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18.4°C-20.2°C
澳元 : 人民币=4.7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2020-04-21 来源: 生物世界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 1

新冠疫情不仅仅对人民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还会引发广泛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衰退,近日来,已然成为新冠疫情“震中”的美国在确诊78万例、死亡4万人的情况下,美国多个州却不断爆发“复工”游行,并且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表示支持,称后续将“解放”这些州。

贸然复工复产极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感染浪潮,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新冠病毒(SARS-CoV-2)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也将越来越多,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近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郑敏、吴南屏,及浙江大学生科院蒋超等人合作,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表题为:Patient-derived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报告了从11名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新冠病毒都具有至少一个突变,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冠病毒株在感染Vero-E6细胞系时,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最高可达270倍!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 2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 3

世界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不断升级,截止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突破240万,死亡人数超过16万人。在4月19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视频会议上,世卫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对疫情应对能力不足的非洲及其他国家表示担忧,并呼吁二十国集团继续支持全球抗疫行动。

目前,SARS-CoV-2的基因组调查数据显示,单核苷酸变异(SNVs)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即便多项研究表明SARS-CoV-2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广泛的变异,然而,这些突变是否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造成影响的相关研究却十分匮乏。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名COVID-19患者体内分离出SARS-CoV-2,对这些病毒株的基因组进行超深度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它们的编码序列中携带1-5个突变。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 4

紧接着,研究人员使这些病毒株感染Vero-E6细胞系,并分析其感染能力。他们发现,这些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新冠病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CPE)和病毒载量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最高差异可达270倍!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 5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这些病毒株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6种不同突变,包括2种不同单核苷酸变异导致的相同的错义突变。结构分析表明,该突变残基位于S蛋白的S1亚基N末端结构域中的一个柔性环状区域,并且该结构域正好位于与ACE2结合的C端结构域的旁边。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 6

总而言之,在此项研究中,李兰娟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提供了直接证据证实:11个分离自病人的SARS-CoV-2病毒株产生了至少一个突变,并且这些突变能显著改变新冠病毒的致病性!

因此,除了不断积累基因组测序数据外,还应尽可能在细胞水平对病毒变异进行监测。更重要的是,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的开发应当考虑到新冠病毒株正在发生的变异,以避免潜在的缺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不能用真名
不能用真名 2020-04-21 回复
如果不停变异,疫苗还管用吗
懂我再爱我好吗-
懂我再爱我好吗- 2020-04-21 回复
总结几点普通人能看懂的,1)“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够在粪便样本中可以复制”,所以需要注意不仅有呼吸道传播,也有可能有消化道传播。2)病毒始终在变异,但可能变得更毒,也可能变得更容易传播,在我看来,两者不太能兼顾。“更毒”在防控措施下就很难传播更远,所以所有提供样本的人员全部“治愈出院”了,更可能是变得更容易传播。 3)变异会导致正在研发的疫苗有效性下降,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LiangCarmen
LiangCarmen 2020-04-21 回复
1.病毒很容易变异! 2.可能更毒,也可能更容易传播!更容易传播的可能性更大! 3.新冠病毒能够在粪便样本中可以复制! 4.药物和疫苗的开发虽然紧迫,但也需要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尤其是始祖突变的影响,以免潜在的缺陷!
Karinaflyaway
Karinaflyaway 2020-04-21 回复
疫苗研制时只是针对当时的病毒,研制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疫苗出来了病毒却又变异了,就没有作用了就又存在缺陷了。 人在自然面前是多少渺小,多少次地震海啸山洪极热极寒天气一直在提醒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希望我们都能从大自然的每次提醒中汲取教训,不要再说人战胜自然的鬼话了!
漱口杯小姐
漱口杯小姐 2020-04-21 回复
对目前的科技来说,疫苗应该还停留在细菌层面,病毒比细菌小上千倍相当于细菌身上的细菌,而且还不停变异,想弄出来太难了,能发现特效药就不错了。另外中医能弄明白这说的是啥吗,这是属于什么虚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