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当生活只剩下眼前的苟且,澳洲留学生何去何从?(组图)
留学生该何去何从
已经在文坛封神的作家王小波曾经写过:“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受到打击,是常态。
但最近火灾和疫情的重锤一茬接一茬,时差党们由于疫情而受到暴击,也实在有些密集。
关键是,锤完不给你喘息的时间,后续的连锁反应已经马不停蹄地在路上直扑面你而来。
人生方向、学业、学费和房租,哪一项不是一座大山,压在每一个留学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身上?
毕业、求职、生活,宛如一片看不到尽头的沼泽,我们只顾挣扎,根本来不及抬头看一眼天上的月亮。
曾经为了“诗和远方”来到澳洲求学的华人留学生,终于在一系列的连环打击之下,被逼得只剩下了眼前的苟且。
退一步海阔天空?援引《中欧商业论坛》本月初发布的”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报告,关于企业现金流:
许巍唱说“生活不止眼前和苟且”?但67.1%存活2个月?我想了想,我不知道。
1.
疫情下的蝴蝶效应
疫情面前,首当其冲收到影响的就是经济:基本上每个行业都说自己处在寒冬,大家都在归零。
去年“万世太平”的时候,华为、滴滴、Keep、网易、和阿里巴巴陆续暴力裁员,锤子也卖了。
结果到了今年,这才刚开年,关键词就从“裁员”变成了“破产”“苦撑”“归零”和“断崖式下跌”。
更令人伤感的是,与国外相比,国内都还算好的了。
澳洲近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我们作为澳洲出口第一大国,在经济上确实是帮了澳洲很大的忙。
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数据遥遥领先。
旅游业也是如火如荼,各国的旅游签发的那是越来越容易,各种名胜外围也都是满满的中国旅行团大巴。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澳洲来说,现在哪怕你在澳洲一个犄角旮旯的小景点里,都能看到中文和Ali pay了。
虽然有点夸张,但这形势看起来好像就是全世界都在等着中国赏口饭吃一样。
但我国人口基数那么大,红利还有上升空间,未来形势还是一片大好的嘛,
所以有人说,那我回国还不行吗?
2.
回国?求职或者创业
如果你选求职,请把文章往上拉,把第一部分再重新读一遍。
首先,岗位大大减少。
显而易见的就是,求职网站上的动静就像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一样,安安静静的,好多公司都没有放出新的职位,需求肉眼可见的下降。
很多年前辞职等着开春找新工作的人,都想穿越回去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因为就算疫情结束,可能好多没来得及放出招聘岗位的公司,却已经不存在了。
其次,疫情使得你多了更多的竞争对手。
再不懂经济和管理的人都能想明白,只有生意好,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想增加帮手。
目前这个情况,别说增加帮手,就地解散的公司都一大片,不少人不知不觉就失业了。除了数量上的应聘者增加,这失业军团里的一部分人才,迫于生计,也会选择下沉。
所以哪怕你是海归,是名校,这时候也统统不管用了。
培养应届毕业生是需要成本的,对于一心想要“活命”的企业来说,是不可能有心思去耗时耗力花大价钱“培养”人才的。
即使公司好运,抗过了疫情,甚至要招人,也一定会倾向于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因为公司需要的,是第一时间创造效益,扭转局势。
所以对于咱们应届毕业生来说,国内的就业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惨淡,如果情况不会更糟的话。
可你不是说还有个创业的选项吗?行吧,假设你有启动资金,工种恰逢不太需要高精尖的技术,那么我们来一起做个小生意。
举个例子,假设妈妈给我们买了套小两房,我们开了个民宿,对管理经验要求低,投入较小,风险较低。
But慢着,前文提到过的”行业归零“,说的就是民宿行业。
从招聘数据和实际情况反映出,旅游人数的断崖式下跌,才刚刚兴起的民宿行业遭遇重创,直接归零了。
另一个创业热门选项就是开店。
这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线下餐饮娱乐行业了
年前排队3个小时起跳的猫咖,现在已经开始到处卖猫了(希望猫猫们都有个好去处)。
所以跟求职一样,如果这些离职的朋友选择再出发,在这门槛最低的两个行业,你将面对的是一大票比你有经验有渠道的竞争者。
并且这些行业受损这么严重,疫情会不会对人们的消费习惯产生影响?
之后这些行业还不会不会回到以前的繁荣?一切都不明朗。
3.
留澳?冲破“竹子天花板”的第一道坎
那这么看还是留澳好了,最近中澳商业合作这么频繁,从入驻天猫的澳洲商家多如牛毛就能可见一斑。
我的中国背景一定能给我加分。
而在澳洲本土,这繁荣或者谄媚之下的真相却是:
虽然外国企业每天都在盼着来自中国的订单,但反过来,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给华人留学生在其中参与的机会。
这句话你们品,你们细品。
这一点没有比在澳洲职场的华人留学生更清楚了,不信你举个反例,举出来算我输。
机场、商场和景点里是多了很多中文指示,但职场上却极少有人把我们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真实的当作聘用的理由。如果你要把奢侈品商店的柜姐和销售算上,我不反对。
就业难,几乎是所有华人在移民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看起来好像公平竞争人人平等,但在职场里,其实到处都是瓶颈。
相比起女性的“玻璃天花板”,华人的“竹子天花板”也是个大问题。但是如果大家深究会发现,这个天花板,其实相比与包容的澳洲文化和我们未能施展的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