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流行“约素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变得性冷淡(组图)
最近看微博,学习了一个新名词,叫“约素炮”。
俩人开房不发生关系,就是单纯抱在一起睡个觉。
这个词的起源是一个有男朋友的女生,和陌生男的在酒店开房,被熟人撞见后,她解释说自己仅仅只是约了个“素炮”。
(网络图)
女生非常坦荡:
“我是和他开房了,但我们没发生关系,只睡觉了。”
男朋友显然对这个说法不够满意,觉得女生可能没有别的想法,但男的肯定“刹不住车”。
一部分网友真诚的讨论了“约素炮”这个现象,觉得这个东西真实的解决了当代年轻人的某些需求:
也有人理性站出来表示担心:
约“素炮”的最大伦理问题,就在于安全性。
本来双方说好只是靠在一起睡个觉,万一其中男方反悔,女方的境地将变得非常危险。
但话说回来,在约“素炮”这个现象背后,最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过那种“不占有”的生活。
需要的个人物品越来越少,欲望越来越低,人也越来越佛系。不需要的东西,扔掉;复杂的人际关系,扔掉;疲惫的男女关系,扔掉。
连性生活,也不想要了。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打着折扣的陌生人的拥抱,来慰籍自己日渐冰冷的心。
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那种简单的、不用过多参与的情感关系。
性冷淡,开始成为一部分疲惫的年轻人的常态。
在《低欲望社会》书中,就阐述了年轻人们的状态: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成了这代年轻人的写照。
美国《大西洋月刊》发布了性生活报告:
从90年代后期到2014年,根据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特温格发现成年人从平均一年62次性生活降至54次。
年轻人的欲望越来越低,越来越孤独。
按理说,社会越来越发达,本该是所有年轻人欲望最繁盛的时代,因为获取什么东西成本都相对较低。
(网络图)
我们再把视线拉近一点,我发现:
越来越多的人对更好的业绩没有追求,对更优质的生活没有渴望,甚至对整个人生都没有期待。
他们越来越宅,越来越去生命化,不社交、没有物欲,活得很丧也很低落。
这就是典型的性冷淡。
他们心里其实也很想过得好点,但好像很难去行动,心中攒不住那份热情。他们好像才30来岁,但人已将没有了活力。
北野武说:“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表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什么是人?
有欲望、有攻击性,充满活力的,才叫人。
在合理的范围内,人因为有欲望,有渴望,有烦恼,才具有人性,才能舒展自我,活得更好。蔡康永在《痛快日记》中提到:
没有欲望的人生,真是空洞的吓人。文明向我们展示品味,这品味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得以分辨欲望是低劣的,或者是高贵的,却不是教我们变成没有欲望的人。没有欲望,恐怕只能变得乏味,而不是得到智慧。
没有欲望的人,真的麻木没有人味儿。
人类整体充满欲望,就是文明的来源,我们勤勤恳恳,用双手去争取,去获得,真的不要太好。
就像一个电影里,女主想要走出大山,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她努力学习,凭借勤劳聪明,得到一切。
她每次去上学都对着大山呐喊:
“我一定会赚很多钱,让家里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欲望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你有想要实现的梦想,却告诉自己平凡可贵,什么都不想要。
人应该学会和自己相处,适当的满足自己,不要怕占有,去活出自我。
黄磊曾在节目里晃晃悠悠地做着饭,平静幸福地说:
我现在46岁,我想活久一点,让家人过得更幸福一点。大家都胖一点,我也胖一点,吃得多一点。
欲望,就是幸福生活的底色,有欲望有渴望的生活,才会有期待,才会有美好。
纪录片《二十二》里面,90岁的老人还说:
“这世界红红火火的,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老人活过半个世纪,他们懂得生命的真谛就是层层叠叠的欲望,交织成喜怒哀乐,让人感受到爱、感受得到、感受失去。
欲望让人真正的活着,没有欲望,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网络图)
很多人或许是太害怕求而不得,所以连努力都不做,静静地看着一切,然后自己枯萎。
其实大可不必,这世界哪有什么定数,请你不要太悲观,想要什么就努力争取,只有拼命向前,才真的有机会得到啊。世界真的很美好,请你不要太“性冷淡”。点个“在看”,活出自我,尽你所能。