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西方禁售到禁售西方!在南海,中国神器一星期造一座岛(组图)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技术积累,全面掌握挖泥船技术,当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从被西方禁售到禁售西方:
在中国南海,这个神器一星期造了一座岛
不久前的11月底,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这个全球最大造船集团,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合并而成,目的就是要提升中国造船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造船实力有目共睹。今天就来说一说挖泥船。
1966年,中国耗资4吨黄金,好不容易从荷兰买到了一艘技术过时的挖泥船。
2006年,中国第一艘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挖泥船“天狮号”,彻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2017年,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对大型挖泥船实施出口管制。
从被西方禁售,到禁止出口西方,中国大型挖泥船是如何逆袭的?
1. 填海神器,“吹”出3000平方公里国土
正是有了国产大型挖泥船,“精卫填海”的神话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今年早些时候,国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试航,接棒它的兄长“天鲸号”称霸了9年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位置。
“天鲸号”之所以被外媒炒成“网红”,是因为它在三沙市造岛的惊人表现。2013-2015年,它在南沙作业了近200天,吹填量1000万立方米,迅雷不及掩耳地在中国南海中造出了几座岛。
(天鲸号)
“天鲸号”作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自航绞吸挖泥船,有127米长,每小时能挖4500立方米。而它的小弟“天鲲号”长140米,每小时能挖6000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小时能挖出一米深、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土,然后吹填到15公里之外。而且,它不光能挖泥沙,还能挖珊瑚礁甚至岩石。
天鲲号和天鲸号这对兄弟是我国南海造岛的关键设备,只要1个星期它们就能吹填出一个足球场面积的小岛。
够惊人了吧?其实还有更厉害的。今年出发去帮沙特建人工岛的“新海旭号”,是中国建造的世界最大非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这艘船配有3台泥泵,流量能达到每小时2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小时就能把一个足球场填高3米。
(新海旭号)
正因为有了国产挖泥船,“基建狂魔”才让世界目瞪口呆。
河北的黄骅港就是见证中国挖泥船“逆天”能力的典型例子。
黄骅港地处渤海的淤泥质海岸,曾有外国专家断言,这里根本就建不成大港。不过,天航局(中交天津航道局)派了23条主力挖泥船,只花了11个月时间就疏浚淤泥1.2亿立方米,不但建成了黄骅港,还硬是挖出了能让2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
(黄骅港)
这个工程量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把挖出来的淤泥堆成1米见方的泥墙,它能围着地球绕3圈。也难怪天航局的人敢放言“没有中国建不了港口的地方”。
这么牛气,就是因为中国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数量都要多的挖泥船队伍,而且中国的挖泥船体量更大,也更先进。
在西方国家眼里,拥有“庞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挖泥船队”的中国,已经是这方面的世界头号强国。美联社更是酸溜溜地说,这些年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吹填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
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让友邦惊诧,不过在中国专家眼里,它根本就“不值一提”。
单是天航局一家,在天津港的疏浚工程量就有差不多11亿立方米,不光在浅滩上挖了一条长47公里、水深21米、底宽780米的航道,让天津港变成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还顺便给天津滨海新区吹填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中国交建的历史上,通过填海造地,让中国新增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2. 4吨黄金买来一艘过时的挖泥船
说起“基建狂魔”这个称号,中国当之无愧。可基建狂魔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和盾构机一样,挖泥船的技术曾经也被西方国家严密封锁。
在2006年前,中国的大中型挖泥船只能完全依赖进口。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的技术,都被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的公司掌握着,美国甚至直接把挖泥船列为军方控制的范围。
它们知道,一旦让中国掌握了挖泥船的技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终结它们的暴利时代,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封锁间接影响中国日益发展的海洋经济,将成为泡影。
