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逆境求生 效仿港府全民派钱可行吗?(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疑是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变数,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产生的冲击正逐渐体现在经济数据中。此前,中国官方公布的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大幅下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制造业PMI仅为35.7,远低于50荣枯线,这说明制造业活动严重萎缩。而代表零售、房地产等行业的非制造业PMI也大幅下挫至29.6。
武汉封城后,主干道上几乎空无一人,整个湖北工业生产几乎停滞。(Reuters)
历年春节虽然是制造业淡季,但往往是服务业和居民消费的旺季,而汹汹疫情之下民众闭门不出导致消费疲软,考虑到第三产业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有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向民众派发现金的方式刺激消费降低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
派钱的“灵感来源”自然来源于香港和澳门,北京时间2月2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提交2020年至2021年《政府财政预算案》,陈茂波表示,当前香港经济充满不确定性,防疫抗疫成为政府当前首要任务,在准备财政预算案的时候,将重点放在“撑企业、保就业、振经济、纾民困”以应对目前挑战,因此港府决定推出超过1,200亿元港币(1元港币约合0.128美元)的大规模逆周期措施。其中包括向18岁及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发放1万元港币,以缓解市民压力,带动本地消费。
香港政府公布预算案显示,仅此一项措施可以惠及700万人,共计支出约710亿港元,这也是香港政府时隔九年之后,再次向全民派钱。与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门则几乎每年都向居民发放“现金红利”,今年更是因为疫情冲击提前派现。
向居民发放现金,似乎是最直接刺激消费的手段,但这样的方式内地政府可以“照搬”吗?
从最基本的政府财政角度出发,尽管2019年香港政府15年来首次出现财政赤字,但港府的“家底”相当殷实。此前几乎年年都有财政盈余,以2018至2019年度为例,综合盈余680亿港元。也就是说,港府前一年的财政盈余几乎可以将此次派钱的支出全部覆盖。相比之下,内地财政相当“拮据”。不仅没有盈余,还要死守3%的财政赤字红线。
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1至11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967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而中国18岁以上人口数约占总人口80%,以每人派发1,000元计算,仅此一项支出就将占到中国2019年前11个月财政收入的6%,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众所周知,相比欧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更加偏向储蓄,如果发放现金,很多人可能会直接把钱存进银行,反而不能达到刺激短期经济复苏的目的。
中泰证券研究室高级经济学家杨畅认为,如果说发放现金不合适,那么向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可能是非常时期可行的非常手段。事实上,中国部分省市之前也有发放消费券的案例。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冗笔增速腰斩,为了拉动消费,四川成都政府宣布对城市和农村低收入人群等几类优抚对象约38万人,每人发放等值100元人民币消费券。
浙江杭州市政府也在2009年1月出资5,000万元建立消费券专项基金,对困难家庭、企业退休职工和学生等低收入人群发放消费券。根据后期杭州市官方跟踪统计,2,041万元消费券带动消费金额4,207万元,而平均每张10元的旅游消费券拉动289.45预案旅游消费,乘数效应明显。
当然,消费券本身也存在争议。消费券可能造成短期透支消费,而且消费券本身只偏重于零售行业,对于春节期间受损严重的餐饮、住宿、服装、文化娱乐尤其是电影院线,难以起到短期刺激的作用。特别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上述行业参与者认为能在3月末之前恢复正常运营。
根据疫情持续时间和对经济的破坏程度,政府可以合力推出一定规模的货币宽松和刺激政策来稳定总需求,提升信心。但如果跳出刺激消费范畴,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在供给方面,当下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矛盾是复工复产进展缓慢,而不是需求不足。
截至2月27 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克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中小企业复功率依然不高,复功率仅为32.8%。各省市每日复工率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只有7个省份中小企业复功率超过40%。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应该警惕借疫情呼唤新一轮大规模刺激基建、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的计划,刺激需求不能解决复工复产问题,反而会导致通胀高企、杠杆率上升等种种问题。考虑到疫情对于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应当制定一个较大区间的经济增长年度目标,给政策制定留下较大回旋余地,避免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拉高经济增速,留下更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