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3日 13.4°C-16.6°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香港楼市的悲伤,东方之珠最后的荣耀结束了!(组图)

2020-05-15 来源: 财经下午茶 原文链接 评论14条

坐落于香港中环金融街8号的香江四季酒店,楼高45层,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湾,套房住一晚价格不菲。

旁边还有一栋60层的高楼,同属酒店管理,是长租公寓,月租5万港币到20万港币不等。

这个地儿,叫“望北楼”。

而这里面住过的富豪和明星,估计一地铁也拉不完。

香港楼市的悲伤,东方之珠最后的荣耀结束了!(组图) - 1

2017年,刚生下第三胎儿子的吴佩慈,男友纪先生允诺她可以搬出四季酒店,住进位于西半山的豪宅,婆婆到场更是奠定了准儿媳的身份。

对于吴小姐来说,铂金包包,江诗丹顿手表,名车钻戒都是男朋友送的。

相比这些,男朋友还拥有两家香港上市的博彩公司,一家塞班岛的七星级酒店“博华皇宫”也顺利开业,日进斗金。

这是啥?妥妥的豪门!

但很难想象,这样的条件,在香港连个十大财团都评不上。

2019年5月28日,91岁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宣布正式退休,并由长子李家杰接管内地业务,次子李家诚则接管香港业务。

这也是香港四大豪门家族中、最后一位第一代掌门人退休。

早在此前,四大家族中的郭得胜、郑裕彤已分别于1990年和2016年去世,李嘉诚则在2018年宣布退休,至此,香港富豪“四大天王”时代正式落幕,属于四大家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新冠肺炎期间,李嘉诚捐出一亿港币,新世界千万级的捐赠,也没有引起丝毫的涟漪,但是,想当年三大家族联合推高香港房价的时代,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当年的香港,是巨额财富映衬的香港,在房地产业裹挟下飞速前进的香港,一大批榜上有名的华人却只会讲粤语的华人富豪。

50年代的香港

1953年,朝鲜战争刚结束,亚太地区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又得益于港口地缘优势,香港经济快速复苏。

当时的香港百废待兴,但有一个稳定的政局,首先吸引的便是流民的大量聚集。

1947年香港只有180万人,到了1959年,便已突破300万人。人口的大量涌入,带来大量的住房需求。

而相对稳定的政局和经济,又吸引了内地和东南亚的富商前来投资,为香港带来了强大的外援资金。

就这样资金+人口具备的条件下,香港的房屋价格和租金价格随即大幅上涨。

香港楼市的悲伤,东方之珠最后的荣耀结束了!(组图) - 2

而在此之前,香港楼市的买卖都是整栋出售或出租,这对于一个工业化刚起步的香港,居民本身并无过多储蓄,当然也买不起房,大部分人还是居住在棚户区。

这时,吴多泰和霍英东发明了“分层出售”和“分期付款”这一史无前例的销售新模式,将房屋买卖的主体由之前的大公司整栋购买,扩大到个人分层分户购买。

这样一下子就把房屋交易激活了,炒楼花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香港人的视线里。

1958年,短短1年的时间,香港核心地段地价上涨超1倍,房价上涨超2倍。

就是这个时候,四大家族开始发迹,搭乘上了一艘房价的快艇。

当然,后来港英政府提高了交易税,打击炒楼花,香港房价没有夯实,到1960年已经跌下3成。

但用股票的话说,短期的回调并不会改变长期的趋势。

香港楼市初见发展

在涉足房地产之前,李嘉诚是做塑料花的,郑裕彤则继承岳父衣钵从经营黄金买卖起家,李兆基是经营黄金和货币兑换的。

而李兆基在涉足地产前,和一个来自广东番禺的商人,日后成为澳门四大家族之一的何贤一起合作,在黄金买卖中大赚一笔,为以后家族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的生意伙伴何贤,日后生下的第12个孩子,叫何厚铧。

与其他三位多少有点家族背景的商业巨子不同,完全白手起家的郭得胜则从经营批发商行、独家代理日本“YKK”拉链厂经销权赚到了第一桶金。

就这样,四大家族在1958年齐齐进入房地产领域。

塑料花大王李嘉诚于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和李嘉诚一样,倒插门的郑裕彤,在跑马地、铜锣湾兴建了蓝塘别墅和香港大厦。

李兆基与郭得胜等8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

四大家族涉足地产,依然采用霍英东的炒楼花方法论,推出的分层出售、1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改香港地产业的经营方式,四人靠此在地产界风生水起。

炒楼花的方法,用内地的话说,叫商品房预售!

