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中国人,放过野味吧!好好活着不好吗?(组图)
据刷屏精选报道“武汉新型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且已明确出现“人传人”的情况。
昨晚,钟南山院士表示:“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
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而且,还有15名医护人员感染。
从“有限人传人”到“肯定人传人”,疫情的警报已提升至新的声量。
截至1月20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国内4省(区、市)
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91例。
尽管目前专家一再申明“此次病毒既非SARS,也非MERS”,
尽管此前有专家强调病情“总体可防、可控”,
尽管各地已采取“零报告”(没感染人员也要报)措施,
但公众仍然惶惶不安,生怕曾经肆虐的传染病会又一次卷土重来。
而比恐惧更可怕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就在疫情扩散之时,关键的传染源仍未找到。
老百姓不知此病因何而起、经何传播,
感觉如同蒙眼参加一场事关健康安全的赌局,会否感染病毒只能看“命”。
但昨晚,钟南山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猜测”:某海鲜市场中的野味很可能就是传染源。
01卖野味的市场
钟院士提到的海鲜市场就是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官方发布消息: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在早期通报的27例病例中,患者主要为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经营、采购人员。
后续新增病例进入医院时,都会被照例询问:“是否去过华南海鲜市场?”
“是否接触过在华南海鲜市场工作的人?”“是否吃过华南海鲜市场里的东西?”。
世界卫生组织1月12日发布的报告提及此市场
这家汉口片区最大的综合市场之所以被“针对”,
是因为它“挂着海鲜的牌子,做着野味的生意”。
红星新闻记者曾在疫情发生后对该市场进行暗访,
见到不少商家仍在贩卖野生动物,现杀的野鸡和兔子随意摆放。
这家市场里还能买到活的蛇、鳄鱼、娃娃鱼、狗、羊、蛇,以及宰杀好的野兔、刺猬等,
不知是真野味,还是养殖的,总之光看图片就让人产生强烈的生理不适。
每一只动物在市场里都被明码标价,
一只活孔雀只要500元,一根鹿鞭只要400元。
吊诡的是,武汉市场监督管理局去年9月还曾对华南海鲜市场展开了地毯式排查,
却“未发现违法经营行为”。
当然,无论官方怎么定性,肮脏的野味现场买卖是真实存在的。
有些人就是对野味、活杀等有“蜜汁喜爱”,
哪怕上一次野味引发的危机还没有走出一代人的光景。
2003年,SARS在全球造成774例死亡、8069例感染,
万余只果子狸、獾、貉等野生动物随后被迅速捕杀,
中国人热衷于吃野生动物的陋习也头一次曝光在了世界面前。
当时的英国《自然》杂志刊文称:
“在中国大陆的南方,因为一些动物管理方面的混乱,可能将是全球主要新型流感毒株的发源地。”
《自然》一语成谶。本次疫情爆发后,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SARS又来了”。
1月9日,武汉病毒性肺炎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紧急发声,
将病原体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并排除了流感、禽流感、腺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呼吸道病原。
“冠状病毒”的定性,把矛头指向了“野味”。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胡必杰说:
“我们其实一知道是冠状病毒,就怀疑这可能是跟野生动物有关系,从来没有人去怀疑海产品,尽管那里是海鲜市场。
但海产品不太会有冠状病毒,而是野生动物。”
中国疾控中心的资料也表明,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
昨晚钟院士的官宣更是一锤定音。但这么多种野味,
哪一种才是病毒的自然宿主,哪一种又是传染给人类的中间宿主呢?
