下的雷曼兄弟,一时间恐慌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人们蜂拥向信托公司要求提出存款,挤兑风潮席卷全美,股市一泻千里,资金利率飙升,将近300家信托公司濒临破产。

一般这种时候,央行就该出手了,向被挤兑的机构提供资金,解决流动性危机,实在不行还可以印钱。但当时还没有央行,今天在全球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美联储当时还没成立。

于是,时任总统罗斯福又一次把希望寄托在皮尔庞特身上,民众们也聚集在华尔街23号---JP Morgan的大本营,期待救世主的出现。不在纽约的皮尔庞特连夜赶回华尔街,火速召集了一批银行家,组建了一个救援小组。

10月24日,危机经过几天发酵达到高潮,股市交易陷入停滞,纽约证券交易所至少50家经纪商面临破产。信托公司挤兑又怎么会波及到纽交所呢?资金传导的链条是这样的,当时信托公司向纽交所的股票经纪商提供无抵押的隔夜贷款,经纪商用这些贷款去买股票,然后又用这些股票做股权质押,从银行融资更多的钱,再用这些钱继续买股票,用收益来偿还信托公司提供的隔夜贷款,这是一个杠杆被不断放大的过程。信托公司在这个闭环里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倒下了,经纪商融不到新钱还贷款,就面临倒闭。

当天下午,纽交所总裁托马斯夺门而出,他没有冲向斜对角的美国财政部,而是街对面的华尔街23号,他告诉皮尔庞特,如果不立即筹集2500万美元,50家经纪商将面临倒闭,他想提前关闭交易所。

皮尔庞特告诉他关门时间一分钟也不能提前,在这种情况下提前关门只会加剧恐慌。皮尔庞特立即召集纽约市最知名的一批银行总裁,告诉他们必须在20分钟内集齐这笔钱,16分钟后这笔钱到位了,一颗大雷被拆除了,皮尔庞特在自己的办公室听到了马路对面纽交所里传来的热烈欢呼声。

这场大恐慌持续了数周,摩根充当起了中央银行的角色,美国财政部把2500万美元的政府救市基金也交由皮尔庞特掌管,他带领着救援小组四处扑火,不但动用了自己的资金,还调集了整个金融圈中的资金来共同救市。危情时刻深夜召集银行家们到他的私人图书馆,把门锁上直到他们达成救市方案。这套路有点熟悉,和当年他把铁路大佬们困在船上谈判如出一辙。

到11月底,恐慌逐渐平息了,但这场危机余波漫长,对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接推动了美联储的诞生,因为摩根财团在危机中的作用,让政府和民众意识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05

尾声

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对于美国人来说,皮尔庞特就是民族英雄,这是他和他的摩根帝国最荣耀的时刻,这时候连皮尔庞特感冒了都是一条大新闻,能够登上纽约时报的头版。

摩根财团崛起史:美国经济腾飞背后的华尔街拿破仑 - 1


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让一个银行家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好像也不太对,华盛顿的政客们也对摩根财团这个权力日益膨胀的金融巨擘有所忌惮,各种反托拉斯调查和听证不断被提上议程。1912年的美国总统竞选议题都把矛头指向皮尔庞特和他控制各个企业上,人们认为摩根是货币托拉斯,这家华尔街托拉斯创立了多家工业托拉斯。

在声势浩大的反托拉斯运动中,皮尔庞特要面对无休止的听证质询和犀利的媒体声讨,这让已经年迈的他精疲力竭。1913年4月1日,就在离他76岁生日只有半个月的时候,皮尔庞特去世了,在外度假的他死在了意大利罗马的一家酒店里。

盛誉与争议并存,皮尔庞特的去世震动大西洋两岸,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盛大的悼念活动,纽约证券交易所休市哀悼,这一般是总统去世才会有的待遇。在他生前那些围绕托拉斯的批评和指责也暂时沉寂,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讣文,《经济学人》杂志称他是华尔街拿破仑,《华尔街日报》认为皮尔庞特之后再无来者。

在皮尔庞特去世一年前,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触礁冰山,1503人葬身大西洋,这艘当时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正是摩根财团的。摩根旗下的国际商业海运公司拥有白星航运公司,这家公司打造了泰塔尼克号,皮尔庞特亲自参加了这艘巨轮的命名和下水仪式。实际上皮尔庞特当时也预定了处女航,打算乘泰塔尼克号从欧洲返回美国,但在临行前取消了行程,从而躲过一劫。所以,泰塔尼克号沉没后,各种猜测和阴谋论纷飞,其中一种是摩根策划主导了这起灾难,因为当时船上有3位富豪,他们极力阻止成立美联储,为了除掉异己,摩根安排错误信号导致沉船。但为了消灭3个人,拉1500个人陪葬,这事听起来实在有点太疯狂了,实际上有资料记载皮尔庞特得知沉船的消息后受到非常大的打击,甚至进一步拖累了他的健康状况。

皮尔庞特去世后,他的儿子杰克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Jr.)掌管起家族事业,随着世界大战爆发,摩根财团进一步崛起成世界上最强大的私人银行,作为一股全球性力量,游刃于各国之间纵横捭阖,在20世纪动荡的历史中扮演着关键的幕后角色。

但到了1933年,美国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瓦解了这个金融帝国,这个法案要求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于是摩根被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JP摩根,继续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另一部分被分离出去,由皮尔庞特的孙子领导,成立一家完全独立的投资银行,这就是摩根士丹利。到了90年代,随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JP摩根恢复了投行业务,后来又和大通银行、美一银行等合并,在几年内快速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投行之一。摩根家谱中还有一家银行是摩根建富,这是摩根财团当年在伦敦的业务,后来被德意志银行并购。

不过,无论是摩根大通还是摩根士丹利,如今他们背后已经没有摩根家族的身影了,在杰克摩根后期,摩根完成了从私人合伙制向公司制转变,由家族之外的业界精英来管理。随着政府职能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曾经被摩根财团主导的金融力量如今分散在遍布全球的大小机构手中,一代金融王朝的辉煌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