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翰逊持续发烧入院看西方防疫漏洞(组图)
当地时间4月5日晚些时候,已经持续发热一周的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结束居家隔离,终于进了医院。但对一直跟踪约翰逊动向的观察家们来说,这时才进医院是不是有些晚了?
约翰逊本人在4月3日已于社交媒体上自陈“一直发热”;唐宁街发言人也称“首相有发热等持续症状”,当约翰逊本人在入院后继续出现持续性症状时,西方世界的防疫漏洞似乎正因此被越撕越大。而英国只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
新冠肺炎从发病到恶化的一般概率来说,在家“隔离一周”的约翰逊的命运可能不佳。根据《柳叶刀》杂志在1月24日发表的一篇关于新冠肺炎病程的论文显示,在发病7日后才入院的患者中,有51%的患者会呼吸困难,有27%的患者会在两天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有39%的患者会在3天后出现危重症状。而今,种种迹象都对这位首相不利。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约翰逊的命运也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五千多万英国人。因为这种被迫接受一周观察隔离的现状是英国公共卫生部(PHE)在3月16日后最新确定的方案。
根据该方案,英国不仅明确强调了独居的患者应在发病后独自隔离观察一周,如症状改善且退烧“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居家患者则需全家隔离14天。更明确强调此举旨在“通过呆在家里”,“保护他人的生命,并确保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不被累垮。”
英国首相约翰逊(中)在3月19日于唐宁街10号举行的一次冠状病毒新闻发布会上,向首席医疗官惠蒂教授(左)和首席科学顾问瓦兰斯(右)手势。正是瓦兰斯提出了“集体免疫”的想法。(美联社)
事已至此,外界便可以发现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可能是不得不维持着防疫、抗疫斗争中的漏洞。而就收治病人的进度这点来说,英国的医疗系统可能一直都处在高压高负荷的悲惨状态下。
NHS虽然一直以其“免费医疗服务”为傲,但这条英国医疗体系的动脉是脆弱的。英国的重症监护床位只有4,100个,NHS目前也只有4,000台成人呼吸机和900台儿童呼吸机可供调配。为避免发生资源挤兑,制造紧张情绪。NHS和PHS虽然会从134家定点收治医院中统计患者总人数,但没有公布具体入院人数尤其是重症患者人数。
对此,《卫报》等英国媒体曾在3月下旬尝试采访相关部门,得到确定数据,但他们得到的只有闭门羹。不过,英国媒体还是通过走访医院,调查数据得到了一些惊人的事实。
如在南伦敦地区,转入重症的患者从3月6日到17日间激增了13倍,在这批患者中,有86人为危重患者,有4人甚至转入了ECMO(人工肺)治疗,而他们中有一半甚至仍是“疑似患者”。到4月2日,随着英国已有100多家公立医院上报确认病死者,英国医学协会甚至下发文件,要求医生优先救治年轻人,放弃老年患者。
目前,英国当局似乎已经发现医疗资源似乎不敷使用,伦敦地区已开放了第一家能收治500名患者的“南丁格尔医院”,在隔离期间的查尔斯王储(Prince Charles)视频剪彩后,就由东伦敦地区的五家医院联合接管,但这对于英国全境的近五万名患者尤其是伦敦地区的约12,000名患者仍然是有限的。
随着英国名义上的元首,即现任女王已经撤出伦敦,这种战时非常状态就已经一目了然。(美联社)
事实上,西方各国都存在相当数量的居家隔离患者,相对于不公布住院情况的英国,西方其他国家提供了较透明的数据。它们都揭示了不太乐观的前景。
在意大利现存的91,246名患者中,只有32,926名患者(其中有3,977名重症患者)住院,另有58,320人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在法国确诊的70,748名患者中,除去28,891人住院(其中有6,978名重症患者)外,另有19,785人处在居家隔离状态。而这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全球疫情的核心,即美国纽约州,当地到4月5日已确诊患者122,031人,但只有16,497人得以入院治疗,余下十余万人也仍处于居家隔离中。
《柳叶刀》在4月2日指出,根据中国的早期流行病学证据显示,超过50%的新冠肺炎患者家里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员患有此病,家庭聚集性感染占所有聚集性感染的75%至80%,且居家隔离疾病监测困难,很难组织医疗护理、频繁监测疾病进展,并及时将在家隔离的患者转到医院治疗。更不用说新冠肺炎可由轻症恶化为严重疾病,需要迅速转入医院治疗。
在英国,新冠患者仍能享受土葬待遇,在美国,类似病死者需接受火化。(美联社)
可就收治患者的进程来看,现在疫情中的西方大国即便想修建方舱,收治全部病人也已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对西方来说,他们起初拒绝轻症患者入院的逻辑是试图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减少医疗需求,以此避免社会经济停摆,让社会付出远超疫情的代价。
但问题就在这里:减少医疗需求并不在于对疫情闭目塞听,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证明了它不可能按人类意志“缓慢进展”。中国的经验和教训也证明了集中收治才有利于阻断病毒传播。在这一基础上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后续行动,才有可能控制疫情的扩大。当西方国家刚刚开始加速检测患者,却不能从源头上控制病毒传播,甚至其“封城”也未必牢靠,那么他们抗疫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这种现状也在揭示一个残忍的现实,西方如不能拿出更有力、更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恐怕其最终结局也只能导向群体免疫,人人自求多福,而约翰逊的命运更将成为西方抗疫斗争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