根据武汉卫健委通报,新型冠状毒的潜伏期较长,尚无法确定病毒宿主。
甚为无奈,却是实情。
找到中间宿主需要大量检测追踪,找到自然宿主更是难上加难。
要知道,追溯SARS病毒的动物源头曾历时13年,
直到2016年石正丽才锁定了云南山洞里的菊头蝠,封杀了中间宿主“果子狸”的上峰。
终于,人类又因为贪恋一口本不属于食物的东西,而食到了恶果;
终于,人类又以为自己亲尝饕餮,却被饕餮反蚀。
02那些年,野味带来的病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甚至不是第二次,第三次了。
大家随口就能叫出名字的大范围传染病,几乎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上文提到的非典SARS冠状病毒,已被证明来自于中华菊头蝠,
果子狸与它们接触、感染后,再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同属于“冠状病毒”家族的MERS病毒横行世界,
以“中东呼吸综合征”之名横扫沙特阿拉伯、伊朗等27个国家和地区。
至2017年8月17日,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2066例,
至少有720人死亡,平均死亡率超过34%,约为SARS病毒的3倍。
经检测,MERS的自然宿主是扁颅蝠和伏翼蝙蝠,
可中间宿主却是那种只要去中东旅游就会骑上走两步的特色单峰驼。
折磨了非洲人民近50年的埃博拉病毒,有50%-90%的致死率,
2018年—2019年间,共造成刚果(金)和乌干达3681人致病,2210人死亡。
研究人员认为,雨林里常见的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主要宿主。
其他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也有可能感染。
在原宿主死亡后,病毒会以爆破喷溅的方式将自己再度传播。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瘟疫——鼠疫,曾在14世纪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
鼠疫的传染源是被称为土拨鼠的旱獭,爆发周期以100年为单位,
1910年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掉了6万余人;
直到去年,中国内蒙古还曾爆发过鼠疫疫情。
继续细分,HIV病毒来自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
尼帕病毒来自于猪;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猴子;
拉沙热病毒来自于老鼠;麻风杆菌疑似来自犰狳……
这些存在于动物身上的病毒,原本跟人类八竿子打不着,
可怎么就突然面目狰狞,引发人类世界一场又一场的传染病呢?
有人说,人类冤枉。在我看来,一点不冤。
残酷的传染疫情背后,是一场残酷的猎杀行动。
20世纪初的中国东北,旱獭的皮毛突然涨价,大批工人前去捕猎,
卖旱獭皮的同时,还要品尝旱獭的肉。而鼠疫病毒则通过旱獭传播给人类。
2019年蒙古的鼠疫,起因就是一对夫妇食用了未煮熟的土拨鼠内脏。
在当地民间,人们相信吃土拨鼠能强身健体。
2003年非典时期,在全国十余个省份里,有4万多头果子狸生活在660家养殖场内,
人们被它独特的肉质和优良的毛皮所吸引,猎杀果子狸更成了山区猎户们养家糊口的重要手段。
但猎户们最重要的销售地区却只有一个——广东,这也成了非典首发于广东的重要原因;
在非洲,热带雨林中的部落人追求所谓美味的“丛林肉”,
他们捕猎灵长类、鼠类或果蝠,也由此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而在美洲,犰狳外壳会被制成钱包、靴子或乐器,
这些被狩猎者杀死的犰狳中,62%呈现出麻风分枝杆菌阳性。
吃过犰狳的人比其他不吃犰狳的人,感染麻风的风险高出一倍。
这些滋着血腥味的事件已经证明,每猎杀一头野生动物,
都相当于为新的传染病进入人类社会提供一张全新入场券。
但遗憾的是,人类对这些入场券毫不吝惜,
每当病毒蜂拥而至集体入场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连位置都没有了。
03罪恶的链条
人类之所以捕杀野生动物,原因无他——利益。
仅在中国,市场对野味的狂热追捧,已构建了价值百亿的地下产业。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穿山甲。
中国既是最常参与穿山甲走私的国家,也是穿山甲的主要消费国。
2018年9月,广州海关工作人员在对一票花岗岩毛板例行检查时,
发现货仓的花岗岩毛板下藏有大量穿山甲鳞片,共计7.26吨,这只是鳞片的重量。
这意味着每年有数万只穿山甲被杀害。
同年,BBC的纪录片《穿山甲:被捕杀最多的动物》上线,
完整展现了“捕杀、走私、贩卖穿山甲”的利益链条。
穿山甲的鳞片和肉,成为了利润丰厚的商品,
每公斤售价超过500美元,比象牙还值钱。
贫穷的当地人抓到一只穿山甲,可以换取一笔可观的财富。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调研发现,
印度偏远部落地区出售一只穿山甲获得的收入等同于当地人四个月的平均收入总和。
而走私到国内后,这些鳞片的价格就能翻十倍。
中国海关从2016年至2018年3年间收缴的甲片,
价值就高达7千7百万元。这还不算直接流入黑市的甲片。
穿山甲利益链上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但仅把批判的目光对准猎杀野生动物的人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那些对野味有热忱需求的买家更应被审视。
事实上,通过穿山甲的买家,的确能看到“野味”消费的荒诞逻辑。
首先,野味是一种价值符号,它稀缺、昂贵,能区分阶层,能吃到就是社会身份的体现。
2017年,“穿山甲公子”李加和火爆网络,他发微博称,
广西投资促进局书记和局长用穿山甲热情接待了自己,并从此“深深地爱上了这野味”。
尽管后来此微博被证明不实,但当时的网友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穿山甲的权贵味儿。
在此后的“高端饭局”上,野味几乎从不旁落,
使没有穿山甲,也有熊掌、犴鼻、蛇羹、驼峰宴撑场面。
味道口感先放一边,吃的就是身份。
另一个让国人痴迷野味的原因,是据说能治病。
穿山甲的药用价值多源自传统中医、民间偏方和口口相传的传说,
