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生赢家”移民澳洲后,居然炸毛了?!(组图)
澳洲的生活究竟怎么样?中国人移民过来能否适应,澳洲的教育体制究竟如何?本文主人公来自成都,目前一家四口已经在澳洲定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您还原真正的澳洲生活。
移民的决定做得很快 但也不容易
能够生活成长在川蜀之地天府之国的成都,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小骄傲。这些年走遍了国内的大小城市,感受了南北风光和人情文化后,还总是会感叹:“撒子地方都没得我们成都好噻!”。
我热爱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美食,这里飘着辣香的大街小巷,和巷子中悠哉哼着歌谣的人们。外地来的朋友们经常说,成都人都看起来挺幸福挺满足的哦,谁说不是呢,否则为什么说“少不入川”啊!这里太留人了。
就是在这么一个留人的地方,我们一家做下移民的决定却很快。因为移民不等于要放弃国内的一切呀,恰恰相反,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多一个选择。
一开始我也是不明白这道理,后来是受了早一步就做了这个选择的哥哥一家的影响,看着他们时不时在家庭聚会中眉飞色舞又感慨万千地讲起大洋彼岸那些事情,我和先生心动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孩子们教育问题的思考。
我们一家四口,是拥有一双儿女的“人生赢家”。先生在国内经营生意,我主要负责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和国内的大部分家庭一样,我的两个孩子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辗转于各培训机构,而我就成了整天按课表来排日常计划的专职接送司机和陪读妈妈。
日子久了就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孩子们没有时间玩耍,我没有时间精进自己,先生奔波忙碌回家后还要听我辅导孩子们学习时的斥责声和抱怨声。
思来想去,有没有更好的路可以选择?后来我把两个孩子送到国际学校读书,想给他们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但实际上国内大的生态环境不变,国际学校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即便是国内最好的国际学校,和真正海外的教育比,不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上,本质上就有区别。
所以哥哥说既然已经确定了未来是要送孩子出国读书,那不如早点办个绿卡,孩子们早点适应海外的语言和文化,还能享受公立教育的免费福利,我和孩子的爸爸去陪读也好,探亲也好,未来如果真的要长期在海外安家定居也都没有合法身份方面的顾虑。
为什么说移民这个决定做得也不容易呢?当时比较纠结的一个点是申请去哪个国家。各个国家的移民政策非常不一样,先生在国内这几年的生意发展挺好的,不可能放弃,但是如果办理移民后要家人两地分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所以用最省时省事又不用家人分离的方式是我们最希望的。
最后我们选择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地广人稀,新移民占全国人口近四分之一,移民政策很多元和人性化,可以用我先生国内经营企业的背景帮助我们全家获得绿卡身份,同时又没有太严格的居住要求,这样进退都有余地。
2017年1月份,我们递交了澳大利亚维州的申请,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获批了。2017年9月,我们全家登陆了墨尔本。
从Oh my god! 到my gosh!
这几年多次往返成都和墨尔本的行程中,我们经常会选择川航的航班,有一趟是晚上登机,睡一觉天亮了就到了墨尔本,自然而然到感觉世界一直在缩小。
但是我至今我仍然很清晰地记得初到墨尔本的那个早晨当我们一家四口顺利地从“居民入口”而不是从“访客入口”进入澳洲海关时的心情有多复杂;仍然记得随着机场大厅的玻璃移门自动打开,呼吸到那一口异常清冽的空气时的心情有多复杂。我抬头看看湛蓝的天,再转头看看先生和孩子们,我们在这里好好加油吧。
我们当时的考虑是到墨尔本先租个房子暂时安顿下来,然后花几个月时间一边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一边重点给孩子选择学校,再根据学校就近原则买房安家,因为澳洲和国内一样有学区的概念。我们一家现在是澳洲的居民身份,房子买在哪里孩子就可以享受该区域的教育福利。