香港楼市迅猛发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战后经济恢复10多年,西方工业国开始放弃成本不断上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改为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正好为拥有大量廉价劳工的香港带来一个机会--发展出口导向的轻工业。

在十多年间,香港工厂的数目增加了近8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8成。

这是香港的第一次转型,而这次转型比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和新加坡早了10年,这使得香港在亚洲工业领域上叱咤一时,连带航运业也因此受惠。

世界船王包玉刚和董浩云便是这个时期的巅峰人物。

借助经济腾飞,香港房地产一路上扬,培育出一众世界富豪。

正是在这个时代,香港房地产企业纷纷上市。

1972年,同一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李兆基与郭得胜合伙的新鸿基地产、郑裕彤的新世界地产集体上市,“四大家族”的地位正式确立。

同样,香港的房价就像一列火车,奔涌向前不回头。

香港楼市的悲伤,东方之珠最后的荣耀结束了!(组图) - 3

这一轮炒楼狂潮,在1981年达到顶峰。

当时不到40平方米的小型住宅单位平均楼价为1.1万港元/平方米。

当时市民家庭平均月入才3000元港币,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不吃不喝要攒钱9年才能买得上房子。

而且,是一个不到40平米住一家人的小房子。

即使不看当时的工资水平,光是从1969年至1981年共12年间,该类型住宅平均楼价增长18倍,就已经够吓人的了。

摊下来,楼价以年均1.27倍复利增长!

香港楼市的悲伤,东方之珠最后的荣耀结束了!(组图) - 4

而在80年代,香港房价平稳发展,一直到90年代初才摸到3万大关,10年时间里涨幅才2倍。

随着对香港恢复主权,香港房价又从4万涨到8万。

1997年遇到经济危机,5年时间房价从8万跌到2万左右。

随后便开启了轰轰烈烈的15年牛市,房价直奔20万去!

这15年间,若说香港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全世界第二的房价。

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一切!

1990年郭得胜因病逝世时,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都去参加了葬礼。报刊评论说,这几位扶灵者已经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

那时,新鸿基地产的市值与上市时相比,增长了635倍;六年后《福布斯》杂志里,李兆基的财富累积至127亿美元,跃居全球第四大富豪、亚洲首富;再过一年,香港回归,四大家族的财富总和超过440亿美元。

从那时到今天,除了后来因为澳门崛起的吕志和家族曾闯入香港富豪榜的前四大,香港财富的前四大一直被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和郭得胜四大家族牢牢把持,水泼不进。

大多数时刻,他们连名次都是固定:李嘉诚第一,李兆基与郭得胜家族交替第二,郑裕彤则稳居第四。

于是到了2013年,有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了那句著名的话: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香港楼市的转折

上世纪90年代,香港GDP能甩开江苏、浙江、广东以及山东四个省的总和。

2017年,北上两地的GDP都超过了香港。

而到了2018年,香港GDP的占比由曾经全国的五分之一,变成了广东省的五分之一。

一手推动了香港地产大江大河的四大家族,尤其是将鸡蛋都放在地产篮子里的,其实早已收到惩罚:掌握了香港一地的地产权柄,却没拿到赢在全球化新时代的筹码。

地产成就了他们,但地产也给了他们局限:太依赖地产。

四大家族集体进军地产行业,除了相中这一行业无与伦比的增值潜力以外,还有这一行业与生俱来抵抗通胀的能力。

在美国,18年一个周期的房地产兴衰史里,无论经济如何波动,地产行业的通胀率永远稳稳地高出美国经济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相比于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风险对冲产品,房地产几乎是唯一能持久抵抗通胀影响的东西。

这也成就了该行业无与伦比的吸金能力。

另一方面,关于地产的出让和售卖,也让政府获利颇丰。

香港地价收入占比长期占香港政府财政收入约20%的水平,最高峰时还一度达到36%。

2019-20财政年度,香港政府预计地价收入1430亿港元,占政府预算总收入的23%。

这没什么可疑问的,对于香港来说,保房价,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保金融、保经济。

