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过去了,采访钟南山的女主持人,现在活成这样了...(组图)
2月4日,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对于钟南山的一段采访,火爆全网。
不是因为内容多么精彩,而是因为主持人让人不适。
一段严肃的采访,她全程带着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友痛斥“轻浮”。
详情不再介绍,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了解。心理学分析:那个采访钟南山的女主持人,为什么惹众怒?
一时间,这位主持人被口诛笔伐,针对该事件的文章铺天盖地,数不清的10W+。
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我很好奇这位主持人杨雅淇,现在怎么样了,来给大家梳理一番。
在舆论发酵最强烈的那几天,在她的那条微博下,网友骂声一片。
被骂惨了的杨雅淇,将这条微博删除了,可网友比没有放过她其他的微博。
于是她只好将微博设置成了网友不可评论的状态。
网传,由于批评的声音太多,该女主持曾因压力太大不敢出门,不知真假。
我查询了之后这半个月《养生堂》的节目,依然是该主持人在主持,状态依然是全程带着职业化微笑。
不过,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养生堂》官微下面,一边倒都是骂她的声音,甚至有网友表示会因为一个主持人而放弃观看这档节目。
这位女主持人的现状及未来,貌似都不乐观。
印象这东西,就是有这种顽固性,一旦形成,极难改变。
今天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印象管理的话题。
要说主持失误,我们还能想到朱丹。
前段时间朱丹频繁上热搜,因为她的口误。
频繁到什么程度呢?频繁到大众怀疑她是不是装的?会不会是来蹭热度?一个如此专业的主持人不应该啊。
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好像没有人用自己的职业污点来蹭热度。
那场史诗级口误现场,
她先是把张丽娜叫成周丽娜;
迪丽热巴叫成迪丽热妈;
周笔畅说成丑笔畅;
把迪丽热巴叫成古力娜扎;
林允叫成允儿,而现场允儿也在场。
又过了一个周,她在另一场采访中,又将积陈立农叫成“赵立农”,全程没意识到出错了。
大家对朱丹的口碑一落千丈,从感情中的“卑微丹”到主持中的“口误丹”,朱丹正在把她原本的一手好牌,渐渐打烂。
不过她这次的印象管理之败,和杨雅淇这次的事件,还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为,朱丹的口误最多被观众群嘲,大家笑她专业水准下降;
而杨雅琪事件则从情感上冒犯了观众,引发的是观众的愤怒情绪。
而这种情绪,相对是难以化解的。
人们都善于通过各种自觉和不自觉的手段,给他人营造一种印象,让对方认为自己具备某些特质。
这又被称为“印象管理”。
心理研究表明:人的第一印象在 100 毫秒内就会开始组建,哪怕仅看照片一眼。
所以,你的朋友圈头像、你的简历照片,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人们会凭借你的表情、你的妆容、你的服饰,来推测你的个人特质,人们会很快就通过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第一印象。
哪怕这个印象并不客观,但是却牢不可破。
究证明:A对B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几年之后询问再次询问A对B的看法,和当初形成的第一印象相差无几。除非,在这几年中,他们有过深层次的接触和交流,而B向A展示过完全不同于第一印象的一些特质。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一旦给别人形成了不好的印象,你还有没有机会再去接触和展现。
在上面的这两个案例中,就很明显。
杨雅淇没有太多机会去给公众展现她的另一面,唯一展示的舞台《养生堂》,也没有给她太多发挥的空间;
而朱丹不同,首先她有粉丝基础,在她处于风口浪尖时,她上了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在节目中她现场说了一段人名版的绕口令贯口,很长,但是顺利完成了。
这就给了她转变印象的可能。但注意,只是可能,人们只是在原谅她的路上走出了一大步而已。
为什么?
你要警惕“批评者算式”。
什么是批评者算式?
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批评时所使用的数学公式,即:1条侮辱+1000条赞美=1条侮辱.
通俗理解,一条侮辱能够抹杀一千条的赞美,它也被称为“这个星球上最有力量的魔咒”。
该理论还认为:
01、批评者算式不会因为成功而消失。
不管你取得多大成功,这个批评者算式不会就此消失。
但是这样说法,你不能用极端的方式来理解,你的努力是可能会转变人们印象的,只是不论何时,我们都会面临批评者算式的风险。
就像江一燕,作为一个跨界文艺女青年,她不能说不成功,但是一次的失足,口碑彻底坍塌。
抹杀你的一切成就,只需要一次负面事件即可。
02、你每相信一次批评者算式,它就会更有力量。
《沟通的艺术》中说:怀疑和恐惧就像肌肉,越练越强;每次当你相信了一个谎言,下次就更容易去相信。
当你一旦被批评声淹没,丧失了自信,丧失了证明自己的勇气,你就会彻底在这个算式中消沉。
03、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批评者算式问题。
乔恩.阿卡夫说:
你知道亚马逊网站上的哪条书评,让我对我的书《轻易放弃的人》思考最多吗?并不是那95条打了5星的评论,而是那1条打了1星的评论。
大到全球巨星、世界名人,小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免不了会有这样的想法。
结语:
如何去正面这个算式,将批评作为成长的契机,不在批评中沉沦,而在批评中改正和奋起,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挑战。
这是这一事件带给我的思考,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