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医护崩溃,中方高调回应意大利紧急求援 中国能帮它转危为机吗?(组图)
至暗时刻中国驰援,意大利网友:这才是真正朋友,污蔑者必须道歉
据图影视界报道,封城、封国,意大利用尽最严禁的政策,控制疫情继续传播,
但几天来效果甚微,大爆发已经无法避免,
综合多家外媒,过去的一天意大利新增231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2462例,新增死亡病例196例,累计死亡827例。
此前,意大利米兰萨科医院临床生物学、病毒学和应急生物诊断学实验室的主任,玛莉亚·瑞塔·吉斯蒙多一度宣称新冠肺炎仅仅是“大号的流感”,批评官方应急措施疯狂,一派危言耸听制造恐慌。
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加之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期较长,传播路径狡猾,大批意大利民众更是认为政府应对措施过于严苛,
不少民众无视法律法规,甚至是封城封国的相关规定,照样狂欢、走街访友,甚至绕过检查站跑去酒吧喝酒。
积蓄多日的病人终于迎来大爆发,成倍增长的病患涌入医院。
那些自以为是,不听话的人,
最终的下场是“在重症监护病房插管”或“使用ECMO人工肺”艰难求生。
可是意大利医生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由于ICU短缺,意大利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学会发布了15条伦理建议,提出资源匮乏时首先救治生存率更高的人,其次是优先照顾寿命预期更长的人,而不仅仅是“先到先得”。
也就是说,能够在医院进入重症监护室或者用上医疗设备,已经属于非常幸运的患者,
很多人患病后得到救治要凭运气,大部分人需要回家自我隔离。
随着病毒的迅速传播,意大利的医疗系统正承受巨大的压力,告急的医疗资源正考验着意大利不断升级的防疫措施。
在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医院ICU病房流传出一段视频,
很多患者半裸插管面朝下趴着,口中戴着氧气面罩,据称这样可以为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
画面中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正在治疗患者,他们每天要工作12到14个小时。
有报道称,此前意大利发布的15条伦理建议没有对患者的年龄提出具体标准,但考虑到新冠肺炎对老人的杀伤力特别大,重症监护医疗资源可能会优先向年轻人倾斜。
有医护表示,不得不在40岁的病人和60岁的病人之间作出残酷选择,“我们都哭了”。
“别再说什么‘大号流感’了,你们都来医院看看,医生们都快忙疯了!”有医生愤怒喊。
不少医生因此心理受到重创,身心备受煎熬,尤其是那些每天清晨决定病人命运的首诊医生和年轻医生。
护人员们再也没有科室之分,也没有轮班休息一说,在这场突然爆发的战争中,被紧急编排的医疗组不分昼夜战斗,但面对变化多端病情各异的患者,有时医务人员也力不从心,想到无法拯救病人,护士眼里都是泪水。
医疗资源的匮乏,导致很多医生只能戴着普通的外科口罩进行防护。
加上各种设备的稀缺,医护人员接连中招,每天有20多位医生感染病毒,很多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将病毒传染给了家人,致使家庭成员也在生死之间挣扎。
超负荷的工作让广大医护人员疲惫至极,心情低落,然而还有很多媒体却肆意宣传医疗力量毫无作为,让他们十分心寒。
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意大利政府日前决定,让医护院校的护士专业学生们提前毕业,并召回了一些已经退休的医护人员。
目前意大利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有分析称,意大利死亡率高企,与当地人口老龄化严重、家庭成员来往紧密有关。
欧盟统计数据显示,意大利几乎是全欧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年轻人比例全欧洲最低,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高于其他任何欧盟成员国(截至2018年为22.6%)。
孔特9日发表电视讲话,呼吁民众改变习惯,为了国家利益每人都做出一点牺牲,有所舍弃。他说,全国都“不再有夜生活;我们不再允许夜生活,因为那些场合最适合(病毒)传播。”
孔特甚是含泪喊话6000万民众宅家避疫。意大利到了至暗时刻。
“意大利人尽可能待在家里吧。”意大利卫生部长斯佩兰萨的顾问、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成员沃尔特·里查尔迪也发出提醒。他说:“病毒不是玩笑!”
毫不夸张地说,眼下的意大利已经成为“欧洲的武汉”。
与中国采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疫举措相比,意大利没等来欧盟八方支援,处于“孤军奋战”状态。
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30多万旅意侨胞、留学生对目前疫情比较焦虑和担忧,流露出回国的想法。
不少人已经冒险回国,
北京日前新增6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都是境外输入,其中5例为意大利输入病例。青岛也新增1例确诊病例,也是来自意大利的境外输入病例。
使馆发言人呼吁广大侨胞、留学生、中资企业理性看待疫情,冷静应对,避免恐慌,既要全面加强自身防护,也要积极遵守意方疫情防控措施。
有华人华侨表示,在意大利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是是个人防护用品物资短缺,米兰周边5个城市都没有采购的口罩;其次是当地人对华人华侨歧视,一些意大利人把疫情矛头指向中国,被人指着说是“病毒”;此外是意大利的医疗系统,意大利医院的呼吸机不足,华人华侨担心,医院会优先把呼吸机安排给重症病人和本国人。
尽管形势严峻,在意华人华侨依然开展自我防范和捐助米兰等严重疫区的活动。
近日有华人团体在那不勒斯分发6000只口罩,无论是华人还是当地人均可免费领取。
马云筹集了一批助力欧洲防疫的物资已到达比利时列日机场,各方筹集的180万个口罩和10万份检测试剂也会很快到达,分别从这里捐赠给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严重的国家。
3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和护士长唐梦琳,两名专家从成都出发,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志愿专家团队集合,一行7人赶赴意大利。
继伊朗、伊拉克后,中国又派专家团队支援意大利抗疫!