房地产业靠金融业的支持而发展,金融业靠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获利,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让香港的经济与地产行业成为了“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而这种将绑缚于地产车轮之上的经济,也在往后的发展中,为香港创造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顶尖富豪。

这之中,四大家族,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四大家族的脱颖而出,是时代的机遇。

而在1975年到2008年,横贯香港的4次金融危机中,四大家族毫发未损。甚至郭氏兄弟掌控了九龙巴士,李兆基控股了中华煤气,郑裕彤手握两家巴士公司新巴和城巴。

风暴过后,面对一地鸡毛的香港,人们无不惊恐的发现,昔日的大亨依然端坐原位,只是面前牌桌上小山似的筹码仿佛又更多了些。

源于地产行业的资金,终究还是被注入了和香港血脉相连的基建之中。

庞大的民生产业为这些地产巨头的后代们带来了源源不绝的现金流,也让他们彻底免去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肮脏游戏。

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现象是,满世界攻城略地的沃尔玛和家乐福都在香港吃了暗亏,千禧年后,整个香港,没有诞生任何一个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香港楼市的衰落

高企的房价泡沫,也如梦魇一般折磨着这座城市的居民。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房价和经济一落千丈。

而2003年的那场抗议之中,房价最高下跌了69.13%,几乎见底。

那段时间,280度俯视香港的飞鹅山,开始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从彩虹地铁站转小巴A1到飞鹅山道,这座海拔600米的山峰,成为了破产者们诀别人世的终点。

香港的坊间给它起了个诨号,人们叫它“自杀崖”。

重重压力之下,香港政府也曾决定改变房地产行业高度捆绑经济的这一现状。

然而,旨在福利社会底层人民的“8万5建屋计划”,最终,还是在市民的反对声中无疾而终。

对于香港的地产来说,最大的变革阻力并不是来自于经济的压力,而是来自于人。

命运就是喜欢开玩笑,不知道在自杀崖纵身一跃的人们,要是知道后来还会有15年的大牛市,房价直奔20万每平的时候,会不会后悔当初的举动?

写在最后

对于现如今的香港来说,这段历史还远远称不上旅途的终点,时间终将证明,所谓的俯视和仰视,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偏见。

兜兜转转之间,一切的偏见尘埃落定之后,人们才恍然发现,香港,依然中国为数不多经历国际金融市场洗礼过的城市,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个年头里,它曾是我们瞭望和观察欧美的唯一窗口。

那个如日中天的香港,已经被人逐渐遗忘,那个慢慢落寞的香港,逐渐走向悲伤。

现任特首林郑月娥曾在施政报告里面曾写到:香港楼价高、租金贵,形成巨大的生活压力,是严峻的民生问题。“不少人的目标就是尽量赚钱买楼供楼,青年人选科和择业都要向钱看。住的问题也是香港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家庭走投无路,甚至要住在工厂大厦内的劏房。

当今天香港的住房问题日渐突出,开始向大陆要地时,一切仿佛突如其来,一切又仿佛已经有了答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4)
海外汉奸
海外汉奸 2020-05-15 回复
自从中国崛起加入世贸,香港的从前的雁过拔毛的好日子没了,特别是看见内陆人能吃上白米饭而且还有茶叶蛋吃,Honkie和湾湾心情一落千丈。其实内陆人也不是天天有茶叶蛋我这样说是为了平衡一下你们的自卑感。
天天骂土共就是推不翻
天天骂土共就是推不翻 2020-05-15 回复
现在香港已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学西方搞的现代议会制,泛民派已经超半数的香港还是这鸟样,国内民众都看眼里呢😎
土澳居民Ps2kn
土澳居民Ps2kn 2020-05-15
回归后香港还有好日子吗
Ling81
Ling81 2020-05-16 回复
不知道香港的房价能不能跌下一半呢😂
土澳居民oRB0y
土澳居民oRB0y 2020-05-15 回复
唔明白説什么,最先介紹酒店,後介紹香港有錢人,到最後都説酒店什么事情
屲冚仚屳
屲冚仚屳 2020-05-15 回复
因短时间内多条评论违规被举报,触发自动屏蔽机制,该用户评论均被屏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