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评论 | 油价狂跌的背后 – 沙特‘自杀式’极限施压
油价向来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已经步入熊市的油价反映了疫情影响下的需求不足,而俄罗斯和OPEC的减产联盟瓦解仍然给原油价格致命一击。一天大跌30%对整个市场开盘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美国和欧洲期货全部在亚洲早间时段跌停触发熔断,十分罕见。上一次发生美指在亚洲时段熔断是2016年11月特朗普胜选当日,随后市场发生了V型反转。这次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3月6日OPEC和俄罗斯谈崩,无法达成减产150万桶/日的协议。3月7日开始,沙特大幅调低其原油定价,并且大幅增产,预计从目前的970万桶/日提高到1000-1200万桶/日的水平。这无疑是开启‘自杀式’价格战并且抢占市场份额的极端做法,将破坏OPEC+对市场的稳定作用,导致油价短期难以抬头。
我们可能正处于2000年以来的第三次原油危机。第一次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油价从140跌至40美元,跌幅接近75%;第二次2014-2016年页岩油革命和经济放缓导致供求失衡,油价从100美元跌至30美元,跌幅超过70%。本轮是Covid-19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经济放缓和能源需求疲弱,叠加OPEC和俄罗斯减产联盟瓦解。如果WTI油价从本轮高点60美元附近下跌70%,则可能跌至18美元附近。布伦特原油从70元开始下跌,可能下探21美元关口。
1960年以来,OPEC国家之间的合作崩溃都导致了油价的持续性下跌。这包括了1985-1986年沙特放弃减产发起价格战,导致六个月内油价暴跌70%;1997年亚洲经融危机和沙特增产,导致市场崩溃,油价在一年半内下跌50%;以及最近的2014年,油价在一年半内下跌75%。此轮原油暴跌跟1997年的情况很类似,都是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沙特大幅增产,结果可能导致惩罚性下跌。
油价下跌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价格成本,但其作用远不足以抵消经济放缓导致的企业营收和利润下滑,并且会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
油价下行对于依赖石油精炼和油气海事服务的新加坡冲击尤为明显,蓝筹股中,胜科海事,吉宝企业和胜科工业暴跌。同时由于担忧银行坏账率攀的噩梦重演,三大银行股DBS, OCBC和UOB重挫近5%,拉低海峡指数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新加坡股市已迅速迈入熊市。
2000年 以来的三轮原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