在意大利多个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留言称:“在需要的时刻,你才明白谁是真正的朋友。” “那些造谣伤害中国的人都应该出来道歉。”一名意网友说:“我只想对所有中国人说声谢谢。”
进入2020年3月中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国内外正呈现两重天。
据多维新闻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3月10日抵达武汉,此举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国宣示“战胜疫情”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在意大利等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几乎耗尽了当地的医疗资源,让当事国的医疗系统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混乱之下,意大利总理孔特(Giuseppe Conte)已在11日宣布,该国即日起将关闭除药店和食品店之外的全部商业设施。
如今,发动全部产能生产口罩、呼吸机等设备的中国,似乎已有余力支援他国。意大利外长迪马约(Luigi Di Maio)3月10日同中国外长王毅通电话,双方明确谈及“希望中方帮助解决燃眉之急”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北京逐渐开始尝试在国际舞台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中,意大利这个七国集团(G7)的西方大国困境,无疑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一次历练。
3月上旬,意大利当局已经动员了最后两万名医护人员前往第一线,该国还要求欧盟激活“欧洲民防联盟机制”,并请求向其他欧盟国家支援医疗用品,但没有一国响应欧盟的号召。
更糟的是,德国、法国、捷克等国还已宣布禁止对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外国出口防护设备。这其中最严格的莫过于德国,该国不仅从3月4日起禁止医疗用品流出德国,甚至还出现了拦截瑞士等国物资的恶劣个例。
加之欧盟的“团购口罩”计划也迟迟没有进展。对此,意大利为抗击疫情只能靠自己,即启动“大规模休克疗法”的财政激励措施。于是,当各界将意大利疫情与中国湖北省疫情等量齐观时,相较于当时中国各省驰援湖北之情况,意大利却无法得到欧盟的倾囊相助。
在这个时候,援助意大利不仅仅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它也是个经济问题。意大利与欧盟各国的往来之密切,不亚于湖北之于中国。援助意大利,也有助于北京在摆脱疫情后尽快打开局面。然而经济文化人口流动紧密,政治却相对离散的欧盟,并没有帮助意大利的政治余力。即使是坐拥巨量医疗资源的德国政府,也无意向意大利提供医用氧气等物资援助。这就使得危急时刻的中国专家组和救援物资有望显出特别的效果。
如今,中国的疫情控制仍处于防控阶段。虽然武汉3月10日关闭了全部“方舱医院”,但中国仍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来治愈目前尚存的超过16,000名患者。不过湖北仙桃、江苏常州等生产口罩、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企业已经开工超过一个多月,向意大利提供许诺的第一批10万个口罩、2万套防护服和5万套检测设备并非难事。
但中国国内复工复产也需要大批口罩,中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果全面复工,每天至少需要5.3亿片口罩;若只按第二产业、医疗以及交通工作人员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片口罩。北京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承诺第一时间处理意大利订单,就显出其难能可贵之处。
意大利北部地区是欧洲知名的滑雪胜地,在各国好手、达官贵人都来一展身手之际,一场笼罩欧洲的危机就可想而知了。(美联社)
其实,中国对意大利的救援绝非偶然,这与中国国际交流的行为准则分不开,北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其“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的基本态度,而今,留给朋友的又多了口罩。
环顾中国外交部从2月26日开始对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的外长对话,外界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意愿。北京当时刚刚进入疫情拐点,但随即就有了援助他国的意愿。
譬如在王毅2月26日与日本外相外相茂木敏充的对话中,北京就先赞许“日方从一开始就同中国坚定站在一起”,进而表示中方“已根据日方需求提供了必要医疗防护物资”。在一天后与韩国外长康京和的对话里,王毅更称中方就“韩方对中国抗击疫情一直给予的大力支持”一直“铭记于心”,因此“中方愿向韩方提供必要帮助”。
在意大利疫情蔓延之后,德国、捷克等国人人自危,加大了检疫力度。(美联社)
在此后两天与伊朗和意大利的对话中,中方的发言也一直采取着类似的模式:即对当事国的“友好情谊铭记于心”,进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考虑到在2月下旬之初,中国暂时还没完全转入疫情拐点,且湖北和武汉防控病毒传播仍然形势严峻复杂,当中国刚开始小范围展开复工,就逐步开始对日韩灾区输出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时,北京的态度就显得更为突出。
事实上,这种“化危为机”的态度,一直是中共的作风。王毅已在外交部召开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第六次会议中,借习近平讲话,提出要通过“携手应对疫情”,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而结合内外疫情发展,统筹安排好下阶段“重要外交活动和对外工作”,以此变压力为动力,化困难为机遇,继续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在疫情爆发之初,只有中国是重灾区,彼时各国政客不乏作壁上观的态势,错过了黄金防疫期。而今疫情在全球大爆发,多个国家陷入无法自救的境地。随着疫情加剧,各国主流民意对中国的态度必然会经历一段时期的怪罪与埋怨。
不过,当北京持续不断地分享防疫经验,在自身疫情好转的现况下,加大重要物资的出口,乃至派遣专业人士予以支援,或许这反而可以扭转国际社会在疫情初期对中国的污名化,成为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