据说能起到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等作用。
而这么说的依据,居然是“穿山甲能穿山,会打洞,所以能通乳。”
可现代医学早已析出穿山甲鳞片的成分,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跟人的指甲、头发没有区别。
与其花高价买穿山甲,还不如咬自己的死皮和指甲。
在民间传说中,跟穿山甲一样能“治病”的野味不计其数,如兽骨善治骨伤,
犀角可壮阳,鳄鱼肉“至补益”,龟甲龟血均能养血活络,就连蜥蜴都有防癌奇效,
而活血化瘀的“老鼠屎”五灵脂,甚至还入选过高中教材。
由此看来,这些野味的买家实在是太惜命了。
他们惜的,只是自己的命。
你以为自己不吃野味,就不会被影响和传染吗?非也。
不用太动脑筋就知道,吃野味行为带有强烈的“负外部性”。
在整个利益链中,最危险的从来都不是吃的人,而是捕杀、烹饪以及不小心碰到野味的人。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病毒存活规律可知,存活时间与温度成反比。
捕杀者冲在追捕野生动物的“第一线”,温度最低,也最有可能被病毒感染;
野味运输过程中,病原宿主密集,司机危险;野味放在市场,摊主危险;
打开门做生意,路过菜市场买菜的老百姓危险,而他们有时仅仅可能只是为了买把小菜……
而吃野味的人却可以潇洒地享用烹熟后无病毒的“美餐”。
在品尝野味之时,他们以为自己付出的高额费用就是代价,
却不知道真实的代价远远比这些钱要大得多。
04愚蠢的后续
阿尔贝·加缪在《鼠疫》中说: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
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恶意同样大的危害。
在有关野味的事件里,愚昧和无知还远远没有结束。
如前述分析,蝙蝠类动物是冠状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SARS、MERS、埃博拉病毒皆源自此类动物。
可有些家长不仅没让孩子远离蝙蝠,反而鼓励孩子亲近蝙蝠,“锻炼勇气”。
在北京十渡的王老铺,参观蝙蝠洞已然成了一项“亲子活动”。
在这篇报道中,有如下描述:
再入前行攀上一堆横倒竖卧的巨石,站上面抬头望去,
一片片一簇簇黑乎乎的东西贴在洞顶上,原以为是笞藓之类的东西,
仔细一瞧全是毛烘烘的暗黄色的蝙蝠。
它们紧紧地拥簇着一动不动。像无数绒球挂在顶上,我们举手硬摘下两只,
放在手心里也毫无反应。已进暮春它们还在冬眠?把它们带回向导的家中,它们很快苏醒了。
向导的孩子伸手一掏便咬了他手指一口。
花椒粒似的小眼放光了,肉翅膀一乍再乍,要起飞了,真是好玩极了。
嗯,真是好玩极了!
跟蝙蝠一样“好玩”“有爱”的,还有武汉百步亭社区。
就在专家纷纷建议人们少去人员密集场合时,他们却开始了年饭。
据《楚天都市报》1月19日报道,当天有4万个家庭共吃年夜饭,
席间共上13986道菜,打破了社区自己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邻里乡亲各展奇招,创造出多样有特色的菜品,热闹非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没错,浓浓年味已扑面而来,但希望这一次的年夜饭里,再也没有“野味”了。
普通人除了戴上口罩,也应该拒绝来源不明的野味,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负责。
据剥洋葱people相关报道:聚焦武汉肺炎疫情:“大众畜牧野味”确实存在
网传“大众畜牧野味”的确存在,该商铺位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东区北侧,
招牌名为“大众畜牧业味”。受市场整体休业影响,商铺已闭店。
记者多次拨打商铺电话,均无人接听。
▲1月21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网传图片所涉店铺已闭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
据国家卫建委消息,截至1月20日24时,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91例,
其中湖北省270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
上海市2例,四川、云南等14省累计报告疑似病例54例。
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
截至2020年1月2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死亡病例增至6例。
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扩散,武汉市防控措施持续升级,
已采取措施包括对进出武汉人员加强管控、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延期举行2020春节文化旅游惠民活动等。
今日16时许,记者探访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发现现场依然处于管控状态,近百名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的商户聚集在现场,排队领取政府补贴。
网传“大众畜牧野味”的确存在,
该商铺位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东区北侧,招牌名为“大众畜牧业味”。
受市场整体休业影响,商铺已闭店。新京报记者多次拨打商铺电话,均无人接听。
聚焦武汉
华南海鲜市场继续休市,商户排队领政府补贴
1月21日下午,武汉市宣布,继续加大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休市后管控力度,
24小时管控市场及其周边出入口。加大农(集)贸市场及各类经营场所排查,
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病例集中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自1月1日休业起,华南海鲜市场仍旧处于关闭状态,
东区和西区全部商户关门停业,周边商户生意也受到影响。
有曾在市场经营的商户表示,为维持老客户货源,目前已转移至其他批发市场进行配货。