到墨尔本之前,朋友也好哥哥也好都给我打过预防针,说那地方真的看起来远没有成都繁华,所以很多人叫澳洲“大农村”,“土澳土澳的”,让我不要把墨尔本想象成东京纽约伦敦,会失望的。但是如果我们追求的是繁华热闹和飞速增长的经济刺激,那哪里都没有比中国大陆更好的。
我们来到这里,也从来不意味着失去了背后那个一直在发展壮大,一直值得我骄傲的祖国家园。只是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能看到每天早晨推开家门时跳起来就够得到的绿树成荫,能摸到随意躺下肆意打滚的绵软草地,能拥有在教室里不懂随时起立发问而不会被老师批评的自信和安心。
这里的房屋低矮,鸟儿随时都在你身边,虽然这里最多的鸟儿是并不太讨中国人喜欢的“乌鸦”。我妈妈刚来澳洲的时候听到头顶一声声乌鸦叫还不自觉皱起了眉头,后来知道了“乌鸦”在澳洲是很宝贝的,才又发现了它们的可爱,就和这里大雨后天空中经常挂着的双彩虹一样可爱。
澳洲人的生活很“慢”节奏,慢到惬意的成都人一开始都急到炸毛。当时为新家购置了一些家具,都是确认了有现货的情况下买的,虽然千万交代了要尽快送货,销售人员也是非常nice满脸笑容地回答我“好好好”,但我还是足足等了2个星期才送来。因为工人要排班送货,如果今天下班前不能完成送货,那就一定要等到第二天再送,哪怕只超过下班时间十分钟也不可以。
我们买的是要组装的小件家具,所以我想当然的认为和国内一样是送货上门的小哥哥装,但是就在我和小哥哥大眼瞪小眼的干看着,他等着我在送货单上签字确认,我等他拿出工具来干活时,得到的回复是他只负责送不负责装。
如果需要安装,要另外专门预约,且有人工费要收取。“what?!”我无以用语言来表述当时内心的OS, 当我再次客服电话了解到预约上门安装还需要等待一周以上,且人工费用预计会超过200刀的时候,我决定逼迫先生提起袖子自己干!
在我的长期逼迫下,我家先生现在已经是可以兼职水电工,除草工,泳池清洁等各项家政服务的高手。虽然他需要定期回国照顾生意,只要是不特别着急的活儿,我都等着他回澳洲的时候自己动手来解决。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说:“干脆结束了国内的生意吧,澳洲人工这么贵,以你现在的能力到这里来当当工人都可以赚不少钱。”
玩笑归玩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后我们也开始体会到“慢生活”的好。我的先生不再是国内那个整天拿着手机聊工作的“爸爸”了,他在家里摸高爬低的时候也是和孩子们交流的欢乐时光。
我们也接受了人工贵是合理的这个设定,是啊,人本来就应该是最宝贵的呀,凭什么我们可以要求别人为了我们的便捷就该牺牲下班后的“十分钟”呢?
如果每个客户都要求他牺牲十分钟,那他的太太,他的孩子们又怎么等得到每天那张熟悉的笑脸准时出现在家门。在国内,我们是客户时用无比优越的姿态理所当然的享受着别人的牺牲,然后轮到自己是服务提供者时又只能无奈的接受不分昼夜的敬业,并为了自己的忙碌和努力感动着,这样对吗?
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很快就适应了澳洲的生活。在国内能买到的东西,这边基本上都不缺。像我们一家四口都喜爱的川菜材料,超市里都能够买到,物价上也并不会比国内高多少。最重要的一点是,吃得放心。而我自己除了日渐精进的厨艺,语言上也从刚开始只会蹦单词的水平到目前可以无障碍日常交流了。
有一天小女儿说:“妈妈,你现在的英语说得越来越好了,一惊一乍的时候已经会喊“my gosh!”,“oh my goodness”, “Jesus!”。我很疑惑,说这几个词就水平好了?她说刚来那时候我们中国人都喊“oh my god”的,学校同学和她解释了“oh my god!”是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突发事件中才用,日常小感叹就不用这么夸张。原来如此啊……
原来生活中的变化就是在这些细碎的点滴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哪怕只是一句话。转眼三年,从新移民变成了老移民,很多初来乍到的朋友邻居会来和我交流经验。
我就把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下一篇和大家再重点讲讲我的两个孩子在澳洲的学习生活吧。儿子从一开始就很喜欢和适应这里,女儿即使到现在三年过去了,仍然会想念国内的同学伙伴,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烦恼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