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2日 19.1°C-20.6°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李兰娟团队:新冠病毒已出现可影响致病性的突变,感染差异高达270倍(组图)

2020-04-22 来源: 前瞻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李兰娟团队:新冠病毒已出现可影响致病性的突变,感染差异高达270倍(组图) - 1

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Patient-derived 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该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突变,它的变异和多样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变异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差异可达270倍。

李兰娟团队:新冠病毒已出现可影响致病性的突变,感染差异高达270倍(组图) - 2

该研究团队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患者中分离出11株新冠病毒毒株。这些患者年龄从4个月到71岁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过武汉接触史。

在对分离出的11株毒株在Novaseq 6000平台上进行超深度测序,并且同GISAID数据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这11位患者分离出的病毒共有33个突变,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研究人员还将上述分离出的毒株感染了Vero-E6细胞,定量评估了它们在感染后1、2、4、8、24和48小时的病毒载量,以及在感染后48和72小时的病毒细胞病变效应。

其中Vero-E6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是一种异倍体细胞,和著名的Hela细胞系、犬肾细胞(MDCK细胞)一样是常用的细胞系。这种细胞系具有与人体细胞非常相似的ACE2受体。

结果发现,在感染Vero-E6细胞时,观察到的突变会对病毒载量和细胞病理效应产生直接影响,差异最高达270倍。而病毒载毒量越高,细胞的病变效应和死亡率也随之上升。

这一发现表明,研究中观察到的病毒突变,可以显著影响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而这种突变在全球各地采集的病毒毒株中都可能存在。

此外,上述患者中最致命的突变也在欧洲各地的大多数患者中发现,而较温和的菌株则是美国部分地区主要的毒株之一,如华盛顿州。与此类似的是,另一项研究发现,纽约毒株主要是从欧洲输入的。纽约的死亡率与许多欧洲国家相似,甚至更糟。

但李兰娟团队发现,较弱的突变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险更低。在11名患者中,一位名30多岁和一名50多岁的患者均感染了较弱的毒株,但病情却发展的很严重,其中较年长患者甚至进入了ICU接受治疗。不过好在这两名患者最后都康复出院了。

让研究人员感到意外的是,一名60岁患者身上出现三核苷酸突变,这种突变在后续实验中表现“强劲”,大大提升了毒株的复制速率和致病力。据论文报道,这名患者在医院呆了50多天,大大超过了其他COVID-19患者的住院时长,而且在他的粪便中还检测到了活病毒。

总而言之,李兰娟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证明目前发生在新冠病毒基因组中的突变具有影响病毒致病性的功能潜力。该研究提示:疫苗和药物的开发需要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尤其是始祖突变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缺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我们的无人之境
我们的无人之境 2020-04-22 回复
点评: 1.病毒变异品种多,则疫苗品种也得多,那么单一疫苗的话,只能有针对性的防御。全防很难。除非找准针对药物治疗的谁突变了; 2.每种或几种变异病毒作用于人体,则该人体不可能不出现免疫反应,那怕只是一点点,或是白细胞或是淋巴细胞、或是抗体、或是某种酶、血清等; 总之: 从人的自身应对免疫找突破口。 研究外部应对方法。也就是辅助法提高自身免疫抗住病毒。由自身微量到小过量消灭病毒; 仅供参考
老猫的美狐狸
老猫的美狐狸 2020-04-22 回复
总而言之,李兰娟团队的最新研究证明目前发生在新冠病毒基因组中的突变具有影响病毒致病性的功能潜力。该研究提示:疫苗和药物的开发需要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尤其是始祖突变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缺陷。
十三妹洋插队中
十三妹洋插队中 2020-04-22 回复
因为病毒的突变太大、太多样、太快,这样以疫苗作为抗病毒抗疫的突破口就存在不确定性和瓶颈,所以必须尽快从国家层面启动中医药这个方向,以期尽快找到全面有效的全疗程治疗中药。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也是可期的突破方向!!
飘飘芸朵
飘飘芸朵 2020-04-22 回复
疫情要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很多事情没有所以然,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非典发生在春节后,但年后4、5月份就结束了,而此次疫情,可以用任重而道远来描述非常实际。
圆圈圈缇娜酱
圆圈圈缇娜酱 2020-04-22 回复
这个病毒具有利用人类现有蛋白质的特性。也就是说遇到什么样的致病基因都会被病毒复制,并且可以躲过最初的人类免疫系统检测,很可怕。按致病原理来说,基本上不可能会是自然产生的。否则人类不可能有文明存在。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