记者从现场多名民警处得知,自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此次疫情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关后,
多部门对此市场进行管控,除相关工作人员外,禁止他人入内。
目前疫情呈上升态势,为减少市场内商户的经济损失,
当地政府在市场外的办公室楼下设置补贴点。
▲ 1月21日下午16时许,已被关停的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外景。
现场一名引导商户排队的民警称,
“现在无法确定传染源,不知道从哪儿传出来的,所以市场内商户的所有东西都不能往外送。
政府对商户进行经济补贴,每户1万元左右。”
记者在现场发现,在警方及现场安保人员的协调下,
近百名商户拿着资料排队前往临时补贴点,登记个人信息。
为防止疫情扩散,民警24小时值班,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周边商户进行防疫工作。
目前,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西侧的商户大门紧闭,停止营业,并拉起了警戒线。
现场有身穿防护服的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对销售生鲜产品的商户进行消毒等防疫工作。
▲1月21日16时许,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西侧五十米,防疫工作人员对一生鲜商户进行检查。
“大众畜牧野味”所涉摊位已闭店
近日,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大众畜牧野味”的推销图片广为流传。
根据网传图片,“大众畜牧”售卖的野味种类多达42种,包括竹鼠、狗狸獾、猪狸獾、
果子狸、狐狸、树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
▲网传“大众畜牧野味”价目表。
市场一名女商铺老板告诉记者,自己此前曾前往“大众畜牧”店中,店里以售卖羊肉等常见肉类为主。
另有一名男商铺老板说,市场休业前“大众畜牧”一直正常营业,据他了解,这家店确实售卖野味。
公开信息显示,华南市场有合法售卖野生动物的摊位。根据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9月25日发布的消息,
当天上午,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市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开展野生动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市区两级执法人员对售卖虎斑蛙、蛇、刺猬等动物的近8家商户进行地毯式排查,
逐一检查其野生动物经营许可审批文件、营业许可证,严禁其经营未获审批的野生动物。
华南市场一家商铺的李姓老板告诉记者,市场售卖野生动物的摊位集中在西区中部一条长廊,“偷着卖那多少是有的。”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偷着卖野生动物,渠道来源就存疑,有可能存在非法猎捕等违法违规行为。
有些商家可能存在没有办理相关经营利用许可证和养殖许可证的违规行为,
售卖野生动物是否经过正规的检疫系统检测,是否有相关卫生检疫部门的许可,也无法得知。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昨日表示,目前推断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来源在华南海鲜市场,
有野生动物在里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与央视连线直播时同样指出,病毒源头是哪种动物尚不清楚。
从流行病学调查看,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可能性比较大的是竹鼠、獾等。
▲ 1月21日,武汉火车站进站闸机处,立有红外测温仪,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仪器全站共分布有16个。摄影/新京报记者 游天燚
火车站配备测温仪重点监测发热旅客
1月20日晚间22时,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足1公里的汉口火车站仍然人流密集。
记者在现场看到,汉口火车站地面南进站口至少安装有4台红外线测温仪,
以检测离汉旅客体温。工作人员称,火车站进出站口都会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旅客体温超过38摄氏度将
受进一步检测,必要时将通知医院。
记者在武汉高铁站同样看到安装有红外线测温仪,检测进出站旅客体温。
▲1月21日,武汉火车站,工作人员拿着体温检测仪检测经过进站闸机的体温。
据了解,自1月14日开始,武汉市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
客运码头迅速安装红外线测温仪35台,配备手持红外线测温仪300余台,并在陆续加大配备力度。
▲ 1月21日,武汉火车站,工作人员通过仪器对旅客体温进行检测。
汉口火车站周边口罩销量剧增
1月20日,新京报记者探访汉口火车站周边多家超市获悉,一次性口罩短时间内销量剧增,购买者多为抵达武汉的外地旅客。
一家超市老板向记者展示了店内售卖的普通一次性口罩和棉质口罩,
“一次性口罩 8块钱10个,今天一天就卖了200多块钱。”
他表示,这两天新闻报道有很多确诊病例,来买口罩的人多了不少。
另一位超市老板告诉记者,一次性口罩一天就卖了100多个,购买者也有当地住户,
“汉口火车站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我们也怕会传染。”
在位于火车站进站口旁的一家小卖部窗口,记者购买到一袋一次性医用口罩,
“进了十几包今天都卖完了,现在都进不到货了。”老板说。
▲ 1月21日,站台上的旅客。
但在汉口火车站附近,外出佩戴口罩的武汉市民并不多。
一位就读于武汉文华学院的女大学生告诉记者,她刚从长沙参加完一个活动返回武汉,
但并未携带口罩。“之前学校辅导员有提醒我们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出门要戴口罩,但大家感觉没那么严重,出门也不是每次都戴口罩。”