被人家“卡脖子”的日子不好过。1966年,为了建设天津新港,国家特批了170万英镑,用了差不多4吨黄金的价格,从荷兰买回来一艘技术已经过时的挖泥船。1985年,高价从日本进口的绞吸挖泥船,虽然只是每小时挖2500立方米的中型挖泥船,但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
(极其简陋的自主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艘组合绞吸式挖泥船 “北京”号)
当时,想要进口泥泵自己建一艘挖泥船,就连船的设计也得外国公司来做。
直到2002年,中国自主建造大型挖泥船的进程,才在一次颇具中国特色的“货船改挖泥船”中开始。
因为长江口航道疏浚需要大型耙吸挖泥船。可是买新的太贵,而且等的时间太长,于是“货改耙”的方案被提了出来。
当时,国际上的挖泥船厂商断言,中国根本就没有研制大型耙吸挖泥船的能力,对二手货轮改装成挖泥船这“前无古人”的想法更是不屑一顾。
中国人天生就不信邪。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简称“708所”)副总工程师费龙带着设计团队,开启了大型挖泥船“国轮国造”的历程。2001年,他们开始了12000立方米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象”号的改装设计工作。10个月后,“新海象”正式亮相,中国当时最大的挖泥船诞生。
(“新海象”货改耙之后,中国开始了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挖泥船之路,“新海虎”号成了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耙吸式挖泥船)
一理通,百理明。
从2011年起,天航局联合708所、上海交大、广州文冲船厂、招商局重工(深圳)等单位,花了5年时间完成了亚洲最大的自航式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的研发,这艘船交给振华重工建造。
今年4月,广东中远海运重工首次为荷兰船东建造的世界顶级耙吸式挖泥船“BONNY RIVER”轮交付。这是这家中国公司负责设计与整船建造的首制挖泥船,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中国挖泥船终于又迈进了一步,从制造生产向设计跨进。
(自“天鲲号”开始,中国在大型先进挖泥船设计和建造上开始了新的突破,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得到更多应用)
2006年以来,中国造了近200艘挖泥船,一跃成为挖泥船界的大国。中国的挖泥船也从整船进口到国外设计国内建造,进而发展为国内自主设计建造,一步步打破了垄断。
更重要的是,挖泥船技术的突破,不仅带动了相关设计和制造业的提升,甚至给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行业也带来了突破。
(填海造陆不仅需要大量的挖泥船投入,更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工程)
挖泥船干的疏浚行业,看似只是简单挖沙,其实却是一个高科技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就像咱们在南海“种岛”,不光要多种挖泥船相互配合,而且吹填形成的“泥塘”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处理为可供项目建设的硬地,这个过程同样得经过专业的工程处理。
正是有了各种挖泥船,中国在这方面的制造经验和基建能力才有了极大的提高。
今年年初,中国在欧洲四大疏浚巨头的“势力范围”乌克兰,成功地完成了首个疏浚项目,不光工期提前,还帮甲方省了150万美元。
技术买不来,经验值更是只能靠自己刷。
3. 中国需要更大更强的挖泥船
今天,中国年疏浚量已超10亿立方米,成了世界第一疏浚大国,但“大”并不代表着“强”。
(2017年全球主要疏浚企业营业收入对比)
“天鲲号”总师也坦言,它的诞生也只是带着我们挤进前三,我们和真正的挖泥船强国荷兰、比利时的差距还不小。
就拿“天鲸号”来说,虽然它是国产“网红”,但它最基础总体布局的初步设计,却是德国公司做的。而亚洲最大的耙吸式挖泥船“浚洋1号”,从设计到建造,更是从头到尾由荷兰的公司一手包办。
在当今的挖泥船市场,欧洲的四大公司仍占据绝对主导。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荷兰的波斯卡里斯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疏浚承包公司,成立于1910年。
仅这一家公司,就有30艘耙吸式挖泥船,20艘绞吸式挖泥船和20艘铲斗式挖泥船。
比利时的德米集团,疏浚吹填业务能追溯到1852年,拥有20艘耙吸式挖泥船,14艘绞吸式挖泥船和数艘铲斗式挖泥船。
比利时的杨德努集团成立于1938年,虽然1951年才进入疏浚业,但是它却是研发能力最强的一家,所有装备都是自己设计。在杨德努的27艘耙吸船中,就有目前世界最大的2艘耙吸式挖泥船。而14艘绞吸式挖泥船中,装机功率20000千瓦以上的“巨无霸”就有6艘。
就连体量“最小”的范奥德公司,也有22艘耙吸式挖泥船和19艘绞吸式挖泥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拥有的超大型挖泥船数量不过30多艘。
(全球疏浚工程开放市场四大企业情况)
技术积累已有差距。荷兰IHC公司是世界知名的挖泥船及其子系统设计建造公司,历史可以追溯到1642年,它们的产品占有率在全球疏浚船舶市场上有50%左右。
同样,成立于1873年的德国VOSTA LMG公司也是老牌挖泥船设计公司,前面说的“天鲸号”的初步设计,就是这家公司做的。
西方玩挖泥船都150多年了,中国能造大型挖泥船才是最近10年的事。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技术积累,全面掌握挖泥船技术,当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中国挖泥船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挖泥船乃“国之重器”,中国必须自主掌握。除了不再受制于人之外,还要坐实我们“基建狂魔”的称号。
“海上丝绸之路”亟需新建的港口和航道疏工程,怎么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