1月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某生产商内部已明确,
其所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优先供应给武汉,多地经销商已经把口罩库存调往武汉。
▲佩戴口罩的海航乘务员。 海南航空供图
海航、重航:空乘人员执飞武汉航线可佩戴口罩
据中国民航局官网消息,1月21日,民航局下发通知,
要求各运输航空公司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高度重视旅客服务工作,针对已经购买涉及武汉航班机票的旅客,
如有退票要求,航空公司应当予以免费办理。
民航系统各单位将全力做好民航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
保障“春运”期间航空运输工作有序开展,
降低民航旅客和从业人员染疫风险,最大限度避免疫情通过航空器传播。
记者今日从海南航空、重庆航空工作人员处获悉,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
即日起,执飞武汉航线的乘务员可在飞行全程中佩戴口罩。
重庆航空多名乘务员介绍,公司值班领导于上午发布通知称,
即日起,执飞武汉的乘务员可在飞行全程中佩戴口罩。
重航乘务员沈悦(化名)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作为空乘人员,
飞行的时候无法避免高频、高密度近距离接触旅客,
机舱又是相对密闭空间,如果客舱内有携带病毒的旅客,空乘人员便属于易感人群。
▲乘务长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海南航空供图
此外,今日18时许,新京报记者从海南航空获悉,
目前,海航已制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应对方案。
海航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正值春运旅客出行高峰,
人员往返频繁,又恰逢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即日起,针对飞经武汉的航班,所有机组人员须统一佩戴口罩,
飞行过程中若有旅客出现咳嗽、发热等疑似症状,
乘务员将主动提供口罩并要求旅客佩戴。
▲航医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海南航空供图
专家:“超级传播者很可能已经出现”
今日零时许,世卫组织发言人Tarik Jasarevic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根据世卫组织收到的最新信息及其分析,目前有证据表明存在有限人传人的情况,
“这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其他冠状病毒的爆发经验一致。”
但其同时强调,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持续人传人。
“我们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了解人传人的程度,这也是世卫组织正密切监测的问题之一。”
今日13时许,新京报记者收到了世卫组织方面更新的声明,
称目前可以从最新信息中确认,至少存在一些人传人的情况,
医务人员的感染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最新报告的感染信息表明,现在可能存在持续人传人。
“但我们仍需对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更多分析,以全面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当地时间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推特发文称,
该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将于1月22日在日内瓦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
并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造成的情况作出判断。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将在22日的会议上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否达到
“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事件”级别,并就如何控制疫情提出建议。
1月20日,长期研究病毒性新发性传染病的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通常来说,如果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医院内感染,或者是社区性暴发,就要高度怀疑是人传人的可能性了。
朱华晨表示,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可以确定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
“比如珠海病人中的女儿,但还没有看到连续几代地传,也没有明显呈级数增长的传播链条。”
同时,围绕一个感染者病例,有14名医务人员感染,这也是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这个案例,可以说是超级传播者很可能已经出现了。”
朱华晨解释,如果一个人直接感染了很多人(如10人以上),
这个人可以被定义为超级传播者,俗称“毒王”。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医护间互传。
朱华晨表示,接下来还要看能不能“持续传”。
也就是说,“要看看这些二代感染者,会不会再去感染其他人。
也要看,这些被感染的医务人员,是直接从同一病人那里感染的,还是医护间也有互相传染。”
如果出现超级传播者,或者出现大规模的爆发,并且已经突破了医疗机构的接待能力,
那么这种防控就会